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華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鄧靜華(1903-1991),1969年到校,擔任本校數學系教授兼創系主任,1972年退休。影像來源:政大畢業紀念冊,典藏於政治大學圖書館

鄧靜華(1903-1991),數學家,1969年到校,擔任本校數學系教授兼創系主任,1972年自本校退休。

生平

鄧靜華,字君實,1903年12月8日誕生於中國四川省開江縣講治鄉飛雲舖,中學畢業後考進國立北京工業大學電機系,畢業後遵循父親的意見前往法國留學南錫大學轉讀數學碩士,並於1930年獲碩士學位。

返回中國後,先後任教於上海大同大學(1930-1931)、廣西大學(1931-1937,1939-1942)、重慶大學(1937-1939)與上海復旦大學(1942-1949),並於1947擔任復旦大學數理系主任。

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而赴臺灣,先後於國防兵工工程學院(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國立台灣大學(1949-1956)、私立淡江大學(1959-1969)、國立政治大學(1969-1972)、私立東吳大學(1972-1982)等大學任教,是戰後臺灣大學數學系第一代教師,也是政治大學數學系、東吳大學理學院的創辦人,並在淡江大學與東吳大學設立獎學金支持清寒學生,在東吳大學也創辦數理學報(1978年更名為數學學報),後在台灣數學界被譽為””台灣數學教育的開山祖師”

1956年利用台灣大學三年休假期間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學,1959年返國接手淡江文理學院數學系主任。

1991年3月19日辭世。時任交通部長的前淡江大學校長張建邦,親為其墓碑撰文,譽為「當代的數學教育家,眾多教師的教師。」

學術貢獻

鄧靜華在數學領域具有卓越的學術貢獻,致力於高等數學教育與教材編撰。抗戰期間,因應資源匱乏,他自編《微積分及解析幾何概要》等書,為學術延續提供支援,赴台後著有《微積分》、《微分方程式》、《微分幾何》等,被教育部評為甲等教材,廣泛採用,他參與編撰《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數學部分,並創辦《東吳數理學報》,推動學術交流,發表中外論文十餘篇。鄧靜華一生投身教學與研究,為台灣數學教育奠定深厚基礎。

大事紀

年份 大事記
1903 12月出生於四川開江
1930 取得法國南錫大學數學碩士
1930 任教於上海大同大學
1931 受時任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邀請在廣西大學任教
1937 任教於重慶大學,任教期間著作《微積分及解析幾何概要》和《積分及微分方程式概要》兩本書
1939 二次受馬校長邀請回到廣西大學任教
1942 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
1949 隨國民政府赴台,先後任教於國防兵工工程學院(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私立中原大學與國立台灣大學
1956 利用休假期間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學
1959 任教於私立淡江大學
1969 政治大學理學院創辦數學系(今應用數學系),特約為首任數學系主任
1971 兼任東吳大學數學系教授
1972 於政治大學退休,專任於東吳大學
1975 於東吳大學創辦東吳數理學報(1978年更名數學學報)
1975 東吳大學創辦"鄧靜華先生優秀清寒學生獎學金",早期為東吳、淡江兩校用,後專由東吳大學用
1982 成立"鄧靜華先生講座教授基金會"
1991 3月19日辭世
1992 按照鄧靜華教授遺囑,用其遺產的一部分在四川省開江中學成立了《純庵獎學金》,以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
1993 東吳大學創辦"紀念鄧靜華先生學術研討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