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齊

出自政大記憶網
(重新導向自陳百年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圖檔描述:陳大齊大頭照  
拍攝地點:光華照相館  
所有人:國立政治大學  

CC BY-NC 3.0
CC BY-NC 3.0

本網站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陳大齊(1886-1983),心理學者,曾任中央政校教授、校務委員,政大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1955-1959),1981年行政院文化獎。1983年辭世。

生平

陳大齊,1886年8月22日生於浙江海鹽,字百年。少時在尚書廳徐氏家塾就讀,後至上海廣方言館習英文。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留學日本,入仙台第二高等學校,後入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哲學門,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

1912年返國,擔任浙江高等學校校長,兼浙江法政專校教授。1913年春任北京政法專門學校預科教授,次年轉任北京大學,講授心理學教。1922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西洋哲學,次年返國就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心理學系主任。1925年和胡適等人共同發起成立哲學研究會,深受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賞識。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兼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28年以學人身份從政,擔任國民政府考試院秘書長。1929年8月,代理北京大學校長。1932年12月,任國民政府考試院秘書長、考選委員會委員長。1948年6月,卸考選委員會委員長職,轉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1949年國共內戰方殷,隨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抵臺之初,任臺灣大學文學院、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教授,期間曾協助蘇薌雨創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1952年當選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受張其昀推薦,擔任政治大學復校後首任校長。1959年卸職,專任教授。1960年任台灣孔孟學會首屆理事長。1961年秋,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陳大齊為心理學研究先驅,1917年任教北京大學時,創建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並在哲學系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學實驗等課程。《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識之調查》和《現代心理學》(學術講演)等文。1918年出版的《心理學大綱》,是中國最早的心理學教材之一。曾在報刊撰文,發表《迷信與心理》一文,以現代心理學武器駁斥迷信及當時流行的「靈學」。以後學術活動轉向邏輯學(理則學)領域,廣泛研究中外各學派的學術思想,並以現代科學方法解析孔孟和荀子的學說。他還系統介紹了當時西方心理學的主要領域,如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差異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動物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等。他在理論心理和實驗心理上的開拓,建立中國現代心理科學的基礎。晚年則對實用邏輯學、印度因明、中國名學及有關孔孟思想進行探索性研究。

1983年年1月8日病逝臺北。身後歸葬木柵郊山,墓地遙望政大。

研究著作

陳大齊重要論論述包括《闢「靈學」》、《心靈現象論》、《民族心理學的意義》、《兒童的被暗示性》、《德國心理學派略說》和《荀子的心理學說》等。早年譯著有《審判心理學大意》(德,馬勃原著)、《兒童心理學》(德,高伍柏原著)。

紀念

本校的百年樓(民國70~80年代(1980年代)興建,今為文學院館)紀念這位政大在臺復校後的首任校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