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大事紀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640: 行 1,640:


4/24  全臺首創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4/24  全臺首創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4/27  林生祥校園演出


4/29 與法鼓山合作社立法鼓人文講座
4/29 與法鼓山合作社立法鼓人文講座


5月  辦理四維講座,邀請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講座教授暨中研院院士王平教授演講  
5月  辦理四維講座,邀請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講座教授暨中研院院士王平教授演講  
5/8  台中曉明女中來校參訪


5/14 白先勇與廖瓊枝獲邀擔任第九屆駐校藝術家
5/14 白先勇與廖瓊枝獲邀擔任第九屆駐校藝術家
行 1,714: 行 1,718:


10/29  教育部核復同意吳思華校長續任  
10/29  教育部核復同意吳思華校長續任  
11/16  海洋大學圖書館12位館員參訪數位資源學習區


11/17  新加坡明德中學蒞校參訪  
11/17  新加坡明德中學蒞校參訪  


11/26  與立陶宛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維爾紐斯大學  
11/26  與立陶宛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維爾紐斯大學  
12/2  規劃及接待「桃園高中」來校參訪


12/2  尉天驄名譽教授頒證典禮  
12/2  尉天驄名譽教授頒證典禮  
12/8  規劃及接待「成淵高中」來校參訪


12/13  成立僑生愛心服務隊  
12/13  成立僑生愛心服務隊  
行 1,760: 行 1,770:
5/5  吐瓦魯Apisai Ielemia總理來訪  
5/5  吐瓦魯Apisai Ielemia總理來訪  


5/5  接待「曉明女中」來訪
5/7  接待「三重高中」來訪


5/10  與紐西蘭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QS 215)  
5/10  與紐西蘭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QS 215)  
行 1,767: 行 1,780:
5/11  金牌數突破去年 政大大運會奪七金四銀九銅  
5/11  金牌數突破去年 政大大運會奪七金四銀九銅  


5/13  第11屆學生會長選舉 歷史二林家興、哲學二蔡咏純當選
5/13  接待「中山附中」來訪
 
5/13  第11屆學生會長選舉 歷史二林家興、哲學二蔡?純當選


5/14  首度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THE 15) 簽約  
5/14  首度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THE 15) 簽約  
5/16  政大軍團表現亮眼 LEXUS競賽滿載而歸


5/18  政大商學院獲EQUIS認證  
5/18  政大商學院獲EQUIS認證  
行 1,782: 行 1,799:


6/3  政大會計系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簽訂雙聯學位合約  
6/3  政大會計系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簽訂雙聯學位合約  
6/11  接待「大直高中」來訪


6/14  許倬雲先生名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
6/14  許倬雲先生名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
行 1,860: 行 1,879:


12/22  首度舉辦僑生冬至節慶關懷活動  
12/22  首度舉辦僑生冬至節慶關懷活動  
12/30  UBA政大女籃對決慈濟爭晉級




<big>'''2011年'''</big>
<big>'''2011年'''</big>


1/1 與愛沙尼亞 塔林大學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
1/1 與愛沙尼亞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塔林大學


2/1  I-house正式營運  
2/1  I-house正式營運  
行 1,870: 行 1,891:
2/11 韓國漢陽大學林德鎬校長來訪
2/11 韓國漢陽大學林德鎬校長來訪


2/11 與摩洛哥 拉巴特政府與經濟學院 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
2/11 與摩洛哥簽署第一個合作交流協議,學校拉巴特政府與經濟學院


2/25 首度與英國萊斯特大學 (QS前250) 簽約  
2/25 首度與英國萊斯特大學 (QS前250) 簽約  
行 2,097: 行 2,118:


10/07 韓國建國大學、首爾科技大學訪問政大。
10/07 韓國建國大學、首爾科技大學訪問政大。
10/12 行政大樓於暑假例行檢修遭發現為海砂屋。


10/17 傳院與華達數位公司締約。
10/17 傳院與華達數位公司締約。
行 2,216: 行 2,235:
12/21  川西戰役校友返校傳承。
12/21  川西戰役校友返校傳承。


12月 文化盃校歌罷唱。
*12月 文化盃校歌罷唱。
 
<big>'''2016年'''</big>
<big>'''2016年'''</big>


行 2,376: 行 2,394:


9月 校歌修訂案通過
9月 校歌修訂案通過
9月 體育館整修完工


9/21 首度與西班牙那瓦拉大學(QS前250)簽約  
9/21 首度與西班牙那瓦拉大學(QS前250)簽約  
行 2,393: 行 2,409:
<big>'''2018年'''</big>
<big>'''2018年'''</big>


01月 廢除英文畢業門檻
1月 廢除英文畢業門檻


01/05 聊天機器人(chatbot)「小軟糖」及「敲敲」服務上線,解決使用者問題
1/5 聊天機器人(chatbot)「小軟糖」及「敲敲」服務上線,解決使用者問題


01/08 與上海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1/8 與上海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01/12  首度與英國西敏大學(Westminster University)合辦國際冬日短課  
1/12  首度與英國西敏大學(Westminster University)合辦國際冬日短課  


3月 化南新村決議保留
3月 化南新村決議保留


03/01 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3/1 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3/15~3/18  達賢圖書館廣播暨衛星電視採購案開標  
3/15~3/18  達賢圖書館廣播暨衛星電視採購案開標  
行 2,421: 行 2,437:
5月 雙輔新標準
5月 雙輔新標準


05/01 周行一校長率團出訪北京南京廈門高校,並於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政治大學日」  
5/1 周行一校長率團出訪北京南京廈門高校,並於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政治大學日」  
 
05/08  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05/09 與南京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5/8 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05/10 與廈門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5/9 與南京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05/20 建置成立臉書粉絲專頁「iNCCU校務系統」
5/10 與廈門大學簽署人員交流計畫備忘錄


05/27 與上海社會科學院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5/20 建置成立臉書粉絲專頁「iNCCU校務系統」


05/30 參觀潤泰集團鋼骨預鑄場
5/27 與上海社會科學院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06/13 同濟大學圖書館危紅副館長、曹潔冰特藏部主任、史豔芬德文圖書館主任、曾小娟推廣宣傳部主任四位參訪本校圖書館一天
5/30 參觀潤泰集團鋼骨預鑄場


06/22 波蘭科學暨高等教育部次長Dr. Piotr Dardzinski來訪
6/13 同濟大學圖書館危紅副館長、曹潔冰特藏部主任、史豔芬德文圖書館主任、曾小娟推廣宣傳部主任四位參訪本校圖書館一天


06/27 韓國高麗大學Dr. Jaeho Yeom 校長來訪
6/22 波蘭科學暨高等教育部次長Dr. Piotr Dardzinski來訪


07/01 首度辦理美國ACIE Summer Program夏日課程
6/27 韓國高麗大學Dr. Jaeho Yeom 校長來訪


8月 蔣公銅像遷離中正圖書館
7/1  首度辦理美國ACIE Summer Program夏日課程


08/01 開始透過UMAP薦送(outbound)政大學生出國  
8/1 開始透過UMAP薦送(outbound)政大學生出國  


08/29  首度與日本九州大學簽約 (QS 132)  
8/29  首度與日本九州大學簽約 (QS 132)  


9/04 首度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簽約 (QS 45)  
9/4 首度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簽約 (QS 45)  


9/11  首度與比利時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QS前200)簽約  
9/11  首度與比利時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QS前200)簽約  
行 2,459: 行 2,473:
11月 新舊校長交接
11月 新舊校長交接


11/06 首度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大學簽約 (THE 146)  
11/6 首度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大學簽約 (THE 146)  


11/14  德國杜賓根大學Prof. Bernd Engler校長來訪  
11/14  德國杜賓根大學Prof. Bernd Engler校長來訪  


12/18  與鄭州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12/18  與鄭州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big>'''2019年'''</big>
<big>'''2019年'''</big>


01/17  首度辦理國際學生就業系列輔導  
1/17  首度辦理國際學生就業系列輔導  


2月 後山蔣公銅像鋸馬腳事件
4/8  與西南大學簽署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04/08  與西南大學簽署簽署校級合作協議
4/12  政大新版網站上線


04/12 政大新版網站上線
6/18 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與法語魯汶大學校長連袂來訪


06/18 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與法語魯汶大學校長連袂來訪
6/19 政大首次進入2020 QS World rankings 551-560


