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高明 的原始碼
←
高明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檔案:高明.jpg|220px|thumb|right|高明(1909-1992),1939年任政校秘書,1956年復歸政大,歷任中文系主任、教務長(1959-1960),1973年退休。資料來源:政治大學畢業紀念冊,典藏於政大圖書館。]] 高明(1909-1992),1939年任中央政校秘書,西北大學中文系主任、教務長,遷臺後曾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所長,1956年復歸政大,歷任中文系主任、教務長(1959-1960),1973年退休。 ==生平== 高明,1909年4月6日生於江蘇高郵。初名同甲,入學後自更名為明,字仲華,一字尊聞。父雲軒為晚清秀才,精通曆算之學。幼承家教,耳濡目染,即有志於學術<ref name=":1">黃慶萱,2006年,〈故國文系高明教授學述〉,《師大校友》第330期,頁33-36。</ref>。四歲入塾發蒙,六歲習古文算數。 1918年入高郵縣第一高小,1922年畢業後、就讀南京鍾英中學,1925年進入東南大學中文系,師從黃侃(季剛)教授治經學、小學。在校期間加入國民黨,一度因從事地下工作遭軍閥追捕,經上海潛返故鄉,北伐後始復學。 1930年畢業後任教江蘇松江中學,歷年轉往東北。因逢九一八瀋陽事變國土淪陷,倉皇脫身,此後發憤探索國防問題,研讀中外兵學論著,不時撰文發表於報刊雜誌,受知於時任江蘇省保安處長項致莊,旋轉薦時任省主席陳果夫,1935年轉入仕途,擔任江蘇保安處主任秘書。 1937年對日戰爭爆發,南京陷落。經河南轉湖北。在武漢期間,受時任組織部長陳果夫委託,前往新之西康省黨部就任書記長,其並創辦機關報《西康國民日報》。期間勤讀佛典、兼習藏文。 1939年中央訓練團結訓後,旋受時任中央政校教育長陳果夫指派,赴重慶小溫泉政校擔任秘書。次年張道藩繼任教育長,辭卸行政職務,專力講授國文。1944年應時任西北大學校長劉季洪邀請,先後擔任該校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務長。1945年應國立禮樂館邀請,前往南京共筆〈中華民國國通禮〉草案,稿成閉館後留京,轉任南京政治大學。 國共內戰逼近華中地區,隨湖南師範學院經廣東來臺。1949年底抵臺,最初擔任正中書局編審,旋即受聘擔任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前身)教授,期間參與成立中國青年寫作協會。1956年間創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暨中文博士班,開啟國內中文博士教育濫觴。 1956年,應政大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陳大齊邀請,擔任中文系主任,1959年劉季洪接長政大,再受命為教務長。1960年應聘至香港聯合書院(今香港中文大學前身)擔任高級講師兼中文系主任,1964年返臺,任教文化學院,1967年復歸政大,在校期間曾出訪韓國、新加坡等國。 1974年屆齡退休,專心著述,暇餘兼課師大、輔仁、文化、逢甲等校。1989年獲頒行政院國家文化獎。1992年9月21日棄世,享壽84歲。 ==研究著作== *《國防論集》 *《江蘇國防問題》 *《中華民族之奮鬥》(臺北:復興書局,1951年) *《詩歌概論》(臺北:康樂月刊社,1954年) *《中華文彙明文彙》(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年) *《中國文學》(臺北:復興書局,1959年) *《禮學新探》(臺北: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1963年) *《孔學管窺》(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高明文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77年) *《羣經述要》(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79年) *《中華文化與儒家思想論集(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參考資料==
返回到「
高明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