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倫」:修訂間差異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right|200px|thumb|{{image:羅家倫.jpg}}")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羅家倫.jpg|right|200px|thumb|{{image:羅家倫.jpg}}]] | [[image:羅家倫.jpg|right|200px|thumb|{{image:羅家倫.jpg}}]] | ||
羅家倫(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筆名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南昌,中國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 | |||
==生平== | |||
18歲就讀上海復旦公學,21歲進入北京大學,主修外國文學。1919年1月,與傅斯年、徐彥之等發起“新潮社”,出版新潮雜誌,名重一時,並在隨後的五四運動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大學運動的領袖之一。 | |||
1920年秋,先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修歷史與哲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1922離開美國,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四年。1926年回國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及附中。稍後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議、總司令部編輯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教務副主任等職。 | |||
1928年8月,國民政府清華學校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出任首任校長。1930年離開清華大學南下武漢,年底調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擔任代教育長。1932年出任中央大學校長。1941年辭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 | |||
其後,受蔣介石的委派率考察團赴西南、西北邊疆各省考察黨務及經濟建設。1943年又受命為新疆監察使兼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赴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五省考察。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7出任國民政府駐印度大使。1949年,印度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駐印度大使館降旗撤館,羅家倫即返回台灣。 | |||
回台灣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纂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年兼任台灣考試院副院長。1957年任台灣國史館館長,先後主持編印《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叢書》及《革命文獻》等大型文獻資料叢書。1966病逝於臺北。 | |||
==著作== | |||
《新人生觀》 | |||
《新民族觀》 | |||
《科學與玄學》 | |||
《逝者如斯集》 | |||
《心影遊蹤集》 | |||
《國父年譜》 | |||
《黑雲暴雨到明霞》 | |||
《人類良心備忘錄》 | |||
《羅家倫先生文存》(共十四冊,原編十二冊、補編一冊、附編一冊。國史館出版,1976年12月) | |||
==紀念== | |||
國立政治大學志希樓(第一代圖書館館址,今理學院院址)。 | |||
==參考資料== | |||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utorpa.lib.nccu.edu.tw/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6727835-200803-11-2-101-105-a. 张晓京(2008)。近代中国的“歧路人”―对罗家伦生平与思想的再认识。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2),101-105。] | |||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luo-jialun-nccu/ 政大有座志希樓,你知道這是為了紀念誰嗎?] |
於 2019年10月7日 (一) 02:10 的修訂
羅家倫(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筆名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南昌,中國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
生平
18歲就讀上海復旦公學,21歲進入北京大學,主修外國文學。1919年1月,與傅斯年、徐彥之等發起“新潮社”,出版新潮雜誌,名重一時,並在隨後的五四運動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大學運動的領袖之一。 1920年秋,先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修歷史與哲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1922離開美國,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四年。1926年回國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及附中。稍後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議、總司令部編輯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教務副主任等職。 1928年8月,國民政府清華學校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出任首任校長。1930年離開清華大學南下武漢,年底調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擔任代教育長。1932年出任中央大學校長。1941年辭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 其後,受蔣介石的委派率考察團赴西南、西北邊疆各省考察黨務及經濟建設。1943年又受命為新疆監察使兼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赴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五省考察。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7出任國民政府駐印度大使。1949年,印度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駐印度大使館降旗撤館,羅家倫即返回台灣。 回台灣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纂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年兼任台灣考試院副院長。1957年任台灣國史館館長,先後主持編印《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叢書》及《革命文獻》等大型文獻資料叢書。1966病逝於臺北。
著作
《新人生觀》 《新民族觀》 《科學與玄學》 《逝者如斯集》 《心影遊蹤集》 《國父年譜》 《黑雲暴雨到明霞》 《人類良心備忘錄》 《羅家倫先生文存》(共十四冊,原編十二冊、補編一冊、附編一冊。國史館出版,1976年12月)
紀念
國立政治大學志希樓(第一代圖書館館址,今理學院院址)。
參考資料
张晓京(2008)。近代中国的“歧路人”―对罗家伦生平与思想的再认识。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