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曾虛白
」
於 2024年10月24日 (四) 09:04 由
文楷誠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軼事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檔案:曾虛白基金會.jpg|340px|thumb|right|曾虛白,1954年起任政大新聞研究所首任所長]] 曾虛白(1895-1994),畢生致力於傳播與新聞工作及教育,1954年起任政大新聞研究所首任所長,主講「民意學」,1984年退休。1994年辭世。 ==生平== 曾虛白,原名曾燾,字煦白,虛白為其筆名,後以筆名行世。1895年4月19日生於江蘇常熟的書香望族。1918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後任教於上海青年會附屬小學。1921年於天津直隸交涉公署任英文科長。 1925年隨董顯光創立《庸報》,到漢口擔任駐地記者,負責採訪中國軍閥吳佩孚。1926年結束記者生涯,隔年,與父親文學作家曾孟樸在上海開設書店「真美善」,研究英、法、美等世界文學。1931年「真美善」書店結束營業,轉任教於南京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兼中國文學系主任,教授「中國文學史」、「詩詞研究」、「小說研究」等課程。同年6月,在上海報業資本家張竹平邀請下重回新聞界,1932年2月於上海創立《大晚報》,該報為中國第一個採橫排報頭的報紙。 1937年8月,淞滬戰爭爆發,曾虛白辭去大晚報總經理兼總主筆工作,前往南京投身軍旅,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國防最高會議第五部國際宣傳處處長,負責國民政府對外的文宣窗口,爭取國際支援。1943年任中央政校(政治大學前身)新聞學院副院長。抗戰勝利後,1947年5月行政院成立新聞局,裁撤國際宣傳處,曾虛白轉任新聞局副局長。 1949年11月,中國廣播公司改組,曾虛白擔任副總經理,協助總經理董顯光與美國合作推動對中共心戰工作,其間由曾虛白主持「談天下事」時事節目,其親自撰稿並播講,持續長達二十年。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8月,國民黨成立「中央改造委員會」,曾虛白擔任改造委員兼第四組主任,主管宣傳業務。同年10月,任中央通訊社社長至1964年,1964年至1972年轉任中央通訊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在中央社共任職22年,期間一度欲把中央社改為國營,但仍作罷。 [[檔案:曾虛白2.jpg|230px|thumb|right|中央通訊社主任委員曾虛白應台灣新生報等團體之邀對青年舉辦時事講座]]1954年,在台復校的政治大學籌辦新聞研究所,曾虛白擔任首位所長。隔年,政治大學大學部復校,曾虛白兼任新聞系主任,隔年辭系主任,專任所長,主講「民意學」。任教期間授課對象不只政大師生,還包括台北市記者公會開辦的「新聞講習班」,以及招收報指、廣播電台外事記者的英文新聞講習班學員。1967年離開新聞研究所所長一職,但仍擔任政大專任教授持續授課,至1984年因健康因素退休。 1973年,應聘中國文化學院(文化大學前身),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開辦博士班講授民意學原理。1974年,中央通訊社、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國際獅子會、聖約翰大學同學會、曾氏宗親會等聯合為其舉行祝壽茶會,曾先生將壽禮捐設「曾虛白先生新聞事業獎基金」(今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每年頒獎給新聞學及大眾傳播理論等相關重要著述的作者與對社會服務有貢獻的新聞從業人員。1986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1992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中國文藝獎章榮譽獎章。 1994年1月15日,因敗血性休克病逝於台北,享壽百年。 ==軼事== 1966年與政大新聞所師生合編《中國新聞史》出版,此書多達70萬餘字,接續了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系統性的研究中國報業發展史,並將歷史延續到了近代。此書長期成為台灣大專院校的新聞史教科書,對教學與研究產生了範圍、主題及調性界定的作用。林麗雲描述:「這部本國新聞史明顯加重國民黨新聞媒體的份量。因此,這種書寫如接黏劑一般,把國民黨領導的新聞事業與四千年中國傳統的道統與文化連結起來。」<ref ":2"> 邱家宜(2020),《臺灣戰後初期四位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臺北市:玉山社。</ref> 1926年,曾虛白與其父曾樸試圖將兩人所開設的真美善書店打造為一個「法國式的沙龍」,期望能藉此提升華人的文化素養與水平。曾虛白曾回憶道:「一方面想借此發表一些作品,一方面也可借此拉攏一些文藝界的同志,朝夕盤桓,造成一種法國式沙龍的空氣。」<ref ":3">魏紹昌編(1982),《孽海花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f> ==著作== *《晨曦漫步觸感》〈台北: 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6〉 *《屐痕心影》〈台北: 三民,1969〉 *《工業民主的理論與實施》〈台北: 中華文化會,1955〉 *《談天下事》〈台北: 新中國文化出版社,1956〉 *《東遊散記》〈香港 : 亞洲出版社,1955〉 *《國父思想對時代貢獻》〈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1978〉 *《美遊散記》〈台北: 文史哲,1977〉 *《反共經濟戰示範評述》〈台北: 中國新聞,1956〉 *《民意原理》〈台北: 新聞記者公會,1974〉 *《迎曦集》〈台北: 時報,1982〉 *《曾虛白自傳》〈台北 : 聯經,1990〉 *《中國新聞史》〈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6〉 *《三民主義的新詮釋》〈台北: 革命實踐研究院,1951〉 ==參考資料== 魏紹昌編(1982),《孽海花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曾虛白(1990),《曾虛白自傳》,台北:聯經。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