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
第1行: |
第1行: |
| 水火新暖異思愛
| |
| ——與政大傳院最萌夫妻黨教授臧國仁、蔡琰老師的二三四五事
| |
|
| |
|
| 文/王彥
| |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學號103463506,talktowangyan@gmail.com )
| |
|
| |
|
| |
| 「王彥啊!老去不是一瞬之間,老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 |
| 時隔多日,我依然清晰記得臧國仁老師對我講這句話的地點、氛圍(政大旁一小餐館),只是對時間、對令我們相對而坐的具體事由已經記憶模糊。這很像自相識五年多來我們共度的很多個、甚至所有個瞬間。
| |
|
| |
| 一、奇緣
| |
| 成為臧師的學生好像也並非發生於一瞬之間,而是一段奇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14年三月,我無意中在網絡上獲悉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博士生的消息,開始在極其有限的一個月倒計時中緊鑼密鼓備考。請好友幫忙參謀研究計畫書時,好友給出一條重要建議:
| |
| 「框架研究的參考文獻中不能沒有臧國仁。」
| |
|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臧師的名字。後來我才知道,許許多多素昧平生的莘莘學子與我一樣,或直接或間接地受惠於他的框架研究經典著作。
| |
|
| |
| 二、新暖
| |
| 我很愛講這些故事,講我們終於第一次見面,是在半年後的2014年秋學季大學部「研究方法」課的第一課上。
| |
| 那是入學後的第一學期,為完成「學術志業導論」課的課程作業,電郵聯繫臧師採訪和旁聽他的課。他回郵速度快如閃電,話語風格也是輕盈明快,幾乎連一秒鐘的遲疑都沒有就即刻答應我的旁聽。
| |
| 授課簡報的第一頁是他與太太、任教於政大傳院廣電系的蔡琰教授的三十三結婚週年留影,他說他這位「新聞系的哥」就靠把蔡師這個「廣電系的妹」來「拉關係」了,引來哄堂大笑。為了給訪問作業蒐集影像素材,我舉起手機拍現場照。取景框中,老師著明黃色的T恤,聲如洪鐘,笑聲朗朗(圖1)。
| |
| 後來我把這個畫面寫進課程報告中,再改寫成課堂觀察論文發表。
| |
|
| |
| 三、水火
| |
| 平日裡,臧師穿著頻率最高的衣服是黃T恤、紅T恤,熱烈,熱情。蔡師則獨愛白T恤,像一滴水一樣純淨的色彩。他們還各有一件紫羅蘭色的情侶T恤,比純白斑斕而比紅黃冷靜,是綜合了兩人不均勻個性的「政大紫」中間色。
| |
| 臧師急性,熱心,如火。蔡師親切,寬和,不溫不火。
| |
| 古諺所雲「水火不容」,這一對「水火夫妻檔」卻能如此水乳交融,廿年如一日悠然共譜「水火交響樂」。
| |
|
| |
| 四、愛思想
| |
| 蔡師和臧師聯袂主持「新聞美學/老人/人老傳播研究群」二十年。研究群賦予在場每人至少一次的說話權利,鼓勵暢所欲言愛思想的交流傳統。不少師友的論文初稿就是在群內師友的鼓勵和挑戰中脫胎換骨,越改越好至終於發表。
| |
|
| |
| 五、異能
| |
| 臧師是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作為華語傳播學界最資深的框架研究專家,他大多數時候都在幫我拓展文獻視野,偶爾,他本身也是我的研究對象。他常信手拈來研究往事與學理新思,妙想異能源源不斷,令我茅塞頓開。他說:
| |
| 「一旦畢業論文寫就,就不再有人會給意見了,因而就完全得靠自學。如今你若看到有些拿到博士學位的人表現不佳,常就因為指導老師未盡全力,十分可惜。」
| |
|
| |
| 如是全力以赴言傳身教之情事,在其教研生涯中數不勝數。猶記我2015年秋羈留香港中文大學交換學習時,遇到已是華人傳播學界公共關係研究領軍學者的黃懿慧教授,方知她曾為甫留美歸來的臧師作助教的經歷決定了她一生的學術志業方向,也奠定了她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和「公共關係啟蒙老師」的模樣。
| |
|
| |
| 尾聲、告別的年代
| |
| 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告別的季節。隨著臧師、蔡師相繼榮休,二十歲的研究群也謝幕了。真好。他們總是比我早前進那麼幾步,讓我可以省心省力亦步亦趨。我要跟兩位恩師學習如何告別,也要跟兩位恩師學習如何歡度榮休生活,而這些跟學業一樣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 |
| 此刻我寫下這一切,用「奇緣」「異想」「新暖」「水火」「愛思想」等五幀框架,框住即將隨風而逝的時間的碎片,酸甜苦辣鹹混雜赤橙黃綠青黃紫,劇烈搖晃碰撞,勾兌成一杯「水火新暖異思愛」的多味小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