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資訊大樓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image:資訊大樓.jpg|right|200px|thumb|{{image:資訊大樓.jpg}}]]   
  [[image:資訊大樓.jpg|right|200px|thumb|{{image:資訊大樓.jpg}}]]   
1988年預定合併規劃興建資訊大樓與教室大樓1棟,地點經校園規劃及校舍興建委員會討論,決定興建於天放樓宇自強四舍現址。資訊大樓原址為天放樓與自強四舍。天放樓建於1962年,乃為紀念程天放先生對本校之貢獻命名,為2層水泥樓房,計有房間29間。原屬社會科學資料中心,1968年41週年校慶大會時改名為「天放樓」。1973年,社資中心遷出天放樓,移入現址;1975年2月,應用數學系由大智樓遷至天放樓。1976年8月新建研究所大樓(今井塘樓)落成,各研究所遷離天放樓後,該樓全部改配文理學院使用。除新聞系留置原址外,全學院各系集中辦公。
      1988年預定合併規劃興建資訊大樓與教室大樓1棟,地點經校園規劃及校舍興建委員會討論,決定興建於天放樓宇自強四舍現址。資訊大樓原址為天放樓與自強四舍。天放樓建於1962年,乃為紀念程天放先生對本校之貢獻命名,為2層水泥樓房,計有房間29間。原屬社會科學資料中心,1968年41週年校慶大會時改名為「天放樓」。1973年,社資中心遷出天放樓,移入現址;1975年2月,應用數學系由大智樓遷至天放樓。1976年8月新建研究所大樓(今井塘樓)落成,各研究所遷離天放樓後,該樓全部改配文理學院使用。除新聞系留置原址外,全學院各系集中辦公。
 
      1988年12月28日,資訊大樓新建工程圖徵選,計3家建築師參選,全部作品均陳列於果夫樓開放全校師生參觀,並徵詢意見。經校園規劃委員會之評選,由李灼明建築師獲選。1998年11月,資訊大樓新建工程由張京育校長主持動土儀式;大樓外觀成「ㄏ」形,橫向為一般共用教室,豎向將取代舊有資訊大樓用途。資訊大樓規劃為地下1層,地上6層之建物,包括電子計算中心與資訊教室兩部分,1993年5月4日完工。
1988年12月28日,資訊大樓新建工程圖徵選,計3家建築師參選,全部作品均陳列於果夫樓開放全校師生參觀,並徵詢意見。經校園規劃委員會之評選,由李灼明建築師獲選。1998年11月,資訊大樓新建工程由張京育校長主持動土儀式;大樓外觀成「ㄏ」形,橫向為一般共用教室,豎向將取代舊有資訊大樓用途。資訊大樓規劃為地下1層,地上6層之建物,包括電子計算中心與資訊教室兩部分,1993年5月4日完工。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校園建物歷史-資訊大樓〉,《政治大學校史》,(臺北,2007.05),第1版
*〈校園建物歷史-資訊大樓〉,《政治大學校史》,(臺北,2007.05),第1版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