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新潮、遊走:布研給我的省思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要讓我講述社團帶予我的好處,除尋常的友誼、知識或技藝外,想來我會再添加一項:思考。社團帶來的思索,由局部至普世,如何精進自身所愛、如何能推廣自身所喜、如何應對同好間意見衝突的情況,此些問題實難以在往昔的班級、系所中進行爭辯、尋找答案,社團便是最佳的實踐場合,我所參與的布袋戲研習社自然或多或少接觸過這些議題,但布研更為特殊的,是布袋戲這門傳統與潮流兼具的藝術,究竟要往何方走才是正途呢?這樣的辯題延續至今,討論從未停歇,不妨以一二紀錄,做一次不成熟的探討。
現今的布袋戲應屬傳統及新潮並陳,並不單指小尊偶的野台戲與大尊偶的電視特效戲共存,也指雙方互相摻融些許不同時代的特色,絕非「傳統我自傳統,新潮我自新潮」這般涇渭分明。以霹靂、金光等品牌為首,自編長篇劇情、放大戲偶規格、使用新穎特效的電視布袋戲,依然有其堅持傳統之部分,例如許多畫面的表現仍是要依靠資深操偶師操作,角色的氣勢不能只藉配音與特效展現,這也是緣何布研在手藝課外,另一項主要活動就是學習玩轉戲偶。操偶時,社員們能理所當然地培養與戲偶的感情,後者也常是社團聯展、評鑑的殊客。或有人對似人面龐的木偶排拒,據社內前輩所言,聯展上甚至會有經過者繞道而行,總不免感到挫折。其實,親自與偶接觸過應當便能有不同感受,看著偶慢慢地動起來,像是在對世界初做摸索,那樣的成就感當真無與倫比。配音部分亦頗有傳統色彩,現今大量劇集依舊倚賴一人配音,男女角色包辦,唯霹靂同樣有交予新世代或多人配音的作品,其成效幾何,推薦可去品鑑一番,想來絕對是次別開生面的體驗。
儘管社團活動時所欣賞者多是電視布袋戲,但布研卻也參與不少傳統布袋戲之活動,見證傳統在現代社會做出的嘗試。紀錄片《紅盒子》以質樸的鏡頭描繪大師陳錫煌一言一行,其中便曾提及身為傳統布袋戲一大支柱的陳錫煌竭盡心力,通過小學教育活動、與外國合作等,推展傳統的影響力。政大校內曾辦過一場藝文表演,將小尊戲偶應用在舞台表演中,那是一次大膽的創作,但我認為相當成功。近來或有小尊布偶躍上大小銀幕的場景,都是傳統試圖屹立於現代的勇敢步伐,毋庸多言,都值得我們給予掌聲。
不論傳統還是潮流,布研確是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眾所皆知,保守與開放間從來都有不和諧音,布袋戲圈自是難以例外。但兩派人馬又無法互相隔絕,電視布袋戲有傳統之傳承,純正的野台戲已見不多亦是事實,故我名之「遊走」:這是兩方不屈服於現況所做出的努力,各有堅持,也各有斬獲。看客如你我,倒不必著急選邊站,只消去多聽多看,世界之大,當有兩種型態俱存俱榮的應許地,又何須自困愁城?讓我們奢侈些,期待那樣的世界,正是在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