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禮約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盛禮約(1916-不詳),會計財務學者,1963年起兼課企管系,1963年轉為專任,任教會計系。1975年退休。
生平
盛禮約,字省三,1916年10月25日生於浙江浦江。少以穎異見稱,及長博學多能。1933年就讀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計政學院,1937年畢業後開始公職生涯。[1]
1937年赴河南擔任第三農林局會計主任,同年卸職。對日抗戰期間加入軍統局,以教職為掩護從事抗日地下工作。1938年任中山大學會計主任,隔年調職至暨南大學,擔任會計主任、商學院教授兼分校訓導長,曾多次出入險境,後在上海執行任務時遭俘虜。1945年戰爭勝利後,轉任西北大學法商學院副教授。1947年調任常州協豐成油廠副總經理兼財政處長,同年因病卸職。[2]
1949年隨政府渡臺,1951年,任國民黨營裕台公司會計主任兼稽核,期間因工作努力、曾受中央改造委員會傳令嘉獎,並赴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1952年任正中書局會計處長時,亦曾因工作優良獲中央黨部財務委員會特電嘉獎。1954年任行政院主計處視察,同年九月赴美深造,就讀伊利諾州立大學商學院工商會計研究所。1955年返國,擔任中美技術合作研究會會員,隔年成為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專門委員。
1963年8月開始在政大企管系兼課。1963年轉為專任教師,任教會計系;1965年任兼系主任。[3]1967年,曾受南越吳廷琰政府邀請赴越,協助該國