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館」: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image:體育.jpg|right|200px|thumb|{{image:體育館.jpg}}]]
[[檔案:體育館_全貌.jpg|300px|thumb|right|逸仙樓位於山下區西側拍攝時間2025年]]
1976年政大擬建體育館1座經總務處蒐集成功大學與台北體專等新建體育館藍圖參考,會同訓導處規劃;經體育館興建委員會決議:建築地點預定在大操場南端,占地約1400餘坪


1977年8月6日,由教育部長李元簇(前政大校長)主持開工典禮。體育館開工後,發現基地土質過差,經建築師研究加深基處以保結構安全,並辦理變更定案,直至9月22日始正式動工興建。1979年6,因局部變更與景美溪堤防施工影響,延展2期始告竣工。
政治大學體育館,位處於[https://www.nccu.edu.tw/var/file/0/1000/img/2/765291753.jpg 山下校區]西側,除了是體育活動用地外,也是大一的新生訓練場地和畢業典禮會場。
 
 
運動場與體育館計耗資6000餘萬元,內部包括禮堂1座,座位5500個,籃球場4個(其中符合國際標準之活動籃球架一套)、桌球室、韻律室、柔道室、重量訓練室、體操館、劍道室、跆拳室、網球場、羽球場、排球場等30餘個單位,體育館前的體育場亦同時填高整建。這座當時設備完善的體育館,除了是體育活動用地外,尤留存「迎來送往」的點滴記憶。這裡不僅是大一的新生訓練場地,也是畢業典禮會場,見證著莘莘學子的重要歷程。
== 建築歷史 ==
==參考資源==
 
*〈校園建物歷史—體育館〉,《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
1976年政大校方擬建體育館1座,由已故[[歐陽勛]]校長起造,經總務處蒐集成功大學與台北體專等校新建體育館藍圖參考,會同訓導處規劃;經體育館興建委員會決議:建築地點預定在大操場南端,占地面積10817.12平方米,高19.25米。體育館的設計師是來自華泰建築事務所的張倉華,并由開盛營造有限公司營造,建築造價臺幣21634240元。<ref name="name=1">建築物使用執照69字第0346號。</ref>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1977年8月6日,由教育部長李元簇(前政大校長)主持開工典禮。體育館開工後,發現基地土質過差,經建築師研究加深基處以保結構安全,並辦理變更定案,直至9月22日始正式動工興建。1979年6月23日,因局部變更與景美溪堤防施工影響,延展2期始告竣工,1980年3月3日修建完成。<ref name="name=2">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ref>
 
體育館內部包括禮堂1座,座位5500個,籃球場4個(其中符合國際標準之活動籃球架一套)、桌球室、韻律室、柔道室、重量訓練室、體操館、劍道室、跆拳室、網球場、羽球場、排球場等30餘個單位,體育館前的體育場亦同時填高整建。 <ref name="name=4">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ref>

於 2025年3月11日 (二) 06:34 的修訂

逸仙樓,位於山下校區西側。拍攝時間2025年

政治大學體育館,位處於山下校區西側,除了是體育活動用地外,也是大一的新生訓練場地和畢業典禮會場。

建築歷史

1976年政大校方擬建體育館1座,由已故歐陽勛校長起造,經總務處蒐集成功大學與台北體專等校新建體育館藍圖參考,會同訓導處規劃;經體育館興建委員會決議:建築地點預定在大操場南端,占地面積10817.12平方米,高19.25米。體育館的設計師是來自華泰建築事務所的張倉華,并由開盛營造有限公司營造,建築造價臺幣21634240元。[1]

1977年8月6日,由教育部長李元簇(前政大校長)主持開工典禮。體育館開工後,發現基地土質過差,經建築師研究加深基處以保結構安全,並辦理變更定案,直至9月22日始正式動工興建。1979年6月23日,因局部變更與景美溪堤防施工影響,延展2期始告竣工,1980年3月3日修建完成。[2]

體育館內部包括禮堂1座,座位5500個,籃球場4個(其中符合國際標準之活動籃球架一套)、桌球室、韻律室、柔道室、重量訓練室、體操館、劍道室、跆拳室、網球場、羽球場、排球場等30餘個單位,體育館前的體育場亦同時填高整建。 [3]

  1. 建築物使用執照69字第0346號。
  2. 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
  3. 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