正在編輯「尉天驄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image:尉天驄.jpg|right|200px|thumb|{{image:尉天驄.jpg}}]]
[[image:尉天驄.jpg|right|200px|thumb|{{image:尉天驄.jpg}}]]
尉天驄(1935年1月24日-2019年12月17日),原籍江蘇省碭山縣,作家、文學評論家,1949年起定居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壇》等刊物主編。
尉天驄(1935年1月24日-),原籍江蘇省碭山縣,作家、文學評論家,1949年起定居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壇》等刊物主編。
==生平==
==生平==
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記載:「1959年5月4日,尉天驄從王藍、陳紀瀅手中接辦《筆匯》雜誌,並標明「革新號」,以與過去的黨國色彩切割。該雜誌強調以青年人為主體,和陳映真、劉國松、許常惠等人介紹新的文化思潮,與另一份學院色彩較強、由白先勇等人辦的《現代文學》,在1960年代前後出現,展現出當時年輕文化人與寫作者對現況不滿,意欲引介西潮、擴展本地視野的企圖心。
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記載:「1959年5月4日,尉天驄從王藍、陳紀瀅手中接辦《筆匯》雜誌,並標明「革新號」,以與過去的黨國色彩切割。該雜誌強調以青年人為主體,和陳映真、劉國松、許常惠等人介紹新的文化思潮,與另一份學院色彩較強、由白先勇等人辦的《現代文學》,在1960年代前後出現,展現出當時年輕文化人與寫作者對現況不滿,意欲引介西潮、擴展本地視野的企圖心。
行 9: 行 9:


尉天驄的姑丈為政治理論家任卓宣,已過世的妻子孫桂芝為聲樂家、畫家,其子尉任之亦為作家。
尉天驄的姑丈為政治理論家任卓宣,已過世的妻子孫桂芝為聲樂家、畫家,其子尉任之亦為作家。
2019年12月17日病逝於台北萬芳醫院,享壽84歲。


== 作品 ==
== 作品 ==
行 32: 行 30: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2583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作家尉天驄獲貢獻獎]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2583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作家尉天驄獲貢獻獎]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教授]][[Category:中國文學系系友]]
[[Category:人物]][[Category:中國文學系]][[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校友]][[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2175002.aspx 東文壇拓荒者尉天驄84歲辭世 一生體現文學關懷],中央社,2019年12月17日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