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謝瀛春 的原始碼
←
謝瀛春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檔案:謝瀛春_2013.jpg|220px|thumb|right|謝瀛春(1951-2013),1984年到校,歷任新聞系副教授、教授,曾任《科學月刊》執行編輯、總編輯。2013年辭世。]] 謝瀛春(1951-2013),1984年到校,歷任新聞系副教授、教授,曾任《科學月刊》執行編輯、總編輯。2013年辭世。 ==生平== 1951年11月21日生於台灣桃園,祖籍湖南寧鄉。1970年北一女中畢業後,進入政治大學第34屆新聞系,大學同窗包括王念慈、臧國仁、翁台生、孫曼蘋、潘思源等人。 197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政治大學新聞所,師從潘家慶,1976年以碩士論文〈科技消息傳播過程之研究─科技簡訊與技術資料讀者的傳播行為與創新性之關係〉取得學位,1978年辭職赴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攻讀傳播博士學位。1984年學成返國,返回母校政治大學任教。歷任副教授、教授。講授採訪寫作、雜誌編輯、質性研究,兼授自然科學概論、科學傳播等課程,授課風格細膩嚴謹。 謝瀛春長期關注科學傳播,曾經兩度在《科學月刊》工作:1976年碩士班畢業後擔任《科學月刊》執行編輯,因赴美留學。1984年返臺任教後,擔任《科學月刊》總編輯、社務委員,以及基金會董事。她在《科學月刊》的同事劉廣定指出,謝瀛春在擔任《科學月刊》執行編輯期間,除了要處理編務、根據編輯委員的意見修改稿子外;由於本身對於從事科學報導工作非常有熱忱,也負責《科學月刊》的「封面故事」專欄。每個月都會針對一個主題,實際去採訪相關領域學者或從業人員,並藉由淺白的文字產出一篇篇讓讀者可以輕鬆理解的報導。由於新聞科系背景,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在一般大眾看來艱澀難懂的科學知識。 2004年獲全球核能婦女會(Women in Nuclear Global)頒發「全球核能婦女獎(WINAWARD)」,表彰她對於推廣核能科普知識的貢獻。她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的第八位得獎者、也是第一位得獎的臺灣人。 2013年1月16日病逝臺北,享年61歲。身後將遺體捐給輔仁大學醫學系,做為大體老師。家屬在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設立紀念獎學金。 ==軼事== *謝瀛春的指導學生戴慈慧說,謝瀛春的筆名為辛夷。辛夷又名木蘭,花含苞與凋謝時,形狀如一隻毛筆,故又名「木筆」。謝瀛春的大學同窗尹萍說,謝從大學時期便立志要做一隻木筆,用「筆槍紙彈」善盡言責。「謝瀛春是一顆不轉彎的子彈。」她的另一位大學同學徐恆淑則形容,雖然這顆子彈敢怒直言,讓許多人懼怕,但也讓人心安,「這個世界因為她,還有一些不變的秩序存在。」
返回到「
謝瀛春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