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老師與圖書館數典組

出自政大記憶網
於 2020年5月7日 (四) 15:53 由 111.71.104.215留言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自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3月13日,不到半年期間,三位大師級的長者-臺獨左派重要領導者史明(本名施朝暉)先生、作家尉天驄…")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自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3月13日,不到半年期間,三位大師級的長者-臺獨左派重要領導者史明(本名施朝暉)先生、作家尉天驄教授與詩人楊牧(本名王靖獻)教授相繼辭世,除了感傷,應是感觸更為深刻。能有緣與三位長者相識,皆係陳芳明老師與圖書館數位典藏組(以下簡稱數典組)之因緣連結。

2008年2月數典組成立後,陳老師的著作手稿,即是數典組首批受贈典藏的珍貴文物資料。為了表達對陳老師的謝意及向其文藝創作與學術成就致敬,圖書館於2009年4月15日至5月30日在二樓經典書房舉辦陳芳明教授手稿典藏暨「書寫就是旅行」展,而尉天驄教授就是受邀於開幕典禮致詞的三位嘉賓之一。因與尉老師聯繫邀請出席典禮的相關事宜,於是才有緣與老師相識,日後有機會拜訪老師家中,才見識到除了文史哲的珍貴藏書外,亦收藏許多名家的書法、畫作,老師的家宛如一座小型的博物館。

在開幕典禮致詞與數次出席陳老師的講座時,他總是會提到類似下列的這段話:「天地何其之大,能夠收留我的就是政治大學;藝術的範圍何其之大,能夠收留我的就是文學。政治大學給我很好的研究空間,給我最好的研究資源,給我最好的老師同事,給我最好的學生。因我早年到處漂泊,到處流亡,我從來沒有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而政治大學居然都能給我了。在我以後的生命裡,只要能使政大更好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願意做。」這樣至情至性的一段話,不僅是在校內的演講會提到,連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力行分館的講座中,對著慕名而來的聽講者也是自然流露說出,每一次聽到這段話總是讓我感動地紅了眼眶。

除了典藏陳老師的著作手稿,數典組執行的「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數位典藏計畫,亦是以陳老師所藏之1950-1990年代台灣人民於海外所發行的政論性刊物為起始點,透過聯繫與拜訪國內外藏有史料的個人與單位以徵集相關史料,而能與史明先生相識即是因執行此計畫之故。其實第一次拜訪史明先生,是持戒慎恐懼之心的,但見到歐吉桑(大家對史明先生的暱稱)後,卻因老人家如沐春風的體貼而解除原有擔憂;且日後因他對學術研究的支持與開明的觀念作風,給予許多的協助,令我感念於懷。

數典組因配合台灣文學所舉辦之楊牧文學系列活動,而承辦「一首詩的完成-楊牧手稿及著作展」,因而才與楊牧老師相識。該次展覽展出手稿資料及著作專書,手稿資料展出14件作品,以詩為主軸,散文為次,而手稿就是聯繫洪範書店的葉步榮先生商借的。 在數典組五年多,數典組舉辦多項的展覽與活動都與陳老師密不可分。雖然起始是因業務關係而與陳老師有所連結,但是陳老師常提起的那段話卻是常讓我記起與感念。謝謝您,陳老師!雖然離開數典組時未能親自向您表達謝意,但那段與您相處的時光卻是深深影響著我的,一直銘刻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