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寰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王震寰(1903-1981),1955年到校,任教西語系,曾任訓導長,1973年退休。

王震寰(1903-1981),1955年到校,曾任西洋語文學系教授、訓導長,1973年退休。

生平

王震寰,字鐵生、鐵鉎,1903年4月11日(農曆3月14日)生於湖北武昌。其父曾留學日本,歷任軍政要職。十歲始入新制小學啟蒙,1921年就讀湖北外語專校英文科,1924年畢業後再入法科大學政經系肄業。通曉英文、德文、法文等多種外國語。

1925年起先後擔任開封語文學院、北文科大學講師、武昌善導女中校長。1932年出國深造,先後到訪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以及德國柏林大學等校。[1] 最後留在柏林攻讀學位,1937年10月獲得德國柏林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因抗戰需要,再進入德國高級防空學校研究班研習,1938年3月學成返國。[2]

返國之際正值對日抗戰,立即投身軍旅。1938年4月擔任任湖北省政府秘書、湖北全省防空司令部委員。1940年6月轉任中央警官學校教官、兼軍委會辦公廳特檢處同少將技監、技術室主任。1941年10月任職軍委會外事局秘書、1943年任軍委會外事局秘書室副主任。斯時正值狼煙,仍教學不輟,公餘兼課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教授、四川重慶大學,當時日軍瘋狂轟炸陪都重慶,雖日日身處危城,亦怡然自得。1944年9月辭卸軍職,轉任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校長。1946年轉任國立湖北師範學院院長。[3]

1949年經香港中轉來臺。最初擔任教育部特約編纂,以及臺灣省教育廳編審會專任委員,負責審查教員升等著作。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次年到校,任教西洋語文學系,專授英、德、法等國語文,又兼任訓導長多年。暇餘兼課東吳大學、海洋學院、及德育護專等校。[4]1961年辭卸訓導長職務,專任教授。

1973年屆齡退休,仍在西語系兼課。[5] 1981年11月15日與世長辭,享壽81歲。

軼事

  • 王震寰是政大四維堂興建的首倡者。1957年12月政大召開第四次校務會議,時任訓導長王震寰報告,「本校學生活動及集會場所甚感缺乏,過去利用飯廳,但飯廳容量過小,週會時輪流舉行舉行。木柵地區陰雨特多,露天活動常感不便。」因此建議本校「興建活動中心一所,將來集會及陰雨時之活動便利多多。」[6]
  • 王震寰講課時經常滔滔不絕,嘗與人曰:「吾非日授課四節以上,不足以過癮也。」
  • 1946年王震寰擔任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校長間,三十餘教職員呈請辭職,董事會即加批准,引起學生抗議,在校內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列舉其十大罪狀,主張驅逐校長,獲教職員響應。之後「擁王」和「反王」兩派學生組織,在校園內發生衝突、大打出手。最終造成傷亡。[7]

著作研究

  • 《軍用化學》(德國柏林,1937年)
  • 《防毒學》(德國柏林,未出版)

大事記

日期 大事記
1903 4/11生於湖北武昌
1924 先後畢業於湖北省立文科大學英文系、法科大學政經系
1925 6月任開封語文學院講師至翌年1月
1926 2月任湖北文科大學講師至翌年6月,4月於武昌入國民黨
1929 7月任武昌善導女中校長至1931年3月,8月任國立中華大學教授至1931年7月
1930 8月任國立武漢大學教授至1932年7月
1937 10月獲得德國柏林大學化學系博士
1938 3月畢業於德國高級防空學校研究班,4月任湖北省政府秘書,7月任湖北全省防空司令部委員。
1940 6月任中央警官學校教官、軍委會辦公廳特檢處技術室主任
1941 10月任軍委會外事局秘書
1943 任軍委會外事局秘書室副主任
1944 9月任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校長至1948年8月
1948 9月任國立湖北師範學院院長至翌年7月
1949 由港來台
1955 8月任國立政治大學訓導長與西洋語文學系教授
1961 卸任國立政治大學訓導長
1973 自政治大學退休,改兼任西洋語文學系
1981 11月15日逝世於三軍總醫院

參考資料

  1. 國史館,〈王震寰〉,國史館文物檔案史料查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三,典藏號:129-030000-1494。
  2. 國史館,〈王震寰先生事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七輯,頁39。
  3. 同註一。
  4. 同註一。
  5. 同註二。
  6. 政治大學,1957年12月28日,〈政治大學第四次校務會議記錄〉,《國立政治大學校務會議記錄合訂本》。
  7. 中央社,漢口六日電,〈鬧學潮的悲劇 中華大學被解散 大批教職員辭職引起風波 驅逐王震寰兩派學生互毆〉,1946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