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張立齋
」
於 2024年6月10日 (一) 01:49 由
Pailinch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生平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張立齋(1898-1977),字立翁,號半陶。中國古典文學學者,1957年應聘本校中文系教授,1973年退休,1977年辭世。 ==生平== 張立齋,字立翁。1898年生於故都北平。祖上為官宦門第,「世守舊學」,父祖皆以學為業。早年失怙,由寡母撫養長大。幼受庭訓,深植傳統文化思維;專守門人弟子親炙追隨受業方式,曾師承遜清宣統帝師[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7%91%E6%A2%81 金梁]、古文字學家[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D%97%E6%8C%AF%E7%8E%89 羅振玉],亦曾請益王國維,私淑林紓等學者,並和藝壇人士齊白石、徐悲鴻、溥心畬、齊如山等皆有交誼<ref name=":0">顧秉修,2010年,〈敬念恩師張公諱立齋〉,《文心雕龍考異》,河北:新華書店,頁 9-12。</ref>。早年鑽研訓詁考據、殷墟甲骨、書法等學。並對書畫、玉石、宋版善裝典籍等古器物鑑賞,均有涉獵。在平期間先後在北平市立第一中學、北平市立第三中學、國北平師範學校、北平財政商業專門學校、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北平中國大學等院校擔任國文教席<ref name=":1">〈張立齋〉,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四,編號:129-240000-1512。</ref>。 1946年二次中日戰爭結束後,倡議創立故都文物研究會,受文化界人士推舉擔任副理事長。集合遺老學者整理舊文物,並促成畫家齊白石、溥心畬等人聯袂南下舉辦齊溥聯展。並整理崑曲曲目,召集昔日崑曲名角,資助公開演出<ref name=":2">蘇張之丙,2021年,《選擇-1949》,臺北:采薇出版社。</ref>。 1948年國共內戰延燒至華北,北平守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2%85%E4%BD%9C%E4%B9%89 傅作義]開城前夕,攜帶一家老小倉皇出走,離開北平。一路經過張家口、包頭、寧夏至甘肅首府蘭州。1949年夏天蘭州戰役國民黨守軍潰敗前夕,再經張掖、酒泉逃至新疆哈密,旋因新疆省主席[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6%E5%B3%99%E5%B2%B3 陶峙岳]通電易幟,於是再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巴基斯坦拉合爾,再由拉合爾進入印度,一度暫居首都德里。1952年全家自德里轉馬來亞經香港赴臺灣<ref name=":3">〈救濟滯留印巴之新疆撤退人員返臺(一)、(二)〉,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印度/僑務,編號:020-011908-0038; 020-011908-0039。</ref>。 抵臺之初,受教育部長張其昀邀請,擔任教育部特約編審。一度為蔣中正總統擬撰擬致賀韓國李承晚大統領祝壽文。1956年任教東吳大學。1957年起應聘擔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教學領域主要涵蓋論語、孟子、老子、訓詁、以及金石之學。在研究方面,他是最早在政大講授《文心雕龍》一書。 1972年曾赴美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6%9B%E9%A1%BF%E8%B4%BA%E5%B0%94%E5%A4%A7%E5%AD%A6 西東大學]講授漢學一年。1973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文化大學榮譽教授,旋赴美國依親。1977年9月7日旅居舊金山時外出遭遇車禍,送醫不治辭世。享年79歲。 ==研究著作== 張立齋以《文心雕龍》研究見長,他總攬諸家作品,加以鑑別、註訂、補遺,寫成《文心雕龍註訂》(正中,1967)、及《文心雕龍考異》(正中,1974),迄今仍是研究者必讀作品。手稿《西行痺語》記述自北平經新疆、巴基斯坦來臺歷程。 ==軼事== 張立齋出身仕宦門第,不善理財。在北平任教國文期間,部份學府屢屢不克依時發薪,以出售珍玩維持家計,展現出身破落舊家庭,不失清貧自守的讀書人風格。 張立齋長女之宇、次女之丙均赴美任教。兩姐妹在1991至1993年間年攜手合作,參與哥倫比亞大學「張學良口述歷史」計畫。 ==參考書目==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檔案:張立齋1.jpg
(
編輯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