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升」:修訂間差異
(→生平)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1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 | [[file:吳俊升_1958.jpg|right|220px|thumb|吳俊升(1901—2000),教育學者。曾任政大教育研究所教授、文學院院長。資料來源:政大第19屆畢業紀念冊,典藏於政治大學圖書館。]] | ||
吳俊升{{吳俊升人物簡介}} | |||
==生平== | ==生平== | ||
吳俊升,字士選。1901年12月24日生於江蘇如臯南鄉車馬湖沈家莊。父漢章在鄉間各家私塾教讀並準備應考縣試,自幼隨母親薛太夫人寄宿於大姨母徐薛太夫人家,啟蒙塾師命名俊升。1913年插班東鄉東陳鎮高等小學二年級,1914年畢業後考入如臯縣立師範。1919年自師範學校畢業,同年留校擔任附屬高小教師<ref name=":1"> 司琦、徐珍,1997年,《吳俊升先生暨夫人倪亮女士年譜》,台北:三民書局。</ref>。 | |||
1924年從南京高等師範畢業,應聘教師兼推廣部主任,教授高中論裡學、初中公民等科目,課餘在東南大學補修學分,獲德學士學位。1926年與南高教育科同學倪亮結縭,婚後定居南京;隔年擔任第四中山大學教育行政院秘書處科員。 | |||
1928年,偕同妻子前往巴黎深造,留法期間會見杜威三次,並將會見過程紀錄成〈杜威先生會見記〉一文,發表於教育部《教育通訊》。1931年,完成博士論文〈約翰杜威之教育學說〉,獲巴黎大學教育博士學位,返國應聘北京大學教育系,講授課程包括教育哲學、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英文教育名著等。1936年寒假赴美考察教育並於暑期返國。1938年就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40年開始兼任中央訓練團指導員,隔年與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至昆明、貴陽視察大學院校<ref name=":2">〈吳俊升(吳士選)〉,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一,編號:129-210000-2527。</ref>。 | |||
1946年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吳俊升便返回南京任教並兼任正中書局總編輯;1951年與夫人相繼來臺,同時被任命為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之代表,並於受正中書局劉認為編審委員,主編華僑學校課本。1952年,應聘省立台灣師範學院講授杜威教育思想,兼任革命實踐研究院教育組指導員。1956年出版《教育論叢》。 | |||
1958年,應校長陳大齊邀約,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教育研究所教授,同時兼任國防研究院講座。1960年,應香港新亞書院院長錢穆邀請,任職副院長,並曾於錢校長赴耶魯大學講學期間代理校長;1965年接替錢穆擔任新亞書院院長。1969年自新亞學院退休,隔年與新亞書院同仁發起新亞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並受推舉為新亞書院和新亞中學校董。1976年因抗議中文大學改制,和唐君毅、錢穆等人共同辭卸校董。<ref name=":3">同註一。</ref>。 | |||
畢生鑽研杜威之思想,致力於教育哲學領域之研究教學,影響當時教育哲學至深。1976年自新亞書院引退,離港移居美國。 | |||
2000年2月5日在洛杉磯病逝,享嵩壽100歲。 | |||
==軼事== | ==軼事== | ||
1914年,吳俊升應考如臯縣立師範學校之入學考試,因作文表現甚佳,遭疑全篇抄襲範本文句,但因作文題目「述自鄉來城沿途所見」難以抄襲成文,且其作文深受校長何景平喜愛,遂獲錄取入學。 | 1914年,吳俊升應考如臯縣立師範學校之入學考試,因作文表現甚佳,遭疑全篇抄襲範本文句,但因作文題目「述自鄉來城沿途所見」難以抄襲成文,且其作文深受校長何景平喜愛,遂獲錄取入學。 | ||
==研究與著作== | |||
*《新法國語教科書》(與劉大紳、戴杰等人合編,1920年) | |||
*《論理學理論》(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 | |||
*《新中華論理學理論》(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 |||
*《教育論叢》(上海:中華書局; 1937年)。 | |||
