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宗」: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8: 行 8:
1937年經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選送,獲得法魯克王獎學金,加入龐士謙領隊的第六屆留埃學生團,1938年1月自香港出發,3月抵達埃及開羅,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8%B3%87%E5%93%88%E7%88%BE%E5%A4%A7%E5%AD%B8 愛資哈爾大學]就讀法學院,1941年獲法學士學位後,同年進入該校研究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1943年獲碩士學位。旋即加入英軍海上勤務,隨船隊遍訪五大洲。1945年戰爭結束後,自英國經香港返回廣州<ref name=":2">龐士謙,1988年,《埃及九年》,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ref>。1946年擔任廣州光塔寺清真小學校長,並協助成立中國回教協會廣州支會,次年擔任支會宣訓組主任。1948年廣州中山大學增設阿拉伯語課程,應聘擔任教授,亦在私立廣州大學講授課程,期間並創辦《懷聖》月刊,宣揚穆斯林教義。
1937年經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選送,獲得法魯克王獎學金,加入龐士謙領隊的第六屆留埃學生團,1938年1月自香港出發,3月抵達埃及開羅,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8%B3%87%E5%93%88%E7%88%BE%E5%A4%A7%E5%AD%B8 愛資哈爾大學]就讀法學院,1941年獲法學士學位後,同年進入該校研究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1943年獲碩士學位。旋即加入英軍海上勤務,隨船隊遍訪五大洲。1945年戰爭結束後,自英國經香港返回廣州<ref name=":2">龐士謙,1988年,《埃及九年》,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ref>。1946年擔任廣州光塔寺清真小學校長,並協助成立中國回教協會廣州支會,次年擔任支會宣訓組主任。1948年廣州中山大學增設阿拉伯語課程,應聘擔任教授,亦在私立廣州大學講授課程,期間並創辦《懷聖》月刊,宣揚穆斯林教義。


1949年10月廣州撤守後前往香港,擔任香港中國回教博愛社教長,兼任珠海學院教授。1955年渡臺,繼定中明之後,擔任臺北清真寺教長。自此致力推動臺灣伊斯蘭教傳播和發展。長期持續在清真寺開設講習班,教授古蘭經、阿拉伯語文,宣揚穆斯林教義。並曾多次帶領回教朝覲團前往麥加,協助政府經由伊斯蘭教交流,鞏固臺灣與中東各國外交關係。
1949年10月廣州撤守後,轉赴香港擔任香港中國回教博愛社教長,並兼任珠海學院教授。1955年渡臺,繼定中明之後擔任臺北清真寺教長。致力推動臺灣伊斯蘭教傳播和發展。長期持續在清真寺開設講習班,教授古蘭經、阿拉伯語文,宣揚穆斯林教義。此後並曾多次帶領臺灣回教朝覲團前往麥加,協助政府經由伊斯蘭教交流,鞏固與中東各國外交關係。


當時正逢政治大學在臺復校,擬設置東方語言學系,應校長陳大齊聘請專任政大教授,開設阿拉伯語文課程。1958年擔任東語系系主任<ref name=":3">〈熊振宗〉,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2986。</ref>。
當時正逢政治大學在臺復校,擬設置東方語言學系,應校長陳大齊聘請專任政大教授,開設阿拉伯語文課程。1958年擔任東語系系主任<ref name=":3">〈熊振宗〉,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2986。</ref>。

於 2024年7月13日 (六) 15:38 的修訂

熊振宗(1913-1962),阿拉伯語文學者,宗教領袖,致力於宣揚穆斯林教義、促進中阿文化交流。

生平

熊振宗,字一塵,經名依卜拉欣。1913年5月3日生於廣州市穆斯林家庭。1926年畢業於廣州濠畔寺回文經堂高級班第二期,師從馬瑞圖阿訇[1]

1932年遊學西北三年,1935年返回廣州,擔任濠畔寺阿訇。同年赴香港,接替劉根傳為中國回教博愛社德育部主任,承擔博愛社社務,並定期講授可蘭經[2]

1937年經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選送,獲得法魯克王獎學金,加入龐士謙領隊的第六屆留埃學生團,1938年1月自香港出發,3月抵達埃及開羅,進入愛資哈爾大學就讀法學院,1941年獲法學士學位後,同年進入該校研究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1943年獲碩士學位。旋即加入英軍海上勤務,隨船隊遍訪五大洲。1945年戰爭結束後,自英國經香港返回廣州[3]。1946年擔任廣州光塔寺清真小學校長,並協助成立中國回教協會廣州支會,次年擔任支會宣訓組主任。1948年廣州中山大學增設阿拉伯語課程,應聘擔任教授,亦在私立廣州大學講授課程,期間並創辦《懷聖》月刊,宣揚穆斯林教義。

1949年10月廣州撤守後,轉赴香港擔任香港中國回教博愛社教長,並兼任珠海學院教授。1955年渡臺,繼定中明之後擔任臺北清真寺教長。致力推動臺灣伊斯蘭教傳播和發展。長期持續在清真寺開設講習班,教授古蘭經、阿拉伯語文,宣揚穆斯林教義。此後並曾多次帶領臺灣回教朝覲團前往麥加,協助政府經由伊斯蘭教交流,鞏固與中東各國外交關係。

當時正逢政治大學在臺復校,擬設置東方語言學系,應校長陳大齊聘請專任政大教授,開設阿拉伯語文課程。1958年擔任東語系系主任[4]

1958年至1962年間綜理東語系務,積勞成疾。1962年8月4日在任期內歸真,在台北清真寺舉行殯禮後,安葬臺北六張犁回教公墓,得年48歲。

軼事=

熊振宗執掌東語系系務四年,主責阿拉伯語文教學。在系主任任內逝世後,東語系阿拉伯語組師資驟然中斷,遂決定暫停招生三年。

學術與著作

熊振宗在國立政治大學任教,並兼任東語系主任。他的學術研究涉及廣泛領域,特別是中國回教和中東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穆罕默德傳》、《兩郎故事》和《阿布伯克傳》。這些著作在學術界廣受好評,成為研究中國回教和中東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熊振宗撰寫了多篇有關中國回教的文章,探討了阿拉伯人與中國的歷史交往、回教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對抗戰的貢獻。他的文章《三會沙烏地國王》、《會見尤塞夫國王》詳細記錄了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當地政權交流的過程,並強調了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建立友好關係和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大事記

日期 大事記
1913年 生於廣州
1937年 北京成達師範學校研究部學生身分,跟隨法魯克留埃學生團前往埃及
1955年 自香港搭乘四川輪抵臺
1955年 繼任台北清真寺教長
1956年 國民外交協會 埃及分會 籌備委員
1956年 中國回教朝覲進團團員
教育部特約編纂
外交部亞西專員
教授香港廣大學院教授
外交部專員廣州香港回教長
1956年 應聘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東語系主任
1956年 三會沙烏地國王
1957年 會見遊賽夫國王
1958年 出版《穆罕默德傳》
1960年 出版《兩郎故事》
1962年 8月4日病逝於木柵寓所
  1. 馬景,2014年,民國時期伊斯蘭教漢文譯著研究,頁151-15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 霍揚揚,2020年,《獅子山上的新月: 香港華人穆斯林社群的源流與傳承》,頁98-101,臺北:威秀資訊。
  3. 龐士謙,1988年,《埃及九年》,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4. 〈熊振宗〉,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