06/19 政大首次進入2020 QS World rankings 551-560
11/1 趙怡校友接下政大副校長一職於11月1日上任


9月 操場整修完工
11/1  達賢圖書館11月1日起局部試營運


11月 行政大樓整修完工
==院所==
===文學院===
[[Image:文學院.jpg|thumb|150px|right|文學院]]
政大文學院成立於民國47年,初轄中文、教育、西方語文、東方語文等學系,為國育才。後因社會發展,廣需人才,繼又計畫實施九年國教,本校乃於民國50年間,陸續增設相關系所,本院則新設歷史、哲學系及相關研究所,養成專業研究及教學人才。本院歷經整併,現有三個學系、四個獨立所,一個學位學程及兩個在職專班;並成立教師跨領域的九個研究中心:現象學研究中心、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身體與文明研究中心、人權史研究中心、東亞文學研究中心、雷震研究中心、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及歐洲臺灣史料研究中心。
*文獻參考
[https://la.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21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Image:中文系.jpg|thumb|150px|right|中文系]]
中國文學系研究部於民國43年在臺復校,並於隔年恢復大學部。中國文學系創立於民國45年,招生大學部新生一班,由高明先生擔任首屆系主任。48年8月,高明先生轉任教務長,系務由熊公哲先生繼掌。49年6月,舉行在台首屆畢業典禮;並配合校方政策招收夜間部學生一班,修業五年,迄民國52停止招生,先後共有四屆畢業生。民國53年奉准成立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與學系分別建制研究所,由當時系主任熊公哲先生兼代研究所主任。54年熊公哲先生辭兼職,研究所主任由王夢鷗先生兼代。55年,高明先生接任研究所主任。58年大學部增為雙班,並成立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其時,系主任熊公哲先生任滿,系主任一職由所主任高明先生兼代。


11/01  趙怡校友接下政大副校長一職於11月1日上任
61年,由盧元駿先生接任系主任。64年,系主任盧元駿先生任滿,由劉述先先生接任。其時,所主任高明先生屆齡退休,由盧元駿先生接任。自64年起至民國83年止,劉述先先生、羅宗濤先生、李威熊先生、簡宗梧先生、均曾接掌系務;而研究所主任一職,則分別由盧元駿先生、羅宗濤先生、呂凱先生、簡宗梧先生擔任。


11/01  達賢圖書館11月1日起局部試營運
民國83年,系主任簡宗梧先生任滿,系主任改由本系專任教師投票產生,由黃志民先生榮膺首任「票選」系主任,並兼研究所主任。民國84年依本校組織規程,研究所併入學系,不再單獨設置行政主管。86年夏,由董金裕先生接任。89年由朱自力先生接任系主任,92年由王文顏先生接任系主任,95年由林啟屏先生接任系主任,98年由高桂惠先生接任系主任,100年則由高莉芬先生接任,102年由陳逢源先生接任,104年由曾守正先生接任,106年由涂艷秋先生接任,108年由林宏明先生接任。
 
*文獻參考
<big>'''2020年'''</big>
[https://chinese.nccu.edu.tw/introduction/pages.php?ID=demo101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月 因應疫情延後至2月25日開學
====歷史學系====
教育部為推動因應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之政策,於民國56年,鼓勵國立大學成立與中學教育相關的學系。為此,本校奉准於該年成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由徐家驥教授擔任本系首任主任,其後歷任主任包括方豪、閻沁恆、王壽南、吳圳義、張哲郎、林能士、周惠民、薛化元、彭明輝、唐啟華、呂紹理、劉祥光、楊瑞松,現任主任為陳秀芬教授。


02/10 國立政治大學與永慶房產集團舉辦產學合作記者會暨簽約啟動儀式,開創產學合作。
本系除師資培育之外,亦相當重視史學研究人才的培育。為此,本校又奉准於民國65年成立歷史研究所,以中國近現代史、 近代中外關係史等領域為研究重心,  首任所長為閻沁恆教授。研究所成立初期僅設碩士班,  博士班於民國76年成立,  研究領域擴及台灣史、 中國政制史。目前則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民國 81 年,本校調整教學組織,歷史研究所併入歷史學系。目前歷史學系有專任師資16名、講座教授3名,大學部學生200餘名、 研究部學生 100 餘名。


03/05  政治大學與國防部舉行「國防學士班」簽約儀式,由校長郭明政與總統府戰略顧問蒲澤春上將兩人代表簽約。
本系現有專兼任教師各領域兼顧,教學與研究並重,與國內外學術單位如國史館、東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倫敦大學等合作, 從事專題研究計劃。在學術交流方面,本系規劃多項學術交流計劃,如經由科技部、中華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補助,每學年禮聘德國、日本、美國及大陸地區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本系課程設計為順應時代的需求而進行調整並朝多元化發展。大學部自89學年起將專業課程分為基礎及進階二部份,期使同學經由基礎課程獲得廣泛而通論性的歷史知識,並藉由進階課程引導學生針對別有興趣的主題,作進一步更深入的學習與探索,啟發研究潛能。
*文獻參考
[https://history.nccu.edu.tw/intro/pages.php?ID=history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03/17  推廣K-12計畫本校促進偏鄉藝術與科技素養提升。
====哲學系====
[[Image:哲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哲學系]]
本系創立於民國58年8月,以培育哲學人才並致力人文傳承為創系宗旨。創系初期,除充實師資之外,亦努力爭取經費充實圖書設備,使本系隨著學生班級逐年增加,在師資設備的配套方面亦漸趨齊全。民國79年8月,本系增設碩士班,88年8月成立博士班,使本系在哲學教育體系的完整性上,向前邁進一大步。增設碩、博士班之後,本系繼續增聘優秀師資,並由教育部補助成立 「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研究室」,對於本系發展特色的形成俾益良多。民國93年8月,本系延攬戴華教授,將研究與教學往科技之人文價值反省去延伸。95年12月,本校適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三方共同簽定學術合作協約,欲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 達成建立臺灣群醫照護系統的願景。
*文獻參考
[https://thinker.nccu.edu.tw/about/pages.php?ID=Introduction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04/21  本年度駐校藝術家李蕭錕在達賢圖書館進行為期兩周的創作〈我的書櫃(潘朵拉盒子)〉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本所成立於民國85年,成立之初分為三個領域:圖書資訊學、檔案學與博物館學。自民國92年易名為「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以促進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的教學與研究。本所於民國98年增設「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是國內圖書資訊學界第一個以遠距教學方式取得碩士學位的在職專班,民國100年成立博士班。


04/22  教育部「創業實戰模擬平台競賽」,本校學生創業團隊,共有13組贏得「創客獎」。
本所成立的宗旨在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之高級專業人才,並與其他相關學門領域融合,教學上與各大學合作跨校選課,有助於學生彈性化學習,瞭解圖書館、檔案館事業的發展,掌握多元化的資訊環境,培育數位資訊時代之高科技與人文關懷專才,進而邁入資訊服務的新境界。本所目前重要研究領域涵蓋:圖書資訊學、檔案學、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資訊計量學、學術出版與傳播、資訊行為等。
*文獻參考
[https://lias.nccu.edu.tw/intro/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05/12  社會科學院與考試院國家文官學院合辦第一期「公務學程學分班」正式開班。
====宗教研究所====
[[Image:政大宗教研究所.png|thumb|150px|right|政大宗教研究所]]
本校歷來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為主,其中隸屬這些院系的教師,許多人多年來即從事宗教理論與實際的研究。隨著學術風氣的開放、學科整合的需求、以及國內各類宗教團體快速勃興的激盪,這群志趣相同的教師結合校外學者,先於85年3月成立「宗教研究中心」,試圖從哲學、史學、文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角度,進行跨科際宗教研究。


05/20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第93屆政治大學校慶典禮活動,首度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由校友李四端擔任典禮主持人,與旅居海外校友連線為母校慶生。
「宗教研究中心」的各項活動,成效顯著,頗獲學界肯定,也引起其他教授與年輕學子對此學域的興趣。有鑑於國內宗教學術水平亟待提升,複雜的宗教現象需要詮釋釐清,更重要者,則為積極培育年輕的宗教學術人才,文學院遂於民國87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宗教研究所碩士班」。88年教育部核准設立,文學院隨即積極著手規劃,於民國89年正式招生,成為國內第一所國立大學的「宗教研究所」。


