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賢橋的防疫頭腦戰」: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隨著COVID-19的疫情越趨嚴重,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出國留學或旅遊等。政大的課程也開始進行防疫QR Code點名,並要求戴口罩上…")
 
(無差異)

於 2021年5月4日 (二) 15:33 的最新修訂

隨著COVID-19的疫情越趨嚴重,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出國留學或旅遊等。政大的課程也開始進行防疫QR Code點名,並要求戴口罩上課。原先進校門量體溫一次,進各館又量一次體溫的過渡作法,也改成只要在進學校時量一次體溫,並延續至今。不過,依山傍水的政大校園,不僅需考量學生、老師或行政人員而已,早起運動的附近居民也是校內生態常見的人物。對習慣早起,且會沿著環山道路走到山下校區的我,特別注意到的,即是渡賢橋的防疫措施。

渡賢橋的兩側,在管制後都設有綠色的臨時性護欄,護欄上面是鐵絲以方格狀封住,下面則是一塊完整的鐵板。這些護欄以一個接一個的形式封住原本是開放校園的入口,也就是散步或爬山的民眾得以接上景美溪與指南溪兩旁步道,甚至是直接進入政大內的要道。但是,兩側所面對的狀況卻不太一樣。

往東去北政國中方向的護欄有三,但中間作為阻擋直接上下樓梯的護欄卻運途多舛,先是與其它護欄綁在一起的鐵絲被拆除,民眾能直接推開,後來在追加大鐵鎖的情況下,竟是護欄自身上方的鐵絲被硬生生拆毀,民眾能以彎腰跨越的方式通行,後雖又以塑膠網的方式封住,當然又遭毀壞。

往西至河濱棒球場的護欄,由於有緩坡,是以連續多個護欄封住。但這些護欄不是靠旁邊的護欄被推開,就是護欄上方鐵絲又被凹毀,更有甚者,是連護欄下面的鐵板都能破壞,雖然屢以緩坡上的完整護欄,置換走道上的受損護欄,仍是防不勝防,目前已到民眾能不破壞護欄本身,側身走進校園的程度了。

然而,渡賢橋並非唯一的戰區,譬如研創中心旁的通往樟山寺的步道亦是一處,目前是以多片綠鐵皮封住作結。這些現象其實展現了臺灣的疫情狀況並不是太過嚴重,以至於民眾想要進入政大校園運動的需求,大過防疫的共體時艱。同時也彰顯了政大作為開放校園,且能提供民眾爬山,要完全滴水不漏的關閉實有困難,至少摧毀本身代表對於只能從前後門進出的不買單。對我來說,最期待的是,疫情完全結束,校方與民眾無需在出入口上面進行此消彼長的防疫頭腦戰,那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