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張金鑑 的原始碼
←
張金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檔案:張金鑑.jpg|230px|thumb|right|張金鑑(1903-1989),政大黨校畢業,曾任政治大學法政系主任,19,影像來源:政大畢業紀念冊,典藏於政治大學圖書館]] 張金鑑(1903-2007),字明誠,河南安陽人,中華民國行政學家。曾任政治大學教授、法政系系主任、行憲首屆立法院立法委員,被譽為「中國行政學之父」。 ==生平== 張金鑑,字明誠,1903年10月22日生於河南安陽。家族世代以耕讀傳家。八歲時進入私塾讀書,好學聰悟,十三歲離鄉赴縣城從師表叔程翰臣,十七歲時入汴就讀私立明誠中學,期間參與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後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8年於中央黨校畢業,後擔任中央黨部幹事參加北伐,1931年公費赴美使丹佛大學攻讀政治系、行政系碩士。赴美攻讀期間,除了東方雜誌、文化建設等期刊投稿之外,著《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翻譯《政治簡史》、編《美國政治思想史》三書。1935年歸國先後擔任河南大學教授、南開大學教授,1938年受聘為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前身)教授,期間著有《行政管理概論》以及《中國政治制度史》初稿 1945年2月,當選國民參政員並赴中央訓練團受訓,後任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主任。5月5日,當選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7年元旦,中華民國行憲後,參選立法委員並當選。1949年2月,隨政大赴台。在台灣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並兼政治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主任,中華學術院行政管理研究所理事長,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後亦擔任台北市豫劇改進會理事長,創辦了《民主憲政》半月刊及《中原文獻》月刊。 1989年10月22日,病逝於三軍總醫院。 ==軼事== 蔣經國曾打算將政治大學一名為中正大學以紀念蔣介石,張金鑑以立委密件勸説更名為介石大學以免雷同混淆。 在張金鑑八十大壽時,其學生籌措二十萬餘元成立獎學金,其子女嗟贈三十萬餘元,成立「明誠獎學金」,後成立財團法人,更名為「張明誠先生行政學術基金會」,募款120餘萬元,獎勵台灣各大學研究行政學的優秀學生。 ==大事記== {| class="wikitable" |- ! 年 !!大事記 |- | 1903年 || 出生於10月22日,祖籍為河南安陽。 |- | 1920年 || 就讀於私立明誠中學,期間參與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後加入中國國民黨。 |- | 1928年 || 於中央黨校畢業,擔任中央黨部幹事參加北伐 |- | 1931年 || 公費赴美使丹佛大學攻讀政治系、行政系碩士。 |- | 1935年 || 出版《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擔任河南大學教授 |- | 1937年 || 任南開大學教授 |- | 1938年 || 受聘為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前身)教授 |- | 1944年 || 5月,被陳果夫任為中央組織部黨員訓練處處長。11月,赴河南視察黨務並競選國民參政員。 |- | 1945年 || 2月25日,當選國民參政員並赴中央訓練團受訓。後任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主任。5月5日,當選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 | 1947年 || 中華民國行憲後,參選立法委員並當選。 |- | 1949年 || 2月,隨政大赴台。 |- | 1969年 || 3月,參加中國國民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 | 1989年 || 10月22日,病逝於三軍總醫院。 |} ==著作研究== *《明誠七十自述》(臺北:中國行政學會,1972年) *《民生主義與福利國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行政管理概論》(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1943年) *《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返回到「
張金鑑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