05/29  本校足球代表隊蟬聯大專聯賽冠軍
本所於89學年度正式奉准成立碩士班以來,積極發展宗教學術教育。為顧及未來宗教學術發展之需,以培養高級的宗教研究人才,在跨學科與跨宗教傳統的訓練之下,使宗教研究成為具有深度的專業學門,實有必要成立博士班課程,故本所於94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宗教研究所博士班」,96年教育部核准設立,本所隨即著手準備,於96學年度正式招收宗教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學生。
*文獻參考
[https://religion.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06/13  第80屆畢業典禮
====台灣史研究所====
[[Image:政大台灣史研究所.jpg|thumb|150px|right|政大台灣史研究所]]
本所依據教育部 92 年 9 月 29 日教育部臺高(一)字第 0920145437 號函,成立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於 93 學年度開始招生。


08/31  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暨捷克代表團蒞臨本校
本所依據教育部 95 年 6 月 29 日教育部臺高(一)字第 0950091717 號函,成立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班,於 96 學年度開始招生。


09/18  陳芳明書房贈與暨啟用典禮
直至 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本所碩士生共計 55 名,博士生共計 27 名。
*文獻參考
[https://taiwan.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09/23  「國防學士班教育中心」揭牌典禮
====台灣文學研究所====
[[Image: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jpg|thumb|150px|right|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化發展的趨勢,往往能夠反映國家的實力與智慧。構成台灣文化最基本的思考之一,當推台灣文學這門學術領域。台灣文學研究的推廣,既可開發、探索台灣固有的文化傳統,也可建立台灣在國際文化中的鮮明性格。 伴隨知識經濟的到來,全國的教育政策也開始進行調整。長期以來,台灣教育政策過於忽視台灣歷史、文學、語言、文化等方面的訓練。近幾年來,我國對於本土文化的教育品質,已受到注意而加強改造提昇。台灣文學研究所的設立,乃是呼應教育政策的重大調整。


09/26  第四屆〈仲尼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於研創中心舉辦,由校長郭明政及獎項捐贈人李瑞華教授將榮譽狀及榮譽講座頒予兩位得獎人台史所薛化元教授、企管系別蓮蒂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於民國90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92年教育部准允設立,隨即著手積極規劃,並於民國94年正式招生,97年並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文獻參考
[https://tailit.nccu.edu.tw/about/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10/21  郭明政校長與英國倫敦大學簽約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Image: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jpg|thumb|150px|right|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政大華語文教學博士學位學程因為涵蓋中文、外文、教育、國際學術合作四個領域,知識的整合在未來是非常重要,故我們用學程的概念來命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組合更有彈性,也讓所學更能符合社會的期待。但在學制上,華語文博士學位學程同等一般的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授予博士學位(Ph.D);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等同一般研究所之碩士班,畢業後授予碩士學位(MA)。


10/31  世界校友總會成立
政大發展華語文教學的師資培訓,除了因應全球化的腳步,與國際接軌,企圖成為國際華語文的風向球外,也符合國家培育學術人才的立校精神,並為畢業生開闢就業的管道。同時,使政治大學成為台灣華語文教學之師資培育與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未來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文獻參考
[https://tcsl.nccu.edu.tw/view/pages.php?ID=view1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10/31  2020政大包種茶節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87年12月,為響應教育部回流教育之理念、落實終身學習之理想,並提供中等學校教師之進修管道,在當時中國文學系主任董金裕教授倡議、策劃下,由中國文學系與教育系(當時同屬文學院)共同設立本班,並由中國文學系負責所有課務工作。88年5月間與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班」單獨招生,招收第一屆二十五名學生。至92學年度止,共招收五屆一百二十二位學生。
91學年度起,由於教育系改隸本校新設立之教育學院,為使權責分明、並配合校務發展規劃,本班自91學年度(91年8月1日)起改隸文學院,委由中國文學系負責全部班務工作。96學年起更名為「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舉凡從事國文教學相關工作者,符合相關資格(詳見96學年度招生簡章)皆可報考,提供在職進修更多的管道學習。
為使學生於就學期間獲得更完善之服務,自92年3月1日聘請行政助理,專責處理本班事務。
*文獻參考
[http://ctma.nccu.edu.tw/about/super_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2月 雙主修擇一畢業通過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政大「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成立於民國98年,是國內圖書資訊學界第一個以遠距教學方式取得碩士學位的在職專班。成立的宗旨在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之高級專業人才,並與其他相關學門領域融合,有助於學生彈性化學習,瞭解圖書館、檔案館事業的發展,掌握多元化的資訊環境,培育數位資訊時代之高科技與人文關懷專才,進而邁入資訊服務的新境界。目前重要研究領域涵蓋:圖書資訊學、檔案學、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與資訊計量學等。
12/05  第54屆文化盃。傳院不分系奪得本屆冠軍。自選曲〈Ritmo〉為西班牙文四部合唱曲,身著鬥牛士造型的服裝。
*文獻參考
 
[https://elis.nccu.edu.tw/zh_tw/Intro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12/06  2020政大校園馬拉松
 
12/20  2020政大畢業40年校友演唱會
 
12/24  智慧製造整合管理AVM研發中心揭牌
 
<big>'''2021年'''</big>
 
02/01  正式加入「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03/21  本校雄鷹籃球隊於109學年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賽事,奪得隊史首冠。
 
03/31 家「變」:第21屆駐校藝術計畫開幕
 
04/28 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
 
05/05 社科院公共治理培力中心開幕
 
05/08 政橄成軍一甲子,勇奪大專盃首冠
 
05/11 94週年校慶世界嘉年華
 
05/17 自5月17日起至本學期末全面遠距教學
 
05/20 政大94週年校慶全球直播,配合中央防疫升級,室內只有五人的特別校慶
 
05/29 109學年度線上畢業典禮 畢業生透過螢幕互道珍重 撥穗儀式居家進行
 
05/31 政大加入「全球產學人才培育聯盟」共享教育資源 與亞洲名校培育跨國人才
 
06/30 政大與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簽訂校級合約
 
07/22 資訊學院獲教育部核定成立
 
07/30 莊敬外舍將成臺北捷運腹地,學務處住宿組於7/30-8/1舉辦告別活動,吸引超過百位校友報名
 
08/16 學生餐廳憩賢樓因使用年份已久、設備老舊,決定拆除走入歷史。原址預計建造法學院大樓和全新生活服務中心
 
09/01 資訊學院揭牌典禮
 
09/11 法學院院館動土典禮
 
10/01 社科院不動產研究中心成立,匯聚產官學界帶動產業提升
 
10/21 政大與新北市簽訂合作備忘錄,嘉惠在地學子適性探索大學課程
 
10/29 集英樓餐廳正式開幕,具體落實挺在地、挺有機、挺小農
 
10/29 大文山大學社會責任聯盟締約
 
10/30 政大包種茶節盛大登場,37系特色攤位百花齊放
 
11/08 政大與日本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簽約,跨國產學合作創顛峰
 
12/04 第55屆文化盃,傳院、企管系再得冠亞軍
 
12/07 圖書館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舉辦「中國國民黨黨史檔案啟用典禮暨檔案應用講座」
 
12/08 政大與永慶房產集團首創產學公益模式成效卓越,成立不動產研究中心,於達賢圖書館舉行開幕儀式
 
12/10 社科院舉行「社科院共享空間Co-Working Space」開幕活動
 
12/28 政大舉辦「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余英時教授題字牌匾揭牌儀式,感念余院士對政大「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的貢獻,以及對自由、民主、人權價值信念的堅持。
 
12/29 法學院舉行「逗點空間」開幕式,綜合院館北棟14樓規劃電梯門廳空間,布置沙發區及合宜桌椅,創造讓師生停留、休憩及討論的區域。
 
<big>'''2022年'''</big>
 
01/11 110年度績優及資深工友表揚典禮
 
01/18 111學年度僑陸生春節聯歡活動於四維堂舉行,現場吸引超過200位僑陸生及師長參與
 
02/11 獲教育部核定設立國際金融學院
 
02/12 「2022點亮南島募款音樂會」於國父紀念館順利舉行,南島研究講座募款破千萬
 
02/22 成立「李元簇台灣與亞洲研究講座」
 
03/04 法學院於綜合院館北棟15樓舉行「自由技藝空間」開幕
 
03/10 政大攜手臺北榮總簽署產學合作協議
 
03/21 政大雄鷹UBA大專籃球聯賽奪冠,締造隊史二連霸
 
03/25 政大盛大舉辦「徵才博覽會」
 
04/01 第22屆駐校藝術計畫於藝文中心舉行開幕儀式,本次策展主題為「刺青:身體記事本」
 
04/08 政大與桃園市簽署「國際大學城計畫」合作意向書,同時也與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下稱大園國際高中)簽訂「111學年度第二外語課程」合作協議書,將共同攜手提升青年學子學習第二外語的機會
 
