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民」:修訂間差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檔案:王健民.jpg|230px|thumb|right|王健民(1904-1980),1956年到校,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辭世。]]
[[檔案:王健民.jpg|230px|thumb|right|王健民(1904-1980),1956年到校,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辭世。]]


王健民(1904-1980),淅江孝感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35年任上海中國公學教授。1937年抗戰爆發後。先後在中國國民黨軍委會、中國國民黨中央社會部、宣傳部任專員、督導員等職。抗戰結束後,在上海市立師專教授、訓導主任、《新民晚報》主編。1950年抵台,曾任《自立晚報》總編。1956年後任國立政治大學擔任教授,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8月病逝於台北。著有《中國共產黨史稿》。
王健民(1904-1980),淅江孝感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1950年抵台,曾任《自立晚報》總編。1956年後任國立政治大學擔任教授,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8月病逝於台北。著有《中國共產黨史稿》。




==生平==
==生平==
王健民,湖北孝感汪洋店人,生於西元1904年1月15日。


聰慧,三歲從其尊翁俊民公家墊,自三字至四書,共讀四年進步甚速。七歲,與二哥治濱入汪洋店小學十一歲,先後從張崑山先生及外祖父夏竹亭公讀經、史、古文唐詩,作義、論、策等女,共六年,即奠定國學基礎。西元1923年入英人所辦之漢口博學書院,一年轉入中學畢業。二十二,在武漢加入中國國民黨,從事學生運動。西元1927入湖北省黨務學校結業後回孝感任黨務工作。秋天,考入大夏大學,讀經濟學系,歷史系為副系政治、經濟史學等課程,潛心研究
王健民(1904年1月15日生於湖北孝感汪洋店),年即於家中啟蒙讀經,七歲入汪洋店小學十一歲開始在張崑山先生及外祖父夏竹亭公處攻讀經、史、古文唐詩,為其國學基礎。1923年入漢口博學書院,後轉入中學畢業。22歲加入中國國民黨,參與學生運動,1927年入湖北省黨務學校結業後返鄉任黨務工作。同年考入大夏大學經濟學系,副修歷史,潛心研習政治、經濟史學。


西元1931年大夏大學畢業,獲法學士,先任上海敬業中學教員,值九一八事變投筆從戎,任八十七師秘書,旋兼軍中黨務,隨軍入察哈爾等地。迨回師江西,於閩變進駐福州。西元1935年任上海市社會局,兼上海中國公學教授,從旁贊助抗日運動。後盧溝橋及「八一三」事變發生,又投筆入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任中校專員,輾轉、衡山、衡陽。次春返武昌,武漢衛成司令中校視導專員,皆所至有功
1931大夏大學畢業,先任教於上海敬業中學。「九一八事變投筆從戎,任八十七師秘書軍中黨務。1935任上海市社會局職員,兼上海中國公學教授,協力抗日運動。「八一三」事變後進入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任中校專員,輾轉漢、衡山、衡陽等地。1940中央社會導專員兼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組長後轉任中央宣傳部三民主義研究委員,並調往軍委會擔任祕書,赴各戰區視察


西元1940年,任中央社會部督導員,精神動員會組長任中央宣傳部三民主義研究委員,調軍委會祕書,視察各戰區,備極辛勞
1945飛赴印度再經澳洲前往美國紐約觀察聯合國會議,並《美洲日報》總編輯,鼓吹抗日、批駁共宣傳。同時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英文。抗戰勝利後返國,出任上海市立師範科學校教授訓導主任及《新晚報》編輯上海淪陷後攜妻女赴香港,1950底抵臺灣,先後任中央第六組特約研究委員、中廣公司節目部科長、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自立晚報》總編輯


西元1945飛印度乘船過澳洲,至紐約視察聯合會議擔任華文報《美洲日報》總編輯,以文鼓吹抗日並力打破中共的宣傳。嗣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英文得以日益進步。抗戰勝利回到中國,擔任上海市立師專教授兼訓導主任,又任《新民晚報總編輯
1957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講授中近代史閒暇撰寫中共史稿逾二百萬字,成為研究中共問題重要著作。1966年出版《中國共產黨史》。後曾獲夏威夷東西文化心及美國密西根大學邀請因故未能成行。1972年赴韓漢城、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參加會議並發表論文。1974年起數度訪問東北亞海外有人翻印其中共史稿。同自政大退休改任兼任教授,亦在東吳大學、銘傳專校及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
上海淪陷,攜妻女走港,於西元1950年12月抵臺灣,先任央第六組特約研究委員繼任中廣播公司節目部科長計五年,兼任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計七年,又《自立晚報》總編輯,大力聞揚國父思想,反對共產思想


