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朱浤源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file:朱 浤 源.jpg|right|200px|thumb|{{image:朱 浤 源.jpg}}]] 朱浤源(1950年6月28日-),出生於台南縣新市鄉(今臺南市新市區),歷史學學者,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民大會代表。 ==生平== 朱浤源大學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後考取外交官,之後於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進修,並且在該所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連戰、孫廣德、許介鱗。曾經於英國劍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後為取地利之便以研究平反孫立人將軍,乃申請借調至屏東師範學院擔任副教授與系主任,二年後重回中央研究院。朱在中研院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與研究員,學術專長為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制度史與中國近代史,歷年主要研究方向在對日抗戰與來台後的孫立人,以及海外華人研究。 朱浤源於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後曾經與楊晨光合著《槍擊總統》一書,質疑三一九槍擊事件是陳水扁「自導自演」,此書引起泛藍選民一片叫好,但也引發社會的兩極評價。朱接著發表了二二八死亡人數之新研究。指出數年來向二二八基金會申請因事件死亡之補償件數,至當時僅六七三人,乃推論二二八死亡人數僅此百餘人。此言論引發議論。2005年的任務型國代選舉,朱浤源接受中國國民黨提名而當選;但朱浤源突然一反初衷,於當選後宣布反對修憲,而與贊成修憲的國民黨不合,在國民黨即將祭出黨紀之前,朱浤源選擇請辭任務型國代一職。 ==對二二八事件的觀點== 2006年,朱浤源認為日本人於交接台灣前,蓄意放棄糧食配給管制,造成戰後陳儀政府時期的糧荒災難,進而指出日本人在228事件中需負最大責任。 2007年,朱浤源在由中央研究院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一文,提出二二八事件是前美國副領事柯喬治(George Kerr)支持台獨,醜化蔣政權的結果,而二二八當天的槍擊事件,「可能」是「暴民」所放的黑槍,並假冒政府人員所為。這項說法引起多位台獨人士及部份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反彈 2011年十二月十日,朱浤源在華府漢學會(Washington DC Mandarin Association)發表受民主基金會委託最新完成之「二二八研究報告」。據中國時報報導指出,研究成果有五大突破性發現:第一,過去若干口述歷史,執筆者在文字中「上下其手,置入不該有的情緒」;第二,二戰結束以前,中共地下黨已經滲透到國民政府多個部門;第三,台灣的國軍可用之兵僅七百;第四,美國少數希望託管台灣人士介入很深;第五,長老教會廣泛參與攻擊行動。朱浤源指出,基督教長老會與大流氓結合,會同台籍日本兵、中共地下黨等人一齊暴動[1]。該篇報導見報後,在台引起許多爭議。 朱浤源指出,事件的第一位死難者陳文溪是在前一天喪生,係淡水中學畢業。陳文溪的哥哥是大流氓,侄兒也是大流氓,「大流氓與教會就在二二七的晚上結合了」[2]。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於事後發布「有關朱浤源等人所撰『二二八事件真相還原』一文之澄清」[3],特地對外澄清與說明。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的澄清文中,聲明朱文內容諸多謬誤,且所指與事實不符,而且朱誤將戶籍地當成受難地點,並以此例解讀成死亡人數遭「灌水」,二二八基金會認為其不應草率解讀,有違學術立場。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6%B5%A4%E6%BA%90 [[category:外交學系系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檔案:朱 浤 源.jpg
(
編輯
)
模板:CC-BY-NC
(
編輯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