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史遺忘的校園建築:化南新村」:修訂間差異
(文章加上註解)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big>講起政大的「身世」, 如果要從大陸時期算起,政大從民國16年在南京創校至今,已經92年,但如果要從民國43年政大在臺復校講起,今年第65年。</big> | |||
<big>在政大校史的公開資料裡,具體呈現政大在復校初期,隨著各研究所、學系及學院的完備,跟著完成的校園建築及教學設備,也就是如今所見政大各樓的基本架構。但是在校史所羅列的校園建築中,並沒有政大在復校初期,為許多教職員所興建的職務宿舍,而目前為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聚落建築群暫定古蹟的化南新村,就是其中之一。</big> | |||
<big>從今天的眼光看來,化南新村的留存具有重大意義,因政大一向是政府培養政府文官的教育養成所,民國38年國共內戰後,許多在大陸時期學經歷卓著的教授們,跟著國民政府的腳步來到臺灣,由於政大僻處木柵,在民國4、50年間,又有多次水患肆虐,當時校方為了讓這些教職員有一處安身立命之處,於是興建了以當時的水平來看,算起來應可稱為高級住宅的化南新村。</big> | |||
<big>化南新村的屋舍呼應當民國50年代的建築風潮,本體為現代主義長方量體,室內分兩層,RC柱樑樓板,加強磚造。屋頂平屋頂出簷,明管排水,未設水塔,隔熱用五腳磚。建築外牆與圍牆均為清水磚,部份洗石子。露出柱樑,木製門窗。圍牆為z字形抗震牆,沿巷道內外形成進出的韻律,同時轉折部分有立柱的結構功能。院落植栽種類眾多,生態豐富。室內地坪架高,反映當地淹水的顧慮。樓下為客餐廳、浴廁、廚房、梯間;樓上為三間臥室、廁所與梯間。房間採光良好,屋內每一房間,包含衛浴均有1-2面對外的窗戶,且每戶均有2個抽水馬桶(樓上、樓下各一),在當時(民國53年)屬於高檔的設備。廚房有砌築平台貼磁磚,轉角為圓角,做菜時透過窗戶可面對側巷或公園。巷弄寬窄層級完整,綠蔭扶疏,人性尺度親切,呈現出民國50年代的巷弄風情。(參考梁銘剛,《木柵化南新村建築群之研究初探》,發表於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前瞻、設計、智慧」國際學術研討會設計組(2017年3月17日))</big> | |||
<big>化南新村居住過民國38年來臺的無數碩學鴻儒,堪稱「大師聚落」。過去政大老教授常將化南客廳當講堂,帶著學生在客廳談文說道,化南新村,不僅是見證歷史記憶空間,也是知識與體悟的傳承之地。</big> | |||
<big>以下表列曾於化南居住過的大師。 | |||
▓熊公哲(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系及中國文學研究所催生者,國學大師) | ▓熊公哲(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系及中國文學研究所催生者,國學大師) | ||
▓王夢鷗(中文系教授,台灣著名禮記學與唐人小說研究泰斗) | ▓王夢鷗(中文系教授,台灣著名禮記學與唐人小說研究泰斗) | ||
第18行: | 第22行: | ||
▓劉太希(中文系教授,知名書畫家) | ▓劉太希(中文系教授,知名書畫家) | ||
▓劉述先(中文系教授,哲學家) | ▓劉述先(中文系教授,哲學家) | ||
▓李先良(政治系教授,都市與區域計畫學者,曾任山東省青島市市長) | |||
▓芮和蒸(東亞所所長,政治學學者) | ▓芮和蒸(東亞所所長,政治學學者) | ||
▓周世輔(政大訓導長,歷史、憲法、哲學學者,正中書局總編輯) | ▓周世輔(政大訓導長,歷史、憲法、哲學學者,正中書局總編輯) | ||
第29行: | 第33行: | ||
▓雷飛龍(政治系教授、法學院院長、選舉研究中心創辦人,內政部常務次長) | ▓雷飛龍(政治系教授、法學院院長、選舉研究中心創辦人,內政部常務次長) | ||
▓傅宗懋(政治系教授、公共行政研究所所長。曾任考試院考選部次長) | ▓傅宗懋(政治系教授、公共行政研究所所長。曾任考試院考選部次長) | ||