05/03 政大校長郭明政與成均館大學校長申東烈互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
 
05/05 政大於5月5日、5月9日舉辦兩場「Asian Studies+ 線上校長論壇」(亞洲研究國際聯盟暨校長論壇)
 
05/09 國際金融學院於公企中心舉辦揭牌典禮
 
05/13 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舉行第3次會議,通過李蔡彥教授為校長當選人
 
05/20 政大95週年校慶
 
==院所==
===文學院===
[[Image:文學院.jpg|thumb|150px|right|文學院]]
政大文學院成立於民國47年,初轄中文、教育、西方語文、東方語文等學系,為國育才。後因社會發展,廣需人才,繼又計畫實施九年國教,本校乃於民國50年間,陸續增設相關系所,本院則新設歷史、哲學系及相關研究所,養成專業研究及教學人才。本院歷經整併,現有三個學系、四個獨立所,一個學位學程及兩個在職專班;並成立教師跨領域的九個研究中心:現象學研究中心、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身體與文明研究中心、人權史研究中心、東亞文學研究中心、雷震研究中心、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及歐洲臺灣史料研究中心。
*文獻參考
[https://la.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8675&id=115066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Image:中文系.jpg|thumb|150px|right|中文系]]
中國文學系研究部於民國43年在臺復校,並於隔年恢復大學部。中國文學系創立於民國45年,招生大學部新生一班,由高明先生擔任首屆系主任。48年8月,高明先生轉任教務長,系務由熊公哲先生繼掌。49年6月,舉行在台首屆畢業典禮;並配合校方政策招收夜間部學生一班,修業五年,迄民國52停止招生,先後共有四屆畢業生。民國53年奉准成立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與學系分別建制研究所,由當時系主任熊公哲先生兼代研究所主任。54年熊公哲先生辭兼職,研究所主任由王夢鷗先生兼代。55年,高明先生接任研究所主任。58年大學部增為雙班,並成立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其時,系主任熊公哲先生任滿,系主任一職由所主任高明先生兼代。
 
61年,由盧元駿先生接任系主任。64年,系主任盧元駿先生任滿,由劉述先先生接任。其時,所主任高明先生屆齡退休,由盧元駿先生接任。自64年起至民國83年止,劉述先先生、羅宗濤先生、李威熊先生、簡宗梧先生、均曾接掌系務;而研究所主任一職,則分別由盧元駿先生、羅宗濤先生、呂凱先生、簡宗梧先生擔任。
 
民國83年,系主任簡宗梧先生任滿,系主任改由本系專任教師投票產生,由黃志民先生榮膺首任「票選」系主任,並兼研究所主任。民國84年依本校組織規程,研究所併入學系,不再單獨設置行政主管。86年夏,由董金裕先生接任。89年由朱自力先生接任系主任,92年由王文顏先生接任系主任,95年由林啟屏先生接任系主任,98年由高桂惠先生接任系主任,100年則由高莉芬先生接任,102年由陳逢源先生接任,104年由曾守正先生接任,106年由涂艷秋先生接任,108年由林宏明先生接任。
*文獻參考
[https://chinese.nccu.edu.tw/introduction/pages.php?ID=demo101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歷史學系====
教育部為推動因應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之政策,於民國56年,鼓勵國立大學成立與中學教育相關的學系。為此,本校奉准於該年成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由徐家驥教授擔任本系首任主任,其後歷任主任包括方豪、閻沁恆、王壽南、吳圳義、張哲郎、林能士、周惠民、薛化元、彭明輝、唐啟華、呂紹理、劉祥光、楊瑞松,現任主任為陳秀芬教授。
 
本系除師資培育之外,亦相當重視史學研究人才的培育。為此,本校又奉准於民國65年成立歷史研究所,以中國近現代史、  近代中外關係史等領域為研究重心,  首任所長為閻沁恆教授。研究所成立初期僅設碩士班,  博士班於民國76年成立,  研究領域擴及台灣史、 中國政制史。目前則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民國 81 年,本校調整教學組織,歷史研究所併入歷史學系。目前歷史學系有專任師資16名、講座教授3名,大學部學生200餘名、 研究部學生 100 餘名。
 
本系現有專兼任教師各領域兼顧,教學與研究並重,與國內外學術單位如國史館、東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倫敦大學等合作, 從事專題研究計劃。在學術交流方面,本系規劃多項學術交流計劃,如經由科技部、中華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補助,每學年禮聘德國、日本、美國及大陸地區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本系課程設計為順應時代的需求而進行調整並朝多元化發展。大學部自89學年起將專業課程分為基礎及進階二部份,期使同學經由基礎課程獲得廣泛而通論性的歷史知識,並藉由進階課程引導學生針對別有興趣的主題,作進一步更深入的學習與探索,啟發研究潛能。
*文獻參考
[https://history.nccu.edu.tw/intro/pages.php?ID=history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哲學系====
[[Image:哲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哲學系]]
本系創立於民國58年8月,以培育哲學人才並致力人文傳承為創系宗旨。創系初期,除充實師資之外,亦努力爭取經費充實圖書設備,使本系隨著學生班級逐年增加,在師資設備的配套方面亦漸趨齊全。民國79年8月,本系增設碩士班,88年8月成立博士班,使本系在哲學教育體系的完整性上,向前邁進一大步。增設碩、博士班之後,本系繼續增聘優秀師資,並由教育部補助成立 「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研究室」,對於本系發展特色的形成俾益良多。民國93年8月,本系延攬戴華教授,將研究與教學往科技之人文價值反省去延伸。95年12月,本校適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三方共同簽定學術合作協約,欲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 達成建立臺灣群醫照護系統的願景。
*文獻參考
[https://thinker.nccu.edu.tw/about/pages.php?ID=Introduction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本所成立於民國85年,成立之初分為三個領域:圖書資訊學、檔案學與博物館學。自民國92年易名為「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以促進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的教學與研究。本所於民國98年增設「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是國內圖書資訊學界第一個以遠距教學方式取得碩士學位的在職專班,民國100年成立博士班。
 
本所成立的宗旨在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之高級專業人才,並與其他相關學門領域融合,教學上與各大學合作跨校選課,有助於學生彈性化學習,瞭解圖書館、檔案館事業的發展,掌握多元化的資訊環境,培育數位資訊時代之高科技與人文關懷專才,進而邁入資訊服務的新境界。本所目前重要研究領域涵蓋:圖書資訊學、檔案學、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資訊計量學、學術出版與傳播、資訊行為等。
*文獻參考
[https://lias.nccu.edu.tw/intro/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宗教研究所====
[[Image:政大宗教研究所.png|thumb|150px|right|政大宗教研究所]]
本校歷來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為主,其中隸屬這些院系的教師,許多人多年來即從事宗教理論與實際的研究。隨著學術風氣的開放、學科整合的需求、以及國內各類宗教團體快速勃興的激盪,這群志趣相同的教師結合校外學者,先於85年3月成立「宗教研究中心」,試圖從哲學、史學、文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角度,進行跨科際宗教研究。
 
「宗教研究中心」的各項活動,成效顯著,頗獲學界肯定,也引起其他教授與年輕學子對此學域的興趣。有鑑於國內宗教學術水平亟待提升,複雜的宗教現象需要詮釋釐清,更重要者,則為積極培育年輕的宗教學術人才,文學院遂於民國87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宗教研究所碩士班」。88年教育部核准設立,文學院隨即積極著手規劃,於民國89年正式招生,成為國內第一所國立大學的「宗教研究所」。
 
