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徐可熛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image:徐可熛.png|right|180x205px|thumb|{{image:徐可熛.png}}]]
[[image:徐可熛.png|right|180x205px|thumb|{{image:徐可熛.png}}]]
徐可熛(1903年9月24日-1987年),字公起,語文學者。1956年專任本校西語系教授、1960年兼系主任。曾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首屆所長、國家長期發展委員會行秘書、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等職。
徐可熛(1903年9月24日-1987年),字公起,籍貫浙江鄞縣,1956年專任本校西語系教授、1960年兼系主任。曾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首屆所長、國家長期發展委員會行秘書、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等職。


==生平==
==生平==


徐可熛,1903年9月24日生於浙江鄞縣西鄉千丈鏡村。字公起,六歲時入私塾啟蒙,八歲遷居縣城,就讀屠氏競進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99%E6%B1%9F%E7%9C%81%E6%9D%AD%E5%B7%9E%E7%AC%AC%E5%9B%9B%E4%B8%AD%E5%AD%A6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學],插班寧波效實中學,在效實唸書期間,受教於民初慈谿四才子之一的馮君木。1921年高中畢業後,保送上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7%BA%A6%E7%BF%B0%E5%A4%A7%E5%AD%A6_(%E4%B8%8A%E6%B5%B7) 聖約翰大學]<ref name=":0">徐可熛曾在報刊撰文〈四時最好是三月-半世紀以前的我〉,文中提及「當時畢業後,我本想投考北大,但考慮到先君年事已高且不希望我離開家鄉,因此才選擇聖約翰大學。」參見:〈徐可熛(徐公起)〉,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系列,編號:129-210000-1548。</ref>。1925年大四修業即將期滿之際,上海發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8D%85%E8%BF%90%E5%8A%A8 五卅慘案],師生為罷課學校起衝突,學業中輟。之後聖約翰大學師生另組上海光華大學,繼續修業一年,1926年畢業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9%E5%8D%8E%E5%A4%A7%E5%AD%A6 光華大學]。
徐可熛(1903年9月24日-1987年),字公起,浙江鄞縣(現寧波市)人,生於浙江鄞縣西鄉千丈鏡村。六歲時入私塾啟蒙,八歲遷居縣城,就讀屠氏競進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99%E6%B1%9F%E7%9C%81%E6%9D%AD%E5%B7%9E%E7%AC%AC%E5%9B%9B%E4%B8%AD%E5%AD%A6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學],插班寧波效實中學,在效實唸書期間,受教於民初慈谿四才子之一的馮君木。1921年高中畢業後,保送上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7%BA%A6%E7%BF%B0%E5%A4%A7%E5%AD%A6_(%E4%B8%8A%E6%B5%B7) 聖約翰大學]。1925年大四修業即將期滿之際,上海發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8D%85%E8%BF%90%E5%8A%A8 五卅慘案],師生為罷課學校起衝突,學業中輟。之後聖約翰大學師生另組上海光華大學,繼續修業一年,1926年畢業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9%E5%8D%8E%E5%A4%A7%E5%AD%A6 光華大學]。


1927年畢業後任職浙江省民政廳,先後擔任視察、科長。1938年經昔日民政廳長官[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B1%E5%AE%B6%E9%A9%8A朱家驊]引介,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8C%E6%94%BF%E9%99%A2%E7%AE%A1%E7%90%86%E4%B8%AD%E8%8B%B1%E5%BA%9A%E6%AC%BE%E8%91%A3%E4%BA%8B%E6%9C%83 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擔任秘書主任。1944年赴英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0%AB%E6%95%A6%E5%A4%A7%E5%AD%B8 倫敦大學]進修一年,攻讀歷史。次年返國後調任總幹事。1949年受教育部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AD%E7%AB%8B%E6%AD%A6 杭立武]邀請,在教育部擔任簡任督學,兼主任秘書和國際文教處長等職。
1927年畢業後任職浙江省民政廳,先後擔任視察、科長。1938年經昔日民政廳長官朱家驊引介,進入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擔任秘書主任。194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一年,攻讀歷史。次年返國後調任庚款委員會總幹事。1949年受教育部長杭立武邀請,在教育部擔任簡任督學,兼主任秘書和國際文教處長等職。


