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張玉法
」
於 2020年5月14日 (四) 06:46 由
Jerry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
right|200px|thumb|{{image:張 玉 法.jpg}}
張玉法(1935年2月1日-),中華民國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平…")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file:張 玉 法.jpg|right|200px|thumb|{{image:張 玉 法.jpg}}]] 張玉法(1935年2月1日-),中華民國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平== 張玉法幼時生長於山東嶧縣。國共內戰爆發後,他與同學隨國民政府自山東輾轉南下流亡。1949年,在澎湖七一三事件後入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1955年畢業於員林實驗中學。於1959年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授予史地學學士學位,並於1964年獲國立政治大學頒授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其間曾於基隆中學任史地教員。後赴美國留學,並於197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頒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 1964年,張玉法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專研中國近現代史,著作等身,先後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並於1982年出任近史所副所長,1985年至1991年間出任近史所所長,1992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自1971年起,他先後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等校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其重要作品有《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民國初年的政黨》、《辛亥革命史論》、《中國現代史》等十多部;《中國現代史》曾經是臺灣各大學現代史課程常用教科書。1977年,張玉法將《中國現代史》交由東華書局出版。 ==作品== 《先秦時代的傳播活動及其對文化與政治的影響》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6年 206頁) 《先秦的傳播活動及其影響》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 272頁) 《清季的立憲團體》 (近史所專刊之28 1971年 554頁) 《清季的革命團體》 (近史所專刊之32 1975年 746頁) 《中國現代史》 (臺北東華書局 1978年 769頁) 《中國近代現代史》 (臺北東華書局 1978年 469頁) 《中國現代史略》 (臺北東華書局 1978年 300頁) 《歷史學的新領域》 (臺北聯經出版 1979年 228頁)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 (近史所專刊之43 1982年 885頁) 《民國初年的政黨》 (近史所專刊之49 1985年 584頁) 《中國現代政治史論》 (臺北東華書局 1988年 309頁) 《歷史講演集》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1年 446頁) 《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史》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2年 298頁) 《辛亥革命史論》 (臺北三民書局 1993年 617頁) 《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1998年[1]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7%8E%89%E6%B3%95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檔案:張 玉 法.jpg
(
編輯
)
模板:CC-BY-NC
(
編輯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