本所於89學年度正式奉准成立碩士班以來,積極發展宗教學術教育。為顧及未來宗教學術發展之需,以培養高級的宗教研究人才,在跨學科與跨宗教傳統的訓練之下,使宗教研究成為具有深度的專業學門,實有必要成立博士班課程,故本所於94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宗教研究所博士班」,96年教育部核准設立,本所隨即著手準備,於96學年度正式招收宗教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學生。
*文獻參考
[https://religion.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台灣史研究所====
[[Image:政大台灣史研究所.jpg|thumb|150px|right|政大台灣史研究所]]
本所依據教育部 92 年 9 月 29 日教育部臺高(一)字第 0920145437 號函,成立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於 93 學年度開始招生。
 
本所依據教育部 95 年 6 月 29 日教育部臺高(一)字第 0950091717 號函,成立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班,於 96 學年度開始招生。
 
直至 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本所碩士生共計 55 名,博士生共計 27 名。
*文獻參考
[https://taiwan.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文學研究所====
[[Image: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jpg|thumb|150px|right|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化發展的趨勢,往往能夠反映國家的實力與智慧。構成台灣文化最基本的思考之一,當推台灣文學這門學術領域。台灣文學研究的推廣,既可開發、探索台灣固有的文化傳統,也可建立台灣在國際文化中的鮮明性格。 伴隨知識經濟的到來,全國的教育政策也開始進行調整。長期以來,台灣教育政策過於忽視台灣歷史、文學、語言、文化等方面的訓練。近幾年來,我國對於本土文化的教育品質,已受到注意而加強改造提昇。台灣文學研究所的設立,乃是呼應教育政策的重大調整。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於民國90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92年教育部准允設立,隨即著手積極規劃,並於民國94年正式招生,97年並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文獻參考
[https://tailit.nccu.edu.tw/about/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Image: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jpg|thumb|150px|right|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政大華語文教學博士學位學程因為涵蓋中文、外文、教育、國際學術合作四個領域,知識的整合在未來是非常重要,故我們用學程的概念來命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組合更有彈性,也讓所學更能符合社會的期待。但在學制上,華語文博士學位學程同等一般的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授予博士學位(Ph.D);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等同一般研究所之碩士班,畢業後授予碩士學位(MA)。
 
政大發展華語文教學的師資培訓,除了因應全球化的腳步,與國際接軌,企圖成為國際華語文的風向球外,也符合國家培育學術人才的立校精神,並為畢業生開闢就業的管道。同時,使政治大學成為台灣華語文教學之師資培育與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政大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未來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文獻參考
[https://tcsl.nccu.edu.tw/view/pages.php?ID=view1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87年12月,為響應教育部回流教育之理念、落實終身學習之理想,並提供中等學校教師之進修管道,在當時中國文學系主任董金裕教授倡議、策劃下,由中國文學系與教育系(當時同屬文學院)共同設立本班,並由中國文學系負責所有課務工作。88年5月間與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班」單獨招生,招收第一屆二十五名學生。至92學年度止,共招收五屆一百二十二位學生。
91學年度起,由於教育系改隸本校新設立之教育學院,為使權責


===理學院===
===理學院===
行 2,867: 行 2,744:
====社會學系====
====社會學系====
[[Image:社會學系.jpg|thumb|150px|right|社會學系]]
[[Image:社會學系.jpg|thumb|150px|right|社會學系]]
     「社會學系」(以下簡稱本系)是民國七十年八月由「民族社會學系」改制而來。民國四十三年本校在台復校,翌年,恢復大學本科,邊政學系為首先設置的五個學系之一。當時邊政學系名稱,不足以概括課程內容的全貌,且易滋生誤解,故對外譯名向以「民族社會學系」稱之。為求名符其實,順應學術研究潮流,多年來即籌謀改制,直至民國五十九年八月始奉准改稱為「民族社會學系」,為我國第一個民族社會學系。嗣後,為因應學術發展需要,逐漸增加社會學方面師資,遂更名為「社會學系」。
     「社會學系」(以下簡稱本系)是民國七十年八月由「民族社會學系」改制而來。民國四十三年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本校)在台復校,翌年,恢復大學本科,邊政學系為首先設置的五個學系之一。當時邊政學系名稱,不足以概括課程內容的全貌,且易滋生誤解,故對外譯名向以「民族社會學系」稱之。為求名符其實,順應學術研究潮流,多年來即籌謀改制,直至民國五十九年八月始奉准改稱為「民族社會學系」,為我國第一個民族社會學系。嗣後,為因應學術發展需要,逐漸增加社會學方面師資,遂更名為「社會學系」。


     本校向來是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為主,而社會學是社會科學的核心,因此對促進社會科學知識的發展,本系扮演重要角色。為符合社會及學術發展之需要,本系於民國七十五年增設「碩士班」,八十八年增設「博士班」。
     國立政治大學向來是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為主,而社會學是社會科學的核心,因此對促進社會科學知識的發展,本系扮演重要角色。為符合社會及學術發展之需要,本系於民國七十五年增設「碩士班」,八十八年增設「博士班」。


     本系經歷屆系主任 (丘其謙教授、陳小紅教授、林顯宗教授、謝高橋教授、顧忠華教授、謝美娥教授、呂寶靜教授、關秉寅教授、林佳瑩教授、劉雅靈教授)帶領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積極推動系務發展,延聘優良教師,奠定教學與研究之良好基礎。
     本系經歷屆系主任 (丘其謙教授、陳小紅教授、林顯宗教授、謝高橋教授、顧忠華教授、謝美娥教授、呂寶靜教授、關秉寅教授、林佳瑩教授、劉雅靈教授)帶領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積極推動系務發展,延聘優良教師,奠定教學與研究之良好基礎。
行 2,896: 行 2,773:
[[Image:公共行政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公共行政學系]]
[[Image:公共行政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公共行政學系]]
[[Image:公共行政學系照片.jpg|thumb|150px|right|公共行政學系照片]]
[[Image:公共行政學系照片.jpg|thumb|150px|right|公共行政學系照片]]
     所謂的公共行政即在研究如何有效處理公務機關中人、財、事、物、時間、空間的系統性知識。溯其創始之初,原隸屬於政治學的一環,直至20世紀,才脫離政治學而成為一項專門的學科。我國公共行政學的發展,早在民國18年即設有行政學系,遷臺後為培養高級行政人才,乃於民國47年在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政大)政治學系下設「人事行政組」;民國51年本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辦理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並在台北市金華街成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同年本校政治系「人事行政組」並改名為「公共行政組」。民國52年正式從政治系獨立成為公共行政學系,民國53年研究所碩士班正式招生,並於民國78年成立博士班,以培養具有領導能力之中高階行政人才及學術研究人才為教育目標。民國84年,配合大學法施行,公共行政學系與研究所合一,統稱公共行政學系。
     所謂的公共行政即在研究如何有效處理公務機關中人、財、事、物、時間、空間的系統性知識。溯其創始之初,原隸屬於政治學的一環,直至20世紀,才脫離政治學而成為一項專門的學科。我國公共行政學的發展,早在民國18年即設有行政學系,遷臺後為培養高級行政人才,乃於民國47年在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政大)政治學系下設「人事行政組」;民國51年政大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辦理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並在台北市金華街成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同年政大政治系「人事行政組」並改名為「公共行政組」。民國52年正式從政治系獨立成為公共行政學系,民國53年研究所碩士班正式招生,並於民國78年成立博士班,以培養具有領導能力之中高階行政人才及學術研究人才為教育目標。民國84年,配合大學法施行,公共行政學系與研究所合一,統稱公共行政學系。


