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聲不息

出自政大記憶網
於 2021年5月4日 (二) 15:41 由 140.119.139.59留言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源自於大一剛入學時的社團聯展,那時國樂社的攤位雖然並非人潮洶湧,但學長姐們都在攤位上認真地招…")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源自於大一剛入學時的社團聯展,那時國樂社的攤位雖然並非人潮洶湧,但學長姐們都在攤位上認真地招呼著,他就是其中一個。後來雖然留了資料、參加了新生茶會,不過我和他始終沒有什麼正面的交集,對我來說,他就是個溫和、不張揚的人,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

國樂是我從國中以來一直隱隱放在心裡的夢想,短暫接觸了一年就因升學而終止,好不容易在大學有機會重新拾起,但被課本講義偷走的四年時光還是讓我在一開始吃盡了苦頭。樂器不熟練、雙手不協調、跟不上團練時的節奏,幾乎要成了我那時的日常,但隨著待在藝中710的時間越來越多,我也慢慢找到了練習的方法,跟社團的大家也相處的越來越融洽,也逐漸地在社團中找到了歸屬感。團練完後一起走下恆光橋吃宵夜、公演完後一起在河堤旁喝酒吃炸物、聖誕節一起去酒吧喝酒、冬至一起煮湯圓,大一時有許多重要的時光都因國樂而閃亮,那時我總覺得這樣的歡樂會一直持續下去。

那年的寒假,我剛從宿舍搬回家正準備窩在家裡好好充電一波,卻在滑手機時看到了新聞。起初我並沒有太在意,只是惋惜著又有一顆星自天邊墜落,但隨後看到社團裡的貼文,我才發現流星原來觸手可及。

社團寒訓時大家都各自揣著情緒,沒有呼天搶地的哭喊,只有談論到他名字時放輕放緩的語調,讓它輕輕自唇邊滑落;沒有悲痛欲絕的憂傷,只有看到社辦角落那把笙時沉默的目光;沒有波濤洶湧的眼淚,只有偶爾不經意的被事物觸碰想起他時眼角一閃而過的淚光。

那年我們全國音樂比賽的自選曲是「祠」,曲子終章融合了楊弦的迴旋曲,透過笙悠揚長遠的音色表現昇華的意境。那是我那時最喜歡的樂章之一,笙輕輕的在吸吐之間訴說著故事、而揚琴則透過柔和的音符襯著底,曲子就在如此靜謐的氛圍中結束。那時指揮幾經思量,最後選擇透過哼唱的方式表現這個樂章,雖然沒有了笙,但我們大家都在努力成為他。

「仍漾漾,仍漾漾,仍藻間流浪;仍夢見採蓮,最美的一朵;最遠的一朵,莫可奈何;你是那蓮。」

我們都曾作為彼此的生命中的過客,但如果他能看見,我想告訴他即使只在別人的生命中短暫停留,也不代表分別後什麼都不將留下。雖然在短短半年的相處中,我和他的互動僅存下那一兩次交談的隻言片語,但我還是記得他,他並不是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隨著裊裊輕煙消散在天地間。

我知道人終究會離開,但文字不會,因為只要有人在書寫、有人在記錄,故事就能繼續流傳下去,就像那年和他一起演奏過的曲目,都將在我們彼此的心中、笙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