西元1957,改任臺灣的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史,課餘撰中共史稿,計二百餘萬言,材料豐富,為申外研究中共問題之權威著作。
1979年夏因咯血三軍總醫院,未出病因出院後赴東南亞仍無大礙。1980年4月起身體不適,入榮民總醫院檢查,5月底確診肺癌,於年8月4日上午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西元1966年,出版《中國共產黨史》一書。
 
西元1967年,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函聘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又密西根大學約開東方學術會議,均因故未能應約。西元1972年,出席韓國漢城中國大陸問題討論會,五月出席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漢學會議,並發表論文。
 
西元1974年,赴東北亞訪問,在日見香港有人翻印其所著中共史稿,在海外發行。是年秋,政大退休,改為兼任教授,另兼東吳大學及銘傳專校教授,旋任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所教授。課餘批讀通鑑,選讀二十五史,至遼、金、元、明各代。
 
西元1979年暑假,因咯血三軍總醫院,未能檢出病因出院東南亞,不覺有異。西元1980年4月間,稍有不適,入榮民總醫院檢查,至5月底方發現患肺癌,於西元1980年8月4日上午六時五十分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七歲。


==軼事==
==軼事==

於 2025年4月9日 (三) 09:05 的修訂

王健民(1904-1980),1956年到校,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辭世。

王健民(1904-1980),淅江孝感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1950年抵台,曾任《自立晚報》總編。1956年後任國立政治大學擔任教授,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1974年退休,1980年8月病逝於台北。著有《中國共產黨史稿》。


生平

王健民(1904年1月15日生於湖北孝感汪洋店),幼年即於家中啟蒙讀經,七歲入汪洋店小學,十一歲開始在張崑山先生及外祖父夏竹亭公處攻讀經、史、古文和唐詩,為其國學基礎。1923年入漢口博學書院,後轉入中學畢業。22歲加入中國國民黨,參與學生運動,1927年入湖北省黨務學校結業後返鄉任黨務工作。同年考入大夏大學經濟學系,副修歷史,潛心研習政治、經濟與史學。

1931年自大夏大學畢業後,先任教於上海敬業中學。「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歷任八十七師秘書及軍中黨務。1935年起任上海市社會局職員,兼任上海中國公學教授,協力抗日運動。「八一三」事變後進入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任中校專員,輾轉武漢、衡山、衡陽等地。1940年擔任中央社會部督導專員兼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組長,後轉任中央宣傳部三民主義研究委員,並調往軍委會擔任祕書,赴各戰區視察。

1945年飛赴印度,再經澳洲前往美國紐約觀察聯合國會議,並任《美洲日報》總編輯,鼓吹抗日、批駁中共宣傳。同時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英文。抗戰勝利後返國,出任上海市立師範專科學校教授兼訓導主任及《新民晚報》總編輯。上海淪陷後攜妻女赴香港,1950年底抵臺灣,先後任中央第六組特約研究委員、中廣公司節目部科長、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自立晚報》總編輯。

1957年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史,閒暇撰寫中共史稿逾二百萬字,成為研究中共問題的重要著作。1966年出版《中國共產黨史》。後曾獲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及美國密西根大學邀請,因故未能成行。1972年赴韓國漢城、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參加會議並發表論文。1974年起數度訪問東北亞,海外有人翻印其中共史稿。同年自政大退休,改任兼任教授,亦在東吳大學、銘傳專校及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所任教。

1979年夏因咯血入三軍總醫院,未查出病因,出院後赴東南亞仍無大礙。1980年4月起身體不適,再入榮民總醫院檢查,5月底確診肺癌,於同年8月4日上午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軼事

  • 1966年王健民出版《中國共產黨史》一書,此書根據陳誠昔日在江西剿匪時所搜集的原始資料撰寫而成,附錄中有大量原始文件,雖然是由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但上市僅一天,即遭警總查禁,無法公開發售。知情且想要購買這本書的人,只能找到木柵化南新村王宅,向他購買。[1]

大事紀

資料來源

  1.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6年9月6日,〈查禁圖書為王健民所著《中國共產黨史》一書〉,典藏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編號:AA09120000E/0053/526/1/00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