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園最後的美援建築──四維堂」:修訂間差異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以後,先是恢復研究部,分別設立了行政、公民教育、國際關係和新聞研究所,翌年才恢復了大學部,…")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以後,先是恢復研究部,分別設立了行政、公民教育、國際關係和新聞研究所,翌年才恢復了大學部,分別成立了政治、教育、外交、新聞和邊政等五個學系。 | <big>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以後,先是恢復研究部,分別設立了行政、公民教育、國際關係和新聞研究所,翌年才恢復了大學部,分別成立了政治、教育、外交、新聞和邊政等五個學系。</big> | ||
<big>在早期,政大校務百廢待興,財務也相當吃緊;不僅帳目出現赤字,還曾經向政府其他單位洽商周轉經費。不過,政大復校的時間點也剛好遇上了轉機。</big> | |||
1953年時,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在結束了東南亞訪問以後,也特別繞到臺灣進行訪問。他在東海大學的動土典禮上講話時,提到了他在東南亞各國期間,發現華僑在東南亞社會當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一旦這群華僑接收了共產主義,將危害東南亞,因此建議中華民國擴大辦理僑生教育,鼓勵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華僑到自由中國接受自由而民主的教育。因為尼克森的關係,從隔年開始,美援經費有部分提供了給中華民國進行華僑教育。這筆來自美援的經費主要提供給接受僑生教育的學校增添校舍、宿舍,增添設備以及提供僑生的旅費、生活費以及課程活動等相關經費。政大大學部的第一批學生,就因為有為了僑生,因而增加了四個班,一共一百六十人。 | <big>1953年時,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在結束了東南亞訪問以後,也特別繞到臺灣進行訪問。他在東海大學的動土典禮上講話時,提到了他在東南亞各國期間,發現華僑在東南亞社會當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一旦這群華僑接收了共產主義,將危害東南亞,因此建議中華民國擴大辦理僑生教育,鼓勵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華僑到自由中國接受自由而民主的教育。因為尼克森的關係,從隔年開始,美援經費有部分提供了給中華民國進行華僑教育。這筆來自美援的經費主要提供給接受僑生教育的學校增添校舍、宿舍,增添設備以及提供僑生的旅費、生活費以及課程活動等相關經費。政大大學部的第一批學生,就因為有為了僑生,因而增加了四個班,一共一百六十人。</big> | ||
<big>在政大在臺復校初期,美援經費當中所提供的華僑教育經費為政大提供了莫大的協助。因為早期各項建築以及設備,都有配合學生人數來計算,因此還算堪用。不過,只有體育相關設備比較受限,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而且,木柵靠近山邊,時常陰雨綿綿,許多戶外活動,舉凡體育課、各式典禮、大會等都會受到天候的掣肘。因此,在1957年時政大申請增建學生活動中心,而提供美援經費的美國安全分署對於協助提供海外華僑就學平臺的政大相當重視,因此承諾將在下一年度的撥款興建。</big> | |||
1959年5月,花費263萬元新臺幣新建的體育館兼學生活動中心落成,5月20日,政大便在其中舉行了創校32週年的校慶典禮。 | <big>1959年5月,花費263萬元新臺幣新建的體育館兼學生活動中心落成,5月20日,政大便在其中舉行了創校32週年的校慶典禮。</big> | ||
<big>而這棟新建的體育館兼學生活動中心,也由在臺復校後的首任校長陳大齊命名為四維堂。四維堂可說是當時政大規模最宏偉的建築物,內部空間可以容納多達1500人,而且功能十分多元,可做為學校集會的場地、各類考場、體育館、禮堂等。</big> | |||
<big>隨著同個時代以美援僑生教育經費興建的校舍一一拆遷,政大也曾經考慮將四維堂改掉重建。不過,相關消息公告以後,就引起了許多政大校友的關心。考量到四維堂的獨特性,加上是許多政大人的共同記憶,四維堂最後沒有被拆除,只有進行外部的整修,而這也讓四維堂成為政大校園中僅存的美援建築。</big> | |||
<big>時至今日,許多考試,以及許多系所之夜仍然會在四維堂舉行。而在四維堂外的角落,也能看見「中美合作體育館兼活動中心落成鐫石誌念」的紀念物。或許,四維堂還會持續成為政大人們共同的歷史記憶。</big> |
於 2019年5月1日 (三) 01:05 的修訂
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以後,先是恢復研究部,分別設立了行政、公民教育、國際關係和新聞研究所,翌年才恢復了大學部,分別成立了政治、教育、外交、新聞和邊政等五個學系。
在早期,政大校務百廢待興,財務也相當吃緊;不僅帳目出現赤字,還曾經向政府其他單位洽商周轉經費。不過,政大復校的時間點也剛好遇上了轉機。
1953年時,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在結束了東南亞訪問以後,也特別繞到臺灣進行訪問。他在東海大學的動土典禮上講話時,提到了他在東南亞各國期間,發現華僑在東南亞社會當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一旦這群華僑接收了共產主義,將危害東南亞,因此建議中華民國擴大辦理僑生教育,鼓勵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華僑到自由中國接受自由而民主的教育。因為尼克森的關係,從隔年開始,美援經費有部分提供了給中華民國進行華僑教育。這筆來自美援的經費主要提供給接受僑生教育的學校增添校舍、宿舍,增添設備以及提供僑生的旅費、生活費以及課程活動等相關經費。政大大學部的第一批學生,就因為有為了僑生,因而增加了四個班,一共一百六十人。
在政大在臺復校初期,美援經費當中所提供的華僑教育經費為政大提供了莫大的協助。因為早期各項建築以及設備,都有配合學生人數來計算,因此還算堪用。不過,只有體育相關設備比較受限,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而且,木柵靠近山邊,時常陰雨綿綿,許多戶外活動,舉凡體育課、各式典禮、大會等都會受到天候的掣肘。因此,在1957年時政大申請增建學生活動中心,而提供美援經費的美國安全分署對於協助提供海外華僑就學平臺的政大相當重視,因此承諾將在下一年度的撥款興建。
1959年5月,花費263萬元新臺幣新建的體育館兼學生活動中心落成,5月20日,政大便在其中舉行了創校32週年的校慶典禮。
而這棟新建的體育館兼學生活動中心,也由在臺復校後的首任校長陳大齊命名為四維堂。四維堂可說是當時政大規模最宏偉的建築物,內部空間可以容納多達1500人,而且功能十分多元,可做為學校集會的場地、各類考場、體育館、禮堂等。
隨著同個時代以美援僑生教育經費興建的校舍一一拆遷,政大也曾經考慮將四維堂改掉重建。不過,相關消息公告以後,就引起了許多政大校友的關心。考量到四維堂的獨特性,加上是許多政大人的共同記憶,四維堂最後沒有被拆除,只有進行外部的整修,而這也讓四維堂成為政大校園中僅存的美援建築。
時至今日,許多考試,以及許多系所之夜仍然會在四維堂舉行。而在四維堂外的角落,也能看見「中美合作體育館兼活動中心落成鐫石誌念」的紀念物。或許,四維堂還會持續成為政大人們共同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