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我在政大的港灣──學聲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政大學聲》是政大校內獨立媒體,關心並報導校內大小事。」約訪信上寫著。每每向受訪者、朋友介紹學聲時,總覺得僅用三言兩語,難以道盡它對我的意義與價值。於我而言,學聲不只是一個新聞單位,更是承接我所有形狀與情感的港灣。       
 「你們社團是在電台做廣播的嗎?」「政大學生?政大學聲?」許多人會把學聲與政大之聲搞混,抑或聽成相同發音的「學生」。導致提及自己的社團時,從字面到意義,我都得詳細解釋。其實最初,我也對學聲不太了解,僅是自己想脫離舒適圈,加入一個能學習媒體相關知識的社團。
 大二學期交替的寒假,我意識到自己正乘著無槳之舟,漂流在時間的大海裡。潮汐推進我,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洋流帶著我,在大學階段完成一些大家說著必做的事:找實習、考駕照、夜唱、夜衝等。即便迎合社會定義的框架,但我不知道未來該漂向哪?或是說我到底想去哪?在這樣一個變動游移的階段,我選擇跳入水面,打開所有感官去感受,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大二下,我加入《政大學聲》,成為一名攝影。
 透過單眼,我看見過去在校園,不曾留意的角落與細節。適逢新冠疫情爆發,我負責拍攝的第一個專題,便是記錄疫情中的政大。當時學校透過人工量測體溫。研究、綜院等大樓,在尖峰時段總是大排長龍;僅供借書的綜圖,椅子倒扣在桌上四腳朝天,一副謝絕參觀的模樣。那些令人不便卻難忘的歷史,成為刊物中的圖像,等待後人翻閱。
 爾後又拍攝了三期的專題,雖稱不上「專業攝手」,但也漸漸熟悉光圈、快門等參數的控制,與修圖調色的技巧。四乘六英吋的大小,限縮了我的視野,卻讓我更專注地感受,那些週而復始的日子裡,我與世界產生的變化。
 進入大三,我已學會在海裡游泳,卻始終未能找到擁抱自己的港灣。相形之下,學聲的成員彷彿都在船上,手握木槳奮力划去心之所向。懷著對未來的恐懼,孤獨地載浮載沉,我望向海面波光粼粼,想攫取一點浮光,照亮自己內心的陰暗。
 有次,學聲總編輯約了我與其他夥伴前往酒吧喝酒談心。
 在酒精的催化下,大家漸漸敞開心扉,道出那些不為人知的壓力與痛苦。無論家庭、感情、生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與課題。那時我才明白,其實我們都一樣。都是奮力踩水前進的泳者,也是不斷挑戰自我的勇者。像一塊塊缺角的拼圖,我們都不完美,但湊在一起就是最美的風景畫。
 時間之海的波紋,讓我看不清自己的樣貌,但我深信不管我長成什麼樣子,都有一群人陪伴並支撐我在政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