1954年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復校,應[[陳大齊]]校長邀請,1957年起專任教授、創設西洋語文學系,1960年兼西語系系主任。1954年私立東海大學籌劃在臺建校,徐可熛擔任執行秘書,並擔任東海中文系創系主任<ref name=":1">[https://hushihhc.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20.html 廖玉蕙,2024年2月2日。〈迢迢乘船歸來的典籍〉]</ref>,此外也擔任過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首屆所長。除了在學術教育領域深耕之外,徐可熛也曾經參與政府服務。1961年擔任[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9C%8B%E5%AE%B6%E9%95%B7%E6%9C%9F%E7%99%BC%E5%B1%95%E7%A7%91%E5%AD%B8%E5%A7%94%E5%93%A1%E6%9C%83&search=%E5%A7%94 國家長期發展委員會](國家科學委員會前身)執行秘書,1969年也兼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8C%E6%94%BF%E9%99%A2%E7%A0%94%E7%A9%B6%E7%99%BC%E5%B1%95%E8%80%83%E6%A0%B8%E5%A7%94%E5%93%A1%E6%9C%8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ref name=":2">〈徐可熛〉,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ref>
1954年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復校,1957年起應陳大齊校長邀請至政大專任,並創設西洋語文學系,1960年兼西語系系主任。1954年私立東海大學籌劃建校,徐可熛擔任執行秘書,並擔任東海中文系創系主任<ref name=":0">人事物(2024.02.02)。徐公起(徐可熛)。迢迢乘船歸來的典籍(廖玉蕙)。Hu Shih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 The World of Dr. Hu Shih。</ref>,此外也擔任過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首屆所長。1961年擔任國家長期發展委員會(今國家科學委員會前身)執行秘書,1969年也兼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ref name=":1">總統府公報。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徐可熛,NCCU Library。</ref>除了在學術及教育領域的深耕外,徐可熛也因在行政界服務而對公共事務具有關注發展的責任心。


1987年辭世。
==軼事==


==軼事==
徐可熛長官認為他「品行端正,思想純淨,性情溫和,氣度文雅,並且才能優長。儘管體格貌似瘦弱,但精神甚佳,且思想周密為人極忠實誠篤。」而專長方面除了對對中國史頗有研究外,也並長於文牘。總評更是描述其「努力從公,精飭負責,勞怨不辭,深資得力。」<ref name=":2">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36年度教育人員赴美受訓卷,040-010304-0169。</ref>


徐可熛長官認為他「品行端正,思想純淨,性情溫和,氣度文雅,並且才能優長。儘管體格貌似瘦弱,但精神甚佳,且思想周密為人極忠實誠篤。」而專長方面除了對對中國史頗有研究外,也並長於文牘。總評更是描述其「努力從公,精飭負責,勞怨不辭,深資得力。」<ref name=":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36年度教育人員赴美受訓卷〉,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號:040-010304-0169。</ref>
徐可熛在1958年於總統府人事調查中自述「囊葆傭書,二十餘年,素性恬退,不汲於榮利,喪亂以來,家葉蕩然,簞瓢屢空,优然忘懷得失,以此自安,家門之內,怡之然也。」專長與經驗部分則認為自身「對中國文學及英國文學,均稍曾涉獵。」<ref name=":3">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外交部常務次長涵電(四),
020-161601-0063。</ref>


徐可熛在1958年於總統府人事調查中自述「囊葆傭書,二十餘年,素性恬退,不汲於榮利,喪亂以來,家葉蕩然,簞瓢屢空,优然忘懷得失,以此自安,家門之內,怡之然也。」專長與經驗部分則認為自身「對中國文學及英國文學,均稍曾涉獵。」<ref name=":4">〈外交部常務次長函電(四)〉,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編號:020-161601-0063。</ref>
徐可熛擔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時,也曾投稿過一個主題〈四時最好是三月-半世紀以前的我〉,除了描述許多自身求學階段的各項經歷外,其中也說到「當時畢業後,我本想投考北大,但考慮到先君年事已高且不希望我離開家鄉,因此才選擇聖約翰大學。」<ref name=":4">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徐可熛(徐公起),129-210000-1548。</ref>


==大事記==
==大事記==
行 74: 行 75:
| 1967年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執行秘書
| 1967年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執行秘書
|-
|-
| 1967年 || 和田炯錦、梁序昭及羅奇等人晉見蔣中正總統<ref name=":5">〈總統事略日記 56.09~56.10〉,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蔣中正總統文物,編號:002-110101-00045-042。</ref>
| 1967年 || 和田炯錦、梁序昭及羅奇等人晉見蔣中正總統<ref name=":5">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蔣中正總統文物,總統事略日記56.09~56.10,002-110101-00045-042。</ref>
|-
|-
| 1969年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兼研究發展考核室主任
| 1969年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兼研究發展考核室主任
行 93: 行 94:
[[Category:西語系]]
[[Category:西語系]]
[[Category:外語學院]]
[[Category:外語學院]]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時期]]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