*《教育哲學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重慶:商務印書館,1943年) | |||
*《杜威教育學說》(臺北:華崗,1958年) | |||
*《德育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臺北:商務,1971年)。 | |||
其他重要專書與專文尚包括:《中華民國大學誌》、《中華民國教育誌》、《戰時教育發展》、國家主義的教育之進展及其評論》等。 | |||
==參考資料== | |||
於 2025年2月7日 (五) 03:32 的最新修訂
![](/images/thumb/b/b9/%E5%90%B3%E4%BF%8A%E5%8D%87_1958.jpg/220px-%E5%90%B3%E4%BF%8A%E5%8D%87_1958.jpg)
吳俊升(1901—2000),教育學者。1958年擔任本校文學院院長(1958-1959),兼教育研究所教授。1960年辭職,轉往香港新亞書院。1976年退休,2000年辭世。
生平
吳俊升,字士選。1901年12月24日生於江蘇如臯南鄉車馬湖沈家莊。父漢章在鄉間各家私塾教讀並準備應考縣試,自幼隨母親薛太夫人寄宿於大姨母徐薛太夫人家,啟蒙塾師命名俊升。1913年插班東鄉東陳鎮高等小學二年級,1914年畢業後考入如臯縣立師範。1919年自師範學校畢業,同年留校擔任附屬高小教師[1]。
1924年從南京高等師範畢業,應聘教師兼推廣部主任,教授高中論裡學、初中公民等科目,課餘在東南大學補修學分,獲德學士學位。1926年與南高教育科同學倪亮結縭,婚後定居南京;隔年擔任第四中山大學教育行政院秘書處科員。
1928年,偕同妻子前往巴黎深造,留法期間會見杜威三次,並將會見過程紀錄成〈杜威先生會見記〉一文,發表於教育部《教育通訊》。1931年,完成博士論文〈約翰杜威之教育學說〉,獲巴黎大學教育博士學位,返國應聘北京大學教育系,講授課程包括教育哲學、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英文教育名著等。1936年寒假赴美考察教育並於暑期返國。1938年就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40年開始兼任中央訓練團指導員,隔年與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至昆明、貴陽視察大學院校[2]。
1946年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吳俊升便返回南京任教並兼任正中書局總編輯;1951年與夫人相繼來臺,同時被任命為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之代表,並於受正中書局劉認為編審委員,主編華僑學校課本。1952年,應聘省立台灣師範學院講授杜威教育思想,兼任革命實踐研究院教育組指導員。1956年出版《教育論叢》。
1958年,應校長陳大齊邀約,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教育研究所教授,同時兼任國防研究院講座。1960年,應香港新亞書院院長錢穆邀請,任職副院長,並曾於錢校長赴耶魯大學講學期間代理校長;1965年接替錢穆擔任新亞書院院長。1969年自新亞學院退休,隔年與新亞書院同仁發起新亞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並受推舉為新亞書院和新亞中學校董。1976年因抗議中文大學改制,和唐君毅、錢穆等人共同辭卸校董。[3]。
畢生鑽研杜威之思想,致力於教育哲學領域之研究教學,影響當時教育哲學至深。1976年自新亞書院引退,離港移居美國。
2000年2月5日在洛杉磯病逝,享嵩壽100歲。
軼事
1914年,吳俊升應考如臯縣立師範學校之入學考試,因作文表現甚佳,遭疑全篇抄襲範本文句,但因作文題目「述自鄉來城沿途所見」難以抄襲成文,且其作文深受校長何景平喜愛,遂獲錄取入學。
研究與著作
- 《新法國語教科書》(與劉大紳、戴杰等人合編,1920年)
- 《論理學理論》(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
- 《新中華論理學理論》(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 《教育論叢》(上海:中華書局; 1937年)。
- 《教育哲學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重慶:商務印書館,1943年)
- 《杜威教育學說》(臺北:華崗,1958年)
- 《德育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臺北:商務,1971年)。
其他重要專書與專文尚包括:《中華民國大學誌》、《中華民國教育誌》、《戰時教育發展》、國家主義的教育之進展及其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