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漆敬堯
」
於 2024年7月25日 (四) 12:45 由
Pailinch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生平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檔案:漆敬堯_影像A.jpg|250px|thumb|right|漆敬堯(1922-2014),報人、新聞傳播學者,2012年11月間攝於紐西蘭奧克蘭寓所。]] 漆敬堯(1922年-2014年),1947年政校第12期法政系畢業,報人、新聞傳播學者,1958年到校,曾任副教授、教授,新聞系主任間新聞所所長,1992年退休,2013年病逝紐西蘭。 ==生平== 漆敬堯,1922年8月9日生於湖南岳陽。1942年就讀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12期。1946年政校畢業後,受前新聞系主任馬星野邀請,加入南京《中央日報》採訪工作。 1947年7月間擔任首都財經記者時,因追蹤當時蔣介石姻親宋子安的孚中公司和孔令侃的揚子公司、運用特權向中央銀行結匯,再從國外購買禁止進口的汽車和無線電器材,銷售牟利、賺取豐厚外匯的新聞,受時任代理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陸鏗指派,自經濟部商業司主管處取得密件,報導案件真相。這則權貴套賄貪腐的消息一經見報,立即引發國內外震動,再經合眾社、新華社等國內外媒體轉載,影響國府爭取美援的後續態勢。 1949年2月間國共戰火延燒至江南前夕,南下廣州參與陸鏗、丁中江、沈宗琳所辦《香港天地新聞》,未料因報導準確預測共軍渡江作戰地點,遭廣州當局認定通匪,社長陸鏗被逮捕,報社遭查封,遂渡海來臺。1950年6月進入《臺灣新生報》擔任採訪組副主任。 1950年6月間,因昔日政校同窗陸效文涉及匪諜案,和當時政校畢業生同遭保安司令部以匪嫌逮捕拘禁,經二週偵訊,幸獲無罪開釋。隔年(1951年)參與籌備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分會。不久之後,後負笈美國,取得加州州立大學法學碩士返國。 1955年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原本新聞研究所擴充設立大學部,1958年8月校長陳大齊延攬至新聞系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1975年兼任新聞系主任和新聞研究所所長。在校期間,主要講授新聞學、新聞法規、評論寫作、公共關係等課程,在研究領域方面,他也是將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帶入傳播領域的早期學者之一,1970年中期曾和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訪問教授朱謙合作,做了一系列臺灣農村社會變遷以及訊息傳佈與民意形成的專題研究。 1992年自政大退休,移民紐西蘭。2013年1月1日病逝紐西蘭首府奧克蘭。 ==著作== *《探歐洲訪中東》(臺北:海天,1963年) *《現代新聞學 》(臺北:僑民出版社,1964年) *《大眾傳播在政府公共關係中的功能 : 消息傳佈與民意形成的分析》(和朱謙合著,臺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1965年) *《論文集:新聞・法律・政治》(臺北:海天,1966年) *《蕉農生活狀況與台灣經濟發展的關係 》(臺北:行政院外貿會香蕉產銷輔導小組,1967年) *《新聞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新聞特寫」與「分析新聞」稿件》(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廿一世紀中華民國電視發展方向》(臺北:中華民國傳播事業文化基金會,1990年) *《民意測驗是科學還是藝術》(臺北:編者,1974年) *《台澎地區住民文化生活素質之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建會,1983年) *《臺灣農村社會變遷》(和朱謙合著,臺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1984年) *《赫斯特報系的新聞文化》(譯作,George Murray 原著,臺北:遠流,1992年) *《散文集:運用"歌詞"格調 報導"生活"情趣》(臺北:海宇文化,2010年)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