     歷任所長為張金鑑教授、雷飛龍教授、傅宗懋教授、華力進教授、張潤書教授、吳定教授、張家洋教授(之後系所合一)。歷任系主任為朱建民教授、雷飛龍教授、華力進教授、張潤書教授、吳定教授、許濱松教授(之後系所合一)、薄慶玖教授、吳瓊恩教授、蕭武桐教授、顏良恭教授、江明修教授、詹中原教授、孫本初教授、施能傑教授、朱斌妤教授、陳敦源教授、黃東益教授,現任系主任為蘇偉業教授。
     歷任所長為張金鑑教授、雷飛龍教授、傅宗懋教授、華力進教授、張潤書教授、吳定教授、張家洋教授(之後系所合一)。歷任系主任為朱建民教授、雷飛龍教授、華力進教授、張潤書教授、吳定教授、許濱松教授(之後系所合一)、薄慶玖教授、吳瓊恩教授、蕭武桐教授、顏良恭教授、江明修教授、詹中原教授、孫本初教授、施能傑教授、朱斌妤教授、陳敦源教授、黃東益教授,現任系主任為蘇偉業教授。
行 2,906: 行 2,783:
====地政學系====
====地政學系====
[[Image:地政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地政學系]]
[[Image:地政學系.jpg|thumb|150px|right|地政學系]]
     民國21年,國民政府為因應土地改革之需要,培育中高層土地行政專門人才,在本校前身之中央政治學校籌設「地政研究班」,聘請蕭錚先生為班主任;該研究班之成立為我國高等地政教育之濫觴。不久,此臨時性之「地政研究班」改制為永久性之「地政學院」,而成為當時全國第一所研究所性質之學院。至民國29年地政學院第八期學員畢業後,因受中日戰爭地區擴大之影響而停辦,改設地政專修班。民國32年地政專修班改制為地政學系,此為本系名稱之由來。迄民國38年,因內戰擴大之故,本系停辦。
     民國21年,國民政府為因應土地改革之需要,培育中高層土地行政專門人才,在國立政治大學前身之中央政治學校籌設「地政研究班」,聘請蕭錚先生為班主任;該研究班之成立為我國高等地政教育之濫觴。不久,此臨時性之「地政研究班」改制為永久性之「地政學院」,而成為當時全國第一所研究所性質之學院。至民國29年地政學院第八期學員畢業後,因受中日戰爭地區擴大之影響而停辦,改設地政專修班。民國32年地政專修班改制為地政學系,此為本系名稱之由來。迄民國38年,因內戰擴大之故,本系停辦。


  政府遷臺之後,有鑑於土地問題涉及私人財產,亦為國家公共政策重要之一環,為積極培育地政相關專業人才,以具體化國家土地政策,本系乃於民國52年復系,成為國內授予土地專業知識之重鎮。為使知識之傳承得以配合時代之變遷,追求更高深之專業學術領域,本系於民國57年與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合作成立地政研究所,招考碩士班研究生;民國70年,又經核准於研究所增設博士班,成為國內首先設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地政教育之系所;民國82年起,碩士班與博士班同時開始招收在職研究生,以提供土地相關人員於工作之餘之進修管道。民國82年起,因應社會環境之變遷,學士班成立「土地管理組」與「土地資源規劃組」兩組分別招生。
  政府遷臺之後,有鑑於土地問題涉及私人財產,亦為國家公共政策重要之一環,為積極培育地政相關專業人才,以具體化國家土地政策,本系乃於民國52年復系,成為國內授予土地專業知識之重鎮。為使知識之傳承得以配合時代之變遷,追求更高深之專業學術領域,本系於民國57年與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合作成立地政研究所,招考碩士班研究生;民國70年,又經核准於研究所增設博士班,成為國內首先設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地政教育之系所;民國82年起,碩士班與博士班同時開始招收在職研究生,以提供土地相關人員於工作之餘之進修管道。民國82年起,因應社會環境之變遷,學士班成立「土地管理組」與「土地資源規劃組」兩組分別招生。
行 2,912: 行 2,789:
  民國85年,本系配合學校組織發展方向之變革,將系所合一,成為具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之地政學系。民國89年起,學士班除既有之「土地管理組」與「土地資源規劃組」之外,在測量資訊不斷發展、日益重要之背景下,成立「土地測量與資訊組」,招收大學聯招第二類組(自然組)學生,成為國內唯一整合地政專業之完整學系。民國91年,復為配合社會學習、終身學習之國家教育方向,亦體認到大學教育對社會責任之重要性,因應在職教育研究之需求,成立碩士在職專班,招收在職研究生,以提昇現職從事土地事務相關社會人士之專業能力,導正專業倫理。自民國96年起,因應地政研究領域細分化之趨勢,本系碩士班之入學考試規劃為「土地與環境規劃組」、「不動產管理與法制組」及「土地測量與空間資訊組」等三組進行招生,以提供更深入的專業研究方向。又配合教育部於大學招生入學多元化之政策,本系於96年起學士班學生增加「個人申請」入學方式,使學系招收對象與入學管道更為多元化。
  民國85年,本系配合學校組織發展方向之變革,將系所合一,成為具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之地政學系。民國89年起,學士班除既有之「土地管理組」與「土地資源規劃組」之外,在測量資訊不斷發展、日益重要之背景下,成立「土地測量與資訊組」,招收大學聯招第二類組(自然組)學生,成為國內唯一整合地政專業之完整學系。民國91年,復為配合社會學習、終身學習之國家教育方向,亦體認到大學教育對社會責任之重要性,因應在職教育研究之需求,成立碩士在職專班,招收在職研究生,以提昇現職從事土地事務相關社會人士之專業能力,導正專業倫理。自民國96年起,因應地政研究領域細分化之趨勢,本系碩士班之入學考試規劃為「土地與環境規劃組」、「不動產管理與法制組」及「土地測量與空間資訊組」等三組進行招生,以提供更深入的專業研究方向。又配合教育部於大學招生入學多元化之政策,本系於96年起學士班學生增加「個人申請」入學方式,使學系招收對象與入學管道更為多元化。
*文獻參考
*文獻參考
[https://landeconomics.nccu.edu.tw/PageFront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https://landeconomics.nccu.edu.tw/introduction/pages.php?ID=demo1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經濟學系====
====經濟學系====
行 2,940: 行 2,817:
學系沿革:
學系沿革:


     本系的學術發展背景與傳承,最早可以追溯至本校的前身中央政治學校在大陸時期的「邊政」教研。當時政府為培育蒙、藏邊疆及僑務人才,即開設相關之課程和班級,為建設憲政體制邊疆事務培養第一線的專業人才。中央政府遷台後,本校於民國44年在台復校之五系中即設有「邊政學系」,首任系主任為著名的邊政學者胡耐安教授。本系於民國58年奉教育部令改為「民族社會學系」(隸屬於法學院),同年並成立「邊政研究所」,由著名的蒙古學學者札奇斯欽教授出任首任所長,以培養碩士級的高等邊政人才為目標。改名後的「民族社會學系」一直保有相關的邊政課程,但為配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本系逐漸增加有關社會學的課程與師資。民國70年,「民族社會學系」改名為「社會學系」,並走向一般國內社會學系的發展模式。至此,本校原邊政教研的傳統便由「邊政研究所」繼續承襲。
     本系的學術發展背景與傳承,最早可以追溯至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政大)的前身中央政治學校在大陸時期的「邊政」教研。當時政府為培育蒙、藏邊疆及僑務人才,即開設相關之課程和班級,為建設憲政體制邊疆事務培養第一線的專業人才。中央政府遷台後,政大於民國44年在台復校之五系中即設有「邊政學系」,首任系主任為著名的邊政學者胡耐安教授。本系於民國58年奉教育部令改為「民族社會學系」(隸屬於法學院),同年並成立「邊政研究所」,由著名的蒙古學學者札奇斯欽教授出任首任所長,以培養碩士級的高等邊政人才為目標。改名後的「民族社會學系」一直保有相關的邊政課程,但為配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本系逐漸增加有關社會學的課程與師資。民國70年,「民族社會學系」改名為「社會學系」,並走向一般國內社會學系的發展模式。至此,政大原邊政教研的傳統便由「邊政研究所」繼續承襲。


