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蕭萬長 的原始碼
←
蕭萬長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經歷== 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擔任國貿局副局長赴美進行談判為中華民國爭取到「永久最惠國待遇」。 1990年,擔任經濟部長,並於1992年首先提出「亞太營運中心」構想。 擔任經建會主委期間,曾代表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名義在1993年及1994年兩度參加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有傳國民黨黨務系統曾希望蕭代表國民黨參選,但他個人沒有意願、民調顯示勝算不高、加上好友宋楚瑜等人的反對,故未參選。 1995年底第三屆立委選舉,獲中國國民黨提名回到家鄉嘉義市參選,擊敗民主進步黨的蔡同榮當選立法委員。後因出任行政院院長辭去立委職務,隨後的嘉義市立委補選,則由先前落敗的蔡同榮當選。 1996年底,李登輝召開國家發展會議,由他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協商。 1997年中,因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連戰以副總統職務兼任行政院長有憲政疑慮和可能影響連氏仕途,李登輝遂於8月21日知會時任立委的蕭萬長繼任組閣,並於8月28日由國民黨臨時中常會通過提名,蕭萬長由此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播台灣後第一位出生於台灣的行政院長。 院長任內負責執行總統李登輝自1996年起宣誓的「戒急用忍」政策,但仍致力於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卻因國內以及兩岸的客觀環境不利而失敗。 1998年行政院長任內,國內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包括東隆五金、禾豐集團、國揚實業、台中企銀、順大裕等上市櫃公司,當時紛紛成為地雷股。 1999年底,連戰得到國民黨提名競選總統,蕭為副總統候選人搭檔競選。 2000年,國民黨總統選舉敗選,政黨輪替,卸下行政院長職務。年中被任命為國民黨副主席。 2005年3月,以「世代交替」為由,辭去國民黨副主席一職,隨後被聘為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 2006年,主持年代新聞節目《藍海年代》,分析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2007年6月,因財經背景與橫跨各黨派的特質,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 九邀請,二度被國民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與馬英九搭配。 2008年1月27日,完成登記參選副總統。 2008年3月22日,當選第12任副總統。 2008年4月12日,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之名義參與博鰲論壇,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此海南博鰲行被稱為兩岸融冰之旅,提出兩岸互動之十六字箴言:「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替兩岸經濟及政治對談帶來新的局面。 2008年5月20日,就任副總統,之後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由詹火生接任董事長,蕭萬長則轉任榮譽董事長,副總統任內不親自出席博鰲論壇。 2011年5月31日,宣布不會再和馬英九總統搭檔參選2012年大選尋求連任。 2012年1月23日,赴翠山莊向前總統李登輝拜年,蕭早年被視為是李登輝人馬,是李登輝屬意的台灣團結聯盟創黨主席,但蕭推卻。 2012年5月20日,卸任副總統。 2013年4月8日,再度參與博鰲論壇,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 2013年10月6日,第二十一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印尼峇里島舉辦,蕭萬長首度代表馬總統以中華台北代表身分出席,會前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拉古納酒店會晤,這是台灣首次讓陸委會參與APEC會議,兩岸事務協調工作也被認為是兩岸關係進展大突破。 2014年1月1日,馬英九總統在元旦祝詞裡,宣布將請他籌組「民間推動委員會」,負責整合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事宜。 2014年4月11日,第三度參與博鰲論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此行程目標為讓台灣融入區域經濟。 2014年11月9日,第二十二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辦,蕭萬長再度代表馬總統以中華台北代表身分出席,會前與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晤。 2015年3月28日,第四度參與博鰲論壇,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但是僅有5分鐘。目標為讓台灣參與經濟整合及加入亞投行。 2015年11月18日,第二十三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尼拉舉辦,是馬英九總統任期結束前最後一屆APEC會議,蕭萬長第三度代表馬英九總統以中華台北代表身分出席,在領袖國宴上與習近平交談長達5分鐘以上,隨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加入對話,是美中台三方領袖代表的首度對話。 2016年3月24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再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李克強向其強調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一切就都好商量。
返回到「
蕭萬長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