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土語會話時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人世間的遺憾和驚喜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透過當時的推甄制度進入土耳其語文學系,說實話,有關土耳其的一切知識幾乎都是推甄前才準備的,和系上同學慢慢認識後才發現其實很多人的目標落在山腳下,當越來越多同學離你而去時,在文化盃一起唱的《一支小雨傘》似乎更為孤寂,音符少了但我們的聲音依舊宏亮,在每年的運動會靠著超高出席率屢屢得獎,而我,是在2007年9月,第一堂土耳其會話中的Merhaba(你好)及一個全新的土文名字—Nermin,開啟了如驚喜包精彩的大學之旅。

大一,在土耳其會話、視聽、通論中,我們參加迎新茶會、宿營,開始要建立和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人際關係,用六個字來形容土文系就是「溫暖的大家庭」,沒有誰不認識誰,牽起大家的是位於道藩樓二樓的Abla(在土文中直譯為姊姊),如果說一家公司的營運順利有賴執行長,那Abla就是土文系最強大的CEO。

系上每一年都有新的交換講師,Abla除了要安排土籍教授適應台灣的環境、飲食(穆斯林不吃豬肉,常需格外安排)、學校制度外,系上的排課、活動等大小事一手包辦。除此之外,Abla是最強的園丁,下次經過道藩不妨駐足停留,土文系外絕對讓人有綠意盎然、生機無限的感受。

大二,開始接觸土耳其構詞、寫作,還有當時外籍講師開的手工藝和飲食文化研究,並且加入系學會舉辦迎新宿營、混餃大會等活動,由於土文系是獨立科系(全台灣僅政大有),還有專屬的「大獨盃」球賽,當時我們除了在山上的籃球場(現為自強十舍)的水泥地上練球,還會在流星雨的季節相約躺著看星星,無悔的青春譜成了詩句,雖場地不在了,但閱讀過青春的美好後,只想對昔日的戰友說一句Sizi seviyorum.(我愛你們)。

大三、大四的歷史、專題和翻譯實務,差不多要決定是否透過交換制度來更熟悉另一個國家的語言,有些人透過系上的考試取得前往安卡拉和伊斯坦堡交換的資格;有些人則透過校內選拔,不論是哪一種方式,真的很感激在這個資源不多的獨立科系裡有那麼多的師長和學長姐為我們爭取這樣的機會。

在土耳其的一年非常充實,如果只因為一個外國人會說「你好,你好漂亮。」就能得到各種被認為中文很好的評價,那在這邊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你也只需要五句土耳其文就能和當地的土人稱兄道弟:Merhaba(你好)、Şerefe(乾杯)、Seni seviyorum (我愛你)、Teşekkür ederim (謝謝)、Görüşürüz (再見),這是我在四年的土耳其會話中學到的事,也幾乎是與人產生連結的標準程序。

青春歲月中免不了有各種遺憾,在每一個選擇過後相應而生的驚喜總讓我想起18歲時獨自北上參加甄試的勇氣,進入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可以說是我這一生最正確的決定,讓我能滿懷感激面對三十歲後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