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井塘」: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8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余井塘. | [[image:余井塘.png|right|220px|thumb|]] | ||
余井塘 | 余井塘{{余井塘人物簡介}} | ||
==生平== | ==生平== | ||
余井塘,原名榆,字景棠,後改字井塘,以字行。1896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興化小海鎮。先世以詩禮傳家,幼承庭訓,深植國學基礎。 | |||
1920年就讀上海復旦大學,受業於經濟學家薛仙舟,自此崇信合作主義。1921年至1923年先後任《平民學社》總幹事、編輯與叢書審查委員等。1923年赴美留學,進入西北大學攻讀經濟。1924年轉學愛荷華大學,獲頒碩士學位。1925年學成返國。 | |||
1927年國民黨政府奠都南京,經由薛仙舟推介給陳果夫,就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同年中央黨務學校教授、講述合作經濟。1929年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教授教務主任。1934年陳果夫任江蘇省主席,受邀擔任江蘇省政府委員暨民政廳廳長。任職期間勵行保甲制度,消除淮河水患。 | |||
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則遷至重慶南郊小溫泉。擔任政校畢業生指導部主任,並創辦服務月刊,聯繫指導政校畢業生。同年陳立夫任教育部長,轉任教育部次長;1944年再奉調轉任組織部副部長。 | |||
1949年,隨政府遷臺。1950年受命出任內政部部長,此後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1963年,嚴家淦出任行政院長,受邀擔任副院長兼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66年卸任,受聘為總統府資政。1981年,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成員。 | |||
1985年9月2日病逝臺北,享壽89歲。 | |||
==紀念== | ==紀念== | ||
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後,於本校山下校區東側興建研究生教學大樓,命名為[[井塘樓]],以資紀念。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於 2025年2月12日 (三) 09:22 的最新修訂
![](/images/thumb/c/cd/%E4%BD%99%E4%BA%95%E5%A1%98.png/220px-%E4%BD%99%E4%BA%95%E5%A1%98.png)
余井塘(1896-1985),原名榆,字井塘,以字行。黨政人物。歷任中央黨校教授、校務委員,政校首任教務主任(1929-1931)、畢業生指導部主任,創辦《服務月刊》。來臺後任內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1985年辭世。
生平
余井塘,原名榆,字景棠,後改字井塘,以字行。1896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興化小海鎮。先世以詩禮傳家,幼承庭訓,深植國學基礎。
1920年就讀上海復旦大學,受業於經濟學家薛仙舟,自此崇信合作主義。1921年至1923年先後任《平民學社》總幹事、編輯與叢書審查委員等。1923年赴美留學,進入西北大學攻讀經濟。1924年轉學愛荷華大學,獲頒碩士學位。1925年學成返國。
1927年國民黨政府奠都南京,經由薛仙舟推介給陳果夫,就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同年中央黨務學校教授、講述合作經濟。1929年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教授教務主任。1934年陳果夫任江蘇省主席,受邀擔任江蘇省政府委員暨民政廳廳長。任職期間勵行保甲制度,消除淮河水患。
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則遷至重慶南郊小溫泉。擔任政校畢業生指導部主任,並創辦服務月刊,聯繫指導政校畢業生。同年陳立夫任教育部長,轉任教育部次長;1944年再奉調轉任組織部副部長。
1949年,隨政府遷臺。1950年受命出任內政部部長,此後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1963年,嚴家淦出任行政院長,受邀擔任副院長兼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66年卸任,受聘為總統府資政。1981年,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成員。
1985年9月2日病逝臺北,享壽89歲。
紀念
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後,於本校山下校區東側興建研究生教學大樓,命名為井塘樓,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