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

出自政大記憶網
於 2019年10月14日 (一) 03:00 由 Jared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清末民初廣東番禺縣(今廣州市區)人。自稱漢民,意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漢之民。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1907年,入中國同盟會,任本部書記、《民報》編撰。後隨孫中山赴河內,策動西南諸役。1909年,任同盟會南方支部長,籌畫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赴新加坡。1911年,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赴南洋。廣東克復後,任都督。1912年,任南京臨時大總統秘書長、廣東都督兼民政長。二次革命失敗,赴日,任中華革命黨本部政治部長。1916年,至上海討袁。1917年,任廣州軍政府交通部總長。1919年,在上海編《建設雜誌》。1921年,任廣州非常大總統府總參議兼文官長、政治部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留守大本營,率師反攻韶關,失利後赴上海。1923年,回粵,任大本營總參議、軍法裁判官。1924年,任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上海執行部組織部長、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兼廣東省長。孫中山北上時,留守廣州,代大元帥。1925年,代軍政府大元帥,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外交部長。1927年,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政治會議主席。後赴上海,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1928年,任國民政府委員、故宮博物院理事、立法院長。1929年,任建設委員。1931年,與蔣介石有約法之爭,被軟禁於南京湯山,獲釋後居香港。1935年,任國民黨中常委會主席。1936年,返廣州,不久病逝。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