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歸學術,政治歸政治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在政大求學的這段時間,遇到了很多好老師,也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故事,不過在看到今年校慶徵文的宣傳圖以後,第一個想到的是關於歷史系劉維開老師的故事。

在修了劉維開老師的所開設的中國通史必修以後,升上三年級以後,基於對中國現代史的好奇,我又選修了他的專題。在這門課,我們期末必須繳交一篇一萬五千字以上的報告。在經過各種考慮以後,我在期中時選擇了中國對日抗戰時的花園口決堤歷史記憶來作為主題。雖然到不了河南,但我還是就我所能找到的各種資料,在期末時洋洋灑灑的完成了報告。在該篇報告中,我認定在戰後初期臺灣使用的歷史教科書當中,之所以在初期有提及花園口事件,而後期沒有提到是因為國民黨的刻意隱瞞。

過了寒假以後,因為想知道老師對報告的評語,所以我跟老師約了時間,想請他針對報告給我一些回饋。本來只是期待老師給我一些修改的方向或是意見,看到老師給我的回覆時我不禁驚為天人,老師細緻的用追蹤修訂大幅修改我原來的文章,然後還跟我說:我們都知道了戰後國民黨做了不好的事,不過你不能夠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這樣說。我重新看了一下,我的確沒有直接找到國民黨刻意隱瞞花園口事件的證據,然而卻直接將這些猜想放在結論之中,等於是找了一些事實,然後直接扣了國民黨刻意隱瞞的帽子。

從這些跡象來看,相信老師應該不難看出我對國民黨的態度。即便老師的家世背景如此,也曾擔任國民黨黨史館主任,但老師並沒有因此對我另眼相看,不僅詳盡的協助我修改文章,也在之後我請他協助寫推薦函時一口答應,沒有太多猶豫。

在做歷史研究時,有時候就會因為立場不同而陷入對立,維開老師充分展現了學術歸學術,政治歸政治的態度,即便立場不同,當我們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對談時,還是可以做到一碼歸一碼,在學術的範疇內進行討論,不會因為學生的想法不同而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