▓薄慶玖(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地方自治史專家) | ▓薄慶玖(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地方自治史專家)</big> | ||
<br /> | <br /> |
於 2019年5月1日 (三) 07:25 的最新修訂
講起政大的「身世」, 如果要從大陸時期算起,政大從民國16年在南京創校至今,已經92年,但如果要從民國43年政大在臺復校講起,今年第65年。
在政大校史的公開資料裡,具體呈現政大在復校初期,隨著各研究所、學系及學院的完備,跟著完成的校園建築及教學設備,也就是如今所見政大各樓的基本架構。但是在校史所羅列的校園建築中,並沒有政大在復校初期,為許多教職員所興建的職務宿舍,而目前為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聚落建築群暫定古蹟的化南新村,就是其中之一。
從今天的眼光看來,化南新村的留存具有重大意義,因政大一向是政府培養政府文官的教育養成所,民國38年國共內戰後,許多在大陸時期學經歷卓著的教授們,跟著國民政府的腳步來到臺灣,由於政大僻處木柵,在民國4、50年間,又有多次水患肆虐,當時校方為了讓這些教職員有一處安身立命之處,於是興建了以當時的水平來看,算起來應可稱為高級住宅的化南新村。
化南新村的屋舍呼應當民國50年代的建築風潮,本體為現代主義長方量體,室內分兩層,RC柱樑樓板,加強磚造。屋頂平屋頂出簷,明管排水,未設水塔,隔熱用五腳磚。建築外牆與圍牆均為清水磚,部份洗石子。露出柱樑,木製門窗。圍牆為z字形抗震牆,沿巷道內外形成進出的韻律,同時轉折部分有立柱的結構功能。院落植栽種類眾多,生態豐富。室內地坪架高,反映當地淹水的顧慮。樓下為客餐廳、浴廁、廚房、梯間;樓上為三間臥室、廁所與梯間。房間採光良好,屋內每一房間,包含衛浴均有1-2面對外的窗戶,且每戶均有2個抽水馬桶(樓上、樓下各一),在當時(民國53年)屬於高檔的設備。廚房有砌築平台貼磁磚,轉角為圓角,做菜時透過窗戶可面對側巷或公園。巷弄寬窄層級完整,綠蔭扶疏,人性尺度親切,呈現出民國50年代的巷弄風情。(參考梁銘剛,《木柵化南新村建築群之研究初探》,發表於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前瞻、設計、智慧」國際學術研討會設計組(2017年3月17日))
化南新村居住過民國38年來臺的無數碩學鴻儒,堪稱「大師聚落」。過去政大老教授常將化南客廳當講堂,帶著學生在客廳談文說道,化南新村,不僅是見證歷史記憶空間,也是知識與體悟的傳承之地。
以下表列曾於化南居住過的大師。 ▓熊公哲(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系及中國文學研究所催生者,國學大師) ▓王夢鷗(中文系教授,台灣著名禮記學與唐人小說研究泰斗) ▓高明(中文系教授,創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中國文字學學者) ▓苑覺非(中文系教授、訓導處秘書、員林實中校長,澎湖七一三事件見證人) ▓盧元駿(中文系教授,著名詞曲學者) ▓羅宗濤(中文系教授,著名敦煌學學者) ▓劉太希(中文系教授,知名書畫家) ▓劉述先(中文系教授,哲學家) ▓李先良(政治系教授,都市與區域計畫學者,曾任山東省青島市市長) ▓芮和蒸(東亞所所長,政治學學者) ▓周世輔(政大訓導長,歷史、憲法、哲學學者,正中書局總編輯) ▓楊樹藩(政治系教授、國發所所長,政治制度史學者) ▓江炳倫(政治研究所主任、教授,比較政治學、行政學、東南亞政治研究學者) ▓李鍾桂(外交系教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員) ▓項昌權(政治系教授,政大總務長、創設政大實小,代理台北市長) ▓徐佳士(新聞系教授,中央日報董事,新聞評議會委員) ▓徐家驥(歷史系創系系主任,曾任荷蘭領事) ▓雷飛龍(政治系教授、法學院院長、選舉研究中心創辦人,內政部常務次長) ▓傅宗懋(政治系教授、公共行政研究所所長。曾任考試院考選部次長) ▓薄慶玖(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地方自治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