     民國79年8月1日教育部令准「邊政研究所」改名為「民族研究所」,此係為配合當時國家社會環境的改變,希冀以更為寬廣的「民族研究」,來取代明顯具有時代侷限性的「邊政研究」,並為海峽兩岸關係互動下的民族學開創出更為有利的發展情勢。由於更名後的「民族研究所」當時只招收碩士班研究生,為健全整體教學發展,隨即規劃設立「民族學系」(學士班),並於民國82年奉准成立。此後為配合新大學法的修正,政大自85年起實施系所合一制,原「民族研究所」建制與「民族學系」合併,統稱為「民族學系(學士班與碩士班)」。而為更進一步培養國內民族學研究的專業人才,本系於民國90年奉准招收博士生。至此本系之學士、碩士、博士教育遂成整體一貫。
     民國79年8月1日教育部令准「邊政研究所」改名為「民族研究所」,此係為配合當時國家社會環境的改變,希冀以更為寬廣的「民族研究」,來取代明顯具有時代侷限性的「邊政研究」,並為海峽兩岸關係互動下的民族學開創出更為有利的發展情勢。由於更名後的「民族研究所」當時只招收碩士班研究生,為健全整體教學發展,隨即規劃設立「民族學系」(學士班),並於民國82年奉准成立。此後為配合新大學法的修正,政大自85年起實施系所合一制,原「民族研究所」建制與「民族學系」合併,統稱為「民族學系(學士班與碩士班)」。而為更進一步培養國內民族學研究的專業人才,本系於民國90年奉准招收博士生。至此本系之學士、碩士、博士教育遂成整體一貫。
行 2,946: 行 2,823:
     五十多年來,本系在原有悠久的中國邊疆(少數民族)研究的基礎上,也關注台灣原住民族多樣性的族群關係與文化的發展趨勢,同時更將關懷層面提昇到當代的兩岸關係,以及國際變局中國家與民族問題之間的各種影響與關聯性。因此,多民族、多族群的性質異同的理性認知是本系的教學主旨,探究不同民族、族群之間文化內涵的理解是本系的教學風格。在此共識上,以尊重專業知識為本,並兼顧調和民族、族群關係的思維,進而落實貢獻社會的人文關懷與具體實踐,則是本系培育人才的基本理念。
     五十多年來,本系在原有悠久的中國邊疆(少數民族)研究的基礎上,也關注台灣原住民族多樣性的族群關係與文化的發展趨勢,同時更將關懷層面提昇到當代的兩岸關係,以及國際變局中國家與民族問題之間的各種影響與關聯性。因此,多民族、多族群的性質異同的理性認知是本系的教學主旨,探究不同民族、族群之間文化內涵的理解是本系的教學風格。在此共識上,以尊重專業知識為本,並兼顧調和民族、族群關係的思維,進而落實貢獻社會的人文關懷與具體實踐,則是本系培育人才的基本理念。


     本系為當前國內大學中唯一的「民族學系」,隸屬於本校社會科學學院(更早為法學院)。由於本系繼承政大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邊政-民族」教學與研究的特殊傳統,因此從時空歷史傳承與相關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發展看來,本系無論是在本校或是國內整體教育環境中,都可以說是相當具有特色的一個學系。
     本系為當前國內大學中唯一的「民族學系」,隸屬於政大社會科學學院(更早為法學院)。由於本系繼承政大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邊政-民族」教學與研究的特殊傳統,因此從時空歷史傳承與相關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發展看來,本系無論是在政大或是國內整體教育環境中,都可以說是相當具有特色的一個學系。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
行 2,952: 行 2,829:
(一)圖書
(一)圖書


     本系設有民族學系圖書室、李學智教授紀念圖書室,藏書多為系上專任教師利用前往中國大陸研究考察機會所添購,亦有部份是歐陽無畏、蔣君章兩位已故教授的捐贈,以及本系代管「邊疆問題研究委員會」之藏書。圖書目錄已全部鍵入電腦,供系所師生教研借閱使用;目前有中西文圖書一萬一千餘冊、 中西文期刊近三千冊。大部分圖書蒐羅不易,有早年系上教師透過特殊管道購入,或退休教師之捐贈,皆為研習本學門知識之重要輔助資源;其中並有本校或國內其他大學圖書館未能收藏之珍貴圖書,益加突顯本系藏書之重要性與特殊性。
     本系設有民族學系圖書室、李學智教授紀念圖書室,藏書多為系上專任教師利用前往中國大陸研究考察機會所添購,亦有部份是歐陽無畏、蔣君章兩位已故教授的捐贈,以及本系代管「邊疆問題研究委員會」之藏書。圖書目錄已全部鍵入電腦,供系所師生教研借閱使用;目前有中西文圖書一萬一千餘冊、 中西文期刊近三千冊。大部分圖書蒐羅不易,有早年系上教師透過特殊管道購入,或退休教師之捐贈,皆為研習本學門知識之重要輔助資源;其中並有政大或國內其他大學圖書館未能收藏之珍貴圖書,益加突顯本系藏書之重要性與特殊性。


(二)電腦資訊設備
(二)電腦資訊設備
行 2,961: 行 2,838:


     為仔細保管並充分運用自邊政系、民社系、邊政所時期以來所蒐集的二千多件台灣原住民族及中國少數民族文物、標本及照片,本系於社科院興建綜合院館大樓時,便積極爭取適當空間,規劃籌設民族博物館。博物館落成後,其展示內容多能配合本系課程規劃,結合相關學科理論與實務,發揮博物館教學、研究、典藏之多元功能。
     為仔細保管並充分運用自邊政系、民社系、邊政所時期以來所蒐集的二千多件台灣原住民族及中國少數民族文物、標本及照片,本系於社科院興建綜合院館大樓時,便積極爭取適當空間,規劃籌設民族博物館。博物館落成後,其展示內容多能配合本系課程規劃,結合相關學科理論與實務,發揮博物館教學、研究、典藏之多元功能。
     由於學校經費與人力規劃的限制,民族博物館目前暫時定位為教學博物館。迨日後獲得學校資源之有效挹注,該館將在擴大典藏等功能上繼續提昇。目前民族博物館館長一職,由本系張駿逸副教授兼任,展覽內容以該館部分收藏品常設陳列為主,分為台灣原住民族文物、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兩大部分,並配合每年校慶,規劃不同主題之特展。在館長與全體師生精心管理下,民族博物館已成為政大校園一大特色,並成為本校接待外賓必訪之處。
     由於學校經費與人力規劃的限制,民族博物館目前暫時定位為教學博物館。迨日後獲得學校資源之有效挹注,該館將在擴大典藏等功能上繼續提昇。目前民族博物館館長一職,由本系張駿逸副教授兼任,展覽內容以該館部分收藏品常設陳列為主,分為台灣原住民族文物、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兩大部分,並配合每年校慶,規劃不同主題之特展。在館長與全體師生精心管理下,民族博物館已成為政大校園一大特色,並成為政大接待外賓必訪之處。
*文獻參考
*文獻參考
[http://www.ethnos.nccu.edu.tw/institute.asp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http://www.ethnos.nccu.edu.tw/institute.asp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行 3,003: 行 2,880: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種發展相關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發展」之研究,早已是國際社會科學界之重要學科,本所長期專注於此一研究領域,為求進一步落實社會科學對國家發展之跨領域研究的發展方向,因應時空環境變化,配合政大整體發展需求,本所定位於發展研究領域,強調政治、經濟與社會學科的科際整合研究,以永續發展研究作為終極目標,持續秉持跨領域整合教學與研究的目標,對國家發展之理論與政策深入研究、教學,期盼為臺灣提供具備專業分析能力及國際視野之國家建設人才,並自詡能為國家百年樹人之計,盡一份之力,為臺灣的明天奠定下扎實的基礎。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種發展相關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發展」之研究,早已是國際社會科學界之重要學科,本所長期專注於此一研究領域,為求進一步落實社會科學對國家發展之跨領域研究的發展方向,因應時空環境變化,配合政大整體發展需求,本所定位於發展研究領域,強調政治、經濟與社會學科的科際整合研究,以永續發展研究作為終極目標,持續秉持跨領域整合教學與研究的目標,對國家發展之理論與政策深入研究、教學,期盼為臺灣提供具備專業分析能力及國際視野之國家建設人才,並自詡能為國家百年樹人之計,盡一份之力,為臺灣的明天奠定下扎實的基礎。


     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除了對於中國大陸各方面發展的研究,更加強兩岸間之制度與發展經驗的比較,重視兩岸關係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本所已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與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期與大陸地區合作夥伴,創造分工互補之學術合作關係。
     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除了對於中國大陸各方面發展的研究,更加強兩岸間之制度與發展經驗的比較,重視兩岸關係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本所已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與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期與期與大陸地區合作夥伴,創造分工互補之學術合作關係。


     而在「臺灣與亞太發展」領域,將針對臺灣政經社文等各方面發展的經驗,進行各學科領域的整合研究與教學,並對亞太地區各個國家進行研究並比較與台灣發展的異同,並支援大學部通識課程之相關教學。
     而在「臺灣與亞太發展」領域,將針對臺灣政經社文等各方面發展的經驗,進行各學科領域的整合研究與教學,並對亞太地區各個國家進行研究並比較與台灣發展的異同,並支援大學部通識課程之相關教學。
行 3,009: 行 2,886:
     本所對國際學術交流之推動向來不遺餘力,老師在國際學界之研究成果頗為可觀,未來仍將秉持此一傳統,並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計畫,爭取與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建構合作關係。
     本所對國際學術交流之推動向來不遺餘力,老師在國際學界之研究成果頗為可觀,未來仍將秉持此一傳統,並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計畫,爭取與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建構合作關係。


