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我在社資的一千多個日子
」
於 2023年8月22日 (二) 06:02 由
Admin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2018年10月25日,我收到了一則簡訊開啟了我與社資中心的不解之緣。 「○君好:恭喜您應107年高考三級圖書資訊管理(選試英文)類科正額錄取......分配至國立政治大學......」 身為政大畢業的校友,回到母校服務可說是我心目中的首選。我滿懷喜悅與期待,收到通知的隔天我就來校辦理入職報到,到圖書館後才得知我分配到了社資中心的資料組。…」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2018年10月25日,我收到了一則簡訊開啟了我與社資中心的不解之緣。 「○君好:恭喜您應107年高考三級圖書資訊管理(選試英文)類科正額錄取......分配至國立政治大學......」 身為政大畢業的校友,回到母校服務可說是我心目中的首選。我滿懷喜悅與期待,收到通知的隔天我就來校辦理入職報到,到圖書館後才得知我分配到了社資中心的資料組。 當時因應達賢圖書館的新建、校史業務的撥入,以及國民黨黨史檔案工作的新增,圖書館組織進行重整,我的那份員額就是因此而新增的,之後便將進入新成立的「校史與檔案組」服務。 由於當時達賢館尚未完工,組織重整及館員輪調要等到隔年(2019)2月25日才生效。經過一段時間基礎訓練以及實務訓練,經由安排我分配到管理校史的業務。 政大校史自1927年於南京紅紙廊創立起算,至今已有96年歲月。雖然校史悠久,但歷經戰亂播遷以及遷臺復校後多次颱風水災影響,至今留存的校史文物也不算太多。關於社資中心與校史館(室)有一個巧合(冷知識),政大在臺復校後於1974年在社資中心一樓成立校史文物陳列室,經過多年演變校史文物輾轉遷移至行政大樓,終於在2018年又回到社資中心。 社資中心一樓107校史庫房(舊調閱室)至今仍鮮明的烙印在我腦海中。 「打開門首先會看到左方地上放置了數個棧板,棧板上存放了數十件大小不一的有框作品。繼續往前沿著牆邊則是數十座防潮箱,防潮箱裡擺滿了歷屆畢業紀念冊。庫房另一側則是五排併聯的角鋼,黑黑舊舊甚至還有許多生鏽痕跡,角鋼上按照全宗號順序分門別類,堆置了數百個大紙箱,存放有來自校長室、秘書處、學務處等不同單位的文物......」 雖然我在臺大圖資所學習了圖書資訊學相關理論,但檔案學可以說是另外一個領域。校史工作基本上涵蓋校史文物的徵集、建檔、數位化、推廣活動等等。身為門外漢的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從做中學,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去問同事長官請教,或是去翻閱相關圖書論文尋找答案。 最開始的工作就是泡在庫房裡開箱清點文物,但到了2020年校方空間規劃將社資中心另作他用,校史及檔案遂移入中正圖書館。原本開箱的文物又一件件收回箱裡,之後開始重新將箱子編號、按照檔案載體性質存放。 從2018年10月26日到2023年7月31日,走過在社資的1740個日子,或參與或承辦了大大小小活動。這幾年下來最有成就感的就是2021年7月將雜亂無章的校史文物由社資中心及行政大樓8樓校史館搬遷至中正館及達賢館。 2021年,因應學校整體校園空間規劃,校史文物移出轉入中正及達賢館,自此社資中心大樓已與社資中心行政單位脫鉤。形成社資中心(單位)不在社資中心(大樓),孫中山紀念圖書館在中正圖書館裡的有趣現象。 2023年7月31日,籌備社資的最後一個活動「社資榮成 鴻圖再盛」,社資終成絕響。謹以此文誌念我在社資的那些年,那些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導覽條2
(
編輯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