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宗」: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熊振宗(1913-1962),阿拉伯語文學者,外交官,致力於中阿文化交流。一生對教育、政治頗貢獻
熊振宗(1913-1962),阿拉伯語文學者,宗教領袖,致力於宣揚穆斯林教義、促進中阿文化交流。


==生平==
==生平==


熊振宗,字一塵,1913年5月3日(民國二年五月三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
熊振宗,字一塵,經名依卜拉欣。1913年5月3日生於廣州市穆斯林家庭。1926年畢業於廣州濠畔寺回文經堂高級班第二期,師從馬瑞圖等教長。1932年負笈西北,1935年返回廣州,擔任濠畔寺阿訇。同年赴香港,接替劉根傳為博愛社德育部主任,主持博愛社社務,並講授可蘭經<ref name=":0">霍揚揚,2020年,《獅子山上的新月: 香港華人穆斯林社群的源流與傳承》,頁98-101,臺北:威秀資訊。</ref>
 


熊振宗在青年時代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9%81%94%E5%B8%AB%E7%AF%84%E5%AD%B8%E6%A0%A1 北京成達師範學校]研究部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一所中華民國時期專門培[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8%B3%87%E5%93%88%E7%88%BE%E5%A4%A7%E5%AD%B8 愛資哈爾大學]攻讀歷史碩士學位。愛資哈爾大學是全球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以在伊斯蘭學術界的卓越聲譽而聞名。在這裡,熊振宗亦透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6%B0%91%E5%A4%96%E4%BA%A4%E5%8D%8F%E4%BC%9A_(1932%E5%B9%B4%E6%88%90%E7%AB%8B) 國民外交協會]埃及分會埃及分會的籌備工作,積極推動中埃之間的文化交流。
熊振宗在青年時代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9%81%94%E5%B8%AB%E7%AF%84%E5%AD%B8%E6%A0%A1 北京成達師範學校]研究部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一所中華民國時期專門培[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8%B3%87%E5%93%88%E7%88%BE%E5%A4%A7%E5%AD%B8 愛資哈爾大學]攻讀歷史碩士學位。愛資哈爾大學是全球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以在伊斯蘭學術界的卓越聲譽而聞名。在這裡,熊振宗亦透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6%B0%91%E5%A4%96%E4%BA%A4%E5%8D%8F%E4%BC%9A_(1932%E5%B9%B4%E6%88%90%E7%AB%8B) 國民外交協會]埃及分會埃及分會的籌備工作,積極推動中埃之間的文化交流。

於 2024年7月13日 (六) 02:01 的修訂

熊振宗(1913-1962),阿拉伯語文學者,宗教領袖,致力於宣揚穆斯林教義、促進中阿文化交流。

生平

熊振宗,字一塵,經名依卜拉欣。1913年5月3日生於廣州市穆斯林家庭。1926年畢業於廣州濠畔寺回文經堂高級班第二期,師從馬瑞圖等教長。1932年負笈西北,1935年返回廣州,擔任濠畔寺阿訇。同年赴香港,接替劉根傳為博愛社德育部主任,主持博愛社社務,並講授可蘭經[1]


熊振宗在青年時代於北京成達師範學校研究部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一所中華民國時期專門培愛資哈爾大學攻讀歷史碩士學位。愛資哈爾大學是全球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以在伊斯蘭學術界的卓越聲譽而聞名。在這裡,熊振宗亦透過國民外交協會埃及分會埃及分會的籌備工作,積極推動中埃之間的文化交流。

回國後,熊振宗積極投入教育和學術研究。他加入了革命實踐研究院革命實踐研究院下的台灣建設問題研究會,成為第二期文化組的研究員,於其中研究和探討與中國建設和發展相關的問題。

熊振宗在文化大學擔任講師和副教授期間,也同時受聘為教育部特約編纂,參與國家教育政策的製定與實施。

在外交領域上,他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熊振宗擔任外交部亞西專員,負責處理亞洲和西亞地區的外交事務。


1956年,他成為中國回教朝覲團的團員,擔任著維護兩國邦交的外交任務,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宗教朝聖活動。隔年,熊振宗前往摩洛哥訪問尤塞夫國王,在促進中摩文化交流、經濟合作和政治互信方面,頗有貢獻。尤塞夫國王表達了對自由中國的支持,並讚揚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蔣總統的領導。1957年,台北清真寺教長中明阿衡被派駐黎巴嫩,清真寺教長職位空缺。在此情況下,寺董會決定聘請熊振宗繼任台北清真寺教長。他於同年10月抵達台北,並正式上任。身為台北清真寺的教長,熊振宗不僅領導宗教活動,也致力於推動伊斯蘭教在台灣的傳播與發展。

1962年,熊振宗因肝病而病逝,享年四十八歲。熊振宗對在外交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甚鉅。而台北清真寺董事會特別發表公告,表達對熊振宗深切的哀悼。在政治大學中,熊振宗先生,執掌東語系系務四年,並負責阿拉伯語文教學。熊主任逝世後,國內阿拉伯語文師資缺乏,教學幾乎中斷,校方遂決定隔三年招生。[2]。 直到阿拉伯語文組畢業生分別前往約旦、黎巴嫩等國進修阿拉伯語文,或到歐美國家攻讀相關學門學位返國任教後,狀況漸見改善。民國67年,政府鑑於阿拉伯世界在文化、政治、經貿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乃將阿拉伯語文組獨立成系。[3]

學術與著作

熊振宗在國立政治大學任教,並兼任東語系主任。他的學術研究涉及廣泛領域,特別是中國回教和中東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穆罕默德傳》、《兩郎故事》和《阿布伯克傳》。這些著作在學術界廣受好評,成為研究中國回教和中東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熊振宗撰寫了多篇有關中國回教的文章,探討了阿拉伯人與中國的歷史交往、回教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對抗戰的貢獻。他的文章《三會沙烏地國王》、《會見尤塞夫國王》詳細記錄了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當地政權交流的過程,並強調了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建立友好關係和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大事記

日期 大事記
1913年 生於廣州
1937年 北京成達師範學校研究部學生身分,跟隨法魯克留埃學生團前往埃及
1955年 自香港搭乘四川輪抵臺
1955年 繼任台北清真寺教長
1956年 國民外交協會 埃及分會 籌備委員
1956年 中國回教朝覲進團團員
教育部特約編纂
外交部亞西專員
教授香港廣大學院教授
外交部專員廣州香港回教長
1956年 應聘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東語系主任
1956年 三會沙烏地國王
1957年 會見遊賽夫國王
1958年 出版《穆罕默德傳》
1960年 出版《兩郎故事》
1962年 8月4日病逝於木柵寓所
  1. 霍揚揚,2020年,《獅子山上的新月: 香港華人穆斯林社群的源流與傳承》,頁98-101,臺北:威秀資訊。
  2. [1]
  3. [ https://cis.nccu.edu.tw/coursemap/students/ProCourseMap.aspx?College=500&Dept=502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