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
水心(1910-1976),教育學者,1956年到校,執教於教育系。歷任校長室秘書、夜間部主任、社資中心主任、教育系主任(1972-1975)等職。1976年退休,同年辭世。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水心,字公白。1910年1月10日生於江蘇六合大營集。父親為塾師,自幼承庭訓、熟讀經書,國學根基深厚。1923年插班六合縣第一高小就讀,以一年半時間修畢高小課程。
1925年就讀江蘇第四師範,以成績特優,畢業後分發至南京中學附屬實驗中學任教。1931年由江蘇省教育廳保送進入中央大學,攻讀教育課程。完成學業後先後任教於福建極美師範學校和江蘇正則女子職業學校。
1937年抗戰爆發,攜眷西行入川,最初擔任國立四川中學教師,1939年奉調至教育部服務,任職全國義務教育委員會,協助策劃國民教育;此後歷任資料室主任、邊疆教育司科長。1949年國共內戰方殷,京滬棄守,輾轉赴閩,就任林森航空機械商船高職教師。
1950年渡臺,最初任教於屏東中學、台南師範等校。1954年張其昀擔任教育部長,應昔日長官之邀回部工作,奉派為普通教育司專門委員。1957年應劉季洪校長之聘,擔任教育系副教授兼政大首任主任秘書,此後歷任夜間部主任、社會科學資料中心主任等職。在校執教期間,講授教學原理、國文教學法及教育實習等課程。1972年至1975年間擔任教育系主任。
1976年退休,附加拿大依親;1976年8月7日病逝加拿大渥太華,享壽68歲。
軼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水心於1954年任職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專門委員時,負責起草並執行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方案。當時中小學生補習時間過長,補習教材過多,嚴重影響學生健康。上述方案實為政府關注學生補習問題之濫觴。水心創用「惡性補習」一詞,形容中小學生的過度補習,引發當時社會各界對此現象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