     本所將以長期跨領域之科際整合利基,進行關於國家發展重要面向與議題的教學、研究,並與本校社科院單一學科為主題之系所,進行良性之分工與合作,在跨院的學術分工上,繼續擔任科際整合的平台,提供本校通識教育與跨領域學程一定的支持。在本校追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過程中,本所具備之跨學科整合研究的基礎及能力,定能配合擔任科際整合的平台,進一步發揮、開展作為本校具學術特色及競爭力的系所之一。未來本所將投諸更大努力從事國際合作,將本所推向國際學術舞台,以追求學術卓越,訓練優秀發展研究的本國與國際人才。
     本所將以長期跨領域之科際整合利基,進行關於國家發展重要面向與議題的教學、研究,並與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政大)社科院單一學科為主題之系所,進行良性之分工與合作,在跨院的學術分工上,繼續擔任科際整合的平台,提供政大通識教育與跨領域學程一定的支持。在政大追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過程中,本所具備之跨學科整合研究的基礎及能力,定能配合擔任科際整合的平台,進一步發揮、開展作為政大具學術特色及競爭力的系所之一。未來本所將投諸更大努力從事國際合作,將本所推向國際學術舞台,以追求學術卓越,訓練優秀發展研究的本國與國際人才。
*文獻參考
*文獻參考
[https://gids.nccu.edu.tw/about/super_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https://gids.nccu.edu.tw/about/super_pages.php?ID=about1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行 3,020: 行 2,897:
     近年失業問題尤其嚴重,大量解僱、關廠歇業等勞資糾紛層出不窮,然而不論政府與公民營企業,一致感到處理問題之理論依據與專業人材均大量不足,尤其基層人員多由非專業人員擔任,對處理業務亦缺乏必要之知識,致使勞動問題往往直接變成社會、政治問題,影響社會、政治安定。  
     近年失業問題尤其嚴重,大量解僱、關廠歇業等勞資糾紛層出不窮,然而不論政府與公民營企業,一致感到處理問題之理論依據與專業人材均大量不足,尤其基層人員多由非專業人員擔任,對處理業務亦缺乏必要之知識,致使勞動問題往往直接變成社會、政治問題,影響社會、政治安定。  
     勞動問題在其層面上具有國際性,我國目前對此問題在學術上研究不足,無法在學術國際交流上積極參與,對國際勞工組織之聯繫亦難以推展。鑑於上述問題與社會的需要,是以正式成立勞工研究所。
     勞動問題在其層面上具有國際性,我國目前對此問題在學術上研究不足,無法在學術國際交流上積極參與,對國際勞工組織之聯繫亦難以推展。鑑於上述問題與社會的需要,是以正式成立勞工研究所。
     配合本校的國際化,積極朝向研究型大學之方向努力,本所兼重學術研究及教學,並致力於培育國內外勞資關係等相關議題之專業人才。目前核定招收碩士班研究生26名,其中一般生21名、在職生5名;此外,本所尚可招收外籍生正式生及選讀生數名。
     配合國立政治大學的國際化,積極朝向研究型大學之方向努力,本所兼重學術研究及教學,並致力於培育國內外勞資關係等相關議題之專業人才。目前核定招收碩士班研究生26名,其中一般生21名、在職生5名;此外,本所尚可招收外籍生正式生及選讀生數名。


課程理念規劃:
課程理念規劃:
行 3,034: 行 2,911:


特色:
特色:
本所除六名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專長師資提供學生社會工作專業課程外,亦結合本校社會學系、心理系等相關師資合開課程,期從社會工作專業直接服務、行政管理與政策規劃等知能的全方向養成,及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紮實訓練,為我國培育具備專業知能與宏觀視野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本所除六名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專長師資提供學生社會工作專業課程外,亦結合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心理系等相關師資合開課程,期從社會工作專業直接服務、行政管理與政策規劃等知能的全方向養成,及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紮實訓練,為我國培育具備專業知能與宏觀視野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文獻參考
*文獻參考
[https://socialwork.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https://socialwork.nccu.edu.tw/intro/pages.php?ID=intro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行 3,192: 行 3,069:
[https://stat.ncc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
[https://stat.ncc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


====[[企業管理學系]]====
====企業管理學系====
本系為國內首創之企業管理學系。本系之成立可溯源至民國五十一年秋,由本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簽訂合作計劃。在該計劃下,先設立企業管理學系大學部,兩年後,設立研究所碩士班,爾後於民國六十五年成立研究所博士班,擔負起培育我國企業管理人才之責任,並提供公民營企業與政府機關各項在職訓練、研究諮詢等服務。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一日,研究所與大學部合併為企業管理學系。此外為提供社會人士更多充實管理知識的機會,本系陸續設立了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研修期間三年)、全球科技事業經營管理研究班(研修期間一年)、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等三個在職進修班次,為企業培養優秀管理人才。
本系為國內首創之企業管理學系。本系之成立可溯源至民國五十一年秋,由本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簽訂合作計劃。在該計劃下,先設立企業管理學系大學部,兩年後,設立研究所碩士班,爾後於民國六十五年成立研究所博士班,擔負起培育我國企業管理人才之責任,並提供公民營企業與政府機關各項在職訓練、研究諮詢等服務。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一日,研究所與大學部合併為企業管理學系。此外為提供社會人士更多充實管理知識的機會,本系陸續設立了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研修期間三年)、全球科技事業經營管理研究班(研修期間一年)、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等三個在職進修班次,為企業培養優秀管理人才。


行 3,248: 行 3,125: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成立於民國53年,秉持著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授課研習方式,期能培養出具有全方位觀點的專業經理人才, 基於發展多年的深厚基礎,許多只屬於政大企管碩士班的領導特色及優勢也逐漸成形。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成立於民國53年,秉持著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授課研習方式,期能培養出具有全方位觀點的專業經理人才, 基於發展多年的深厚基礎,許多只屬於政大企管碩士班的領導特色及優勢也逐漸成形。
企業管理研究所的課程理論與實務並重,除了讓學生一方面對理論有深入的瞭解,另一方面對於企業實際運作情形也有清楚的體認,包含個案教學、班際交流、專業教育。此外,政大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成立多年,早已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且在近年完成系所合一,更加強了教學之軟硬體設備。 也安排學生透過大型活動的舉辦與參與,從活動的企劃、執行到事後的檢討皆由學生自己負責,以期增進決策與執行能力,從中了解團隊運作實務,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在學期間,不論是課業研習、個案討論及活動參與,皆需分工合作來完成,無形中可增強溝通、組織、領導等團隊合作的能力與精神。 
企業管理研究所的課程理論與實務並重,除了讓學生面對理論有深入的瞭解,另一方面對於企業實際運作情形也有清楚的體認,包含個案教學、班際交流、專業教育。此外,政大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成立多年,早已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且在近年完成系所合一,更加強了教學之軟硬體設備。 也安排學生透過大型活動的舉辦與參與,從活動的企劃、執行到事後的檢討皆由學生自己負責,以期增進決策與執行能力,從中了解團隊運作實務,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在學期間,不論是課業研習、個案討論及活動參與,皆需分工合作來完成,無形中可增強溝通、組織、領導等團隊合作的能力與精神。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的優勢在於提供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豐富資源,期待教學與學習更能得心應手,使學生能將所學與所用相結合,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及電腦課程與實務應用之配合也使得學生得以具備更全面的能力。綜上所述,種種優勢與獨特的學習環境,養成政大企管碩士班位居國內MBA之翹楚且獨具國際地位,在許多報告分析中可看到,無論在已畢業的MBA或企業負責人的心目中,政大MBA一直位於領導地位。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的優勢在於提供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豐富資源,期待教學與學習更能得心應手,使學生能將所學與所用相結合,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及電腦課程與實務應用之配合也使得學生得以具備更全面的能力。綜上所述,種種優勢與獨特的學習環境,養成政大企管碩士班位居國內MBA之翹楚且獨具國際地位,在許多報告分析中可看到,無論在已畢業的MBA或企業負責人的心目中,政大MBA一直位於領導地位。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