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聯年華

出自政大記憶網
於 2021年5月3日 (一) 18:52 由 220.136.64.42留言 所做的修訂 (敘述作者在校期間參加轉學生聯誼會的點點滴滴以及收穫與啟發)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對我而言,政大七年,心心念念、在茲念茲的社團,莫過於轉學生聯誼會了。

轉學生聯誼會,簡稱「轉聯」,顧名思義,就是從大學、五專,透過轉學考試進政大的學生所組成的社團。回想起來,我進政大充滿了曲折:推甄歷史系二階段口試沒過,聯考鎩羽而歸,隔年參加轉學考,又以備取第一名飲恨(正取生都報到),當我第二次報轉學考,孤注一擲且奮力一搏考取政大的那一剎那,我不禁喜極而泣!終於,來到自己所愛的學校、所愛的科系!

進政大時,轉聯學長姐在綜合業務組的報到處歡迎我們,我留下資料,不過剛開始並沒有將時間和心力放在轉聯,而是修課26學分,也參加系學會與其他社團,日子過得非常充實。

讓我覺得轉聯有趣的地方,應該是參加了小而美的「迎新宿營」。我們去埔心牧場度過愉快的週末,在心理系小米學長的引導下,大家圍成好幾圈「星夜談心」,言談間,許多人潸然淚下,原來,和我同樣有著艱辛考試歷程的朋友不在少數;更有的朋友經過家庭革命、與另一半分手的痛苦掙扎,化悲憤為力量上榜,大家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啊!

宿營過後,學長姐舉辦溫馨的家聚和出遊活動,與大規模的夜烤、夜唱相比,我反而喜歡這種小規模、都能聊得到天、彼此交心的氛圍!2003年底,承蒙政治系兄弟的推薦、財管系宿營同隊好友的邀請下,我擔任第六屆轉聯文書。

現在回想起來,幹部職銜只是一個象徵,做大還是做小?完全看你自己。我整理各系轉學生名單,邀請失聯的朋友回轉聯參加活動;憑著一招半式的BBS技巧,擔任貓空行館與PTT轉聯板的板主;和喜愛爬郊山、古道的小米學長一起探路、辦小眾出遊,從導覽解說中,讓大家更親近台灣史;擔任轉學考考生服務隊總召;陪同會長與台大轉聯洽談合作事宜,跨出原本的舒適圈;到迎新宿營地點場勘…等等,至少在新一屆學弟妹報到前,我的工作跳脫傳統文書做會議紀錄的框架,跨足活動、公關、網管,感謝會長給我機會,讓我成為全方位的幹部,對我在研究所當班代,以及出社會後的職場歷練,有正向的助益。

學弟妹進政大,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前一年的自己。這次的宿營,我轉身幕後,擔任生活組組長,張羅大家的飲食,在人手不足的情形下客串關主。印象最深刻的是:出發當天下大雨,但在學弟妹報到前,我們幹部群在八角亭集合,十幾雙手疊在一起,在活動長的帶領下高喊「加油加油加油」,一掃陰沉的心情,後來宿營也漸入佳境、圓滿成功。

2004年底第六屆幹部交接,此時大三上學期剛結束,在前一間學校沒玩夠的我,此時居然像脫韁野馬般對轉聯戀戀不捨,所幸第七屆學弟妹很瞭解我,我參加首次舉辦的「北區轉學生聯合運動會」(北轉盃),並擔任排球組召集人;大四時邀請我擔任迎新宿營小隊輔,讓我帶人帶心。大四畢業前的送舊,獲得「古道達人獎」的獎狀,看來小出遊得到良好的回饋,在此感謝當年帶我爬山的小米學長,直到今天我依然三不五時優遊於山林之中,成為持之以恆的興趣。

研究所四年,我秉持「關心而不操心」的態度,行有餘力,在期初、期末大會致意,也鼓勵系上轉學生學弟妹多參加轉聯活動。四年中,轉聯的經營也起起伏伏,不過這是社團必然的現象,在外校轉聯會的交流與本校轉學生的互動交心中,如何取得平衡?這是必然要面對的課題,相信聰明的學弟妹能夠取得平衡之道。

聯誼性社團的核心在於「聯誼」,基於同校、同鄉、同源的「革命情感」所組成的社團,轉學生聯誼會就是其中之一。常聽到對聯誼性社團的批評不外乎「學不到東西」、「自己搞小圈圈」,但以我的親身參與轉聯的過程,我覺得「學」,至少學習活動流程、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小圈圈」,或許是人之常情,但我大學時期連續參加兩年文化盃合唱比賽,也在歷史系圖書室擔任義工到畢業,更與師長同儕持續互動至今,怎麼會是搞小圈圈呢?

大學畢業,一晃眼15年匆匆流逝,推算一下,現在轉聯應該是第23屆當家吧?我相信,轉聯依舊不忘初心,給予新進學弟妹像家一樣的溫暖。我不會忘記轉聯,讓我在政大發光發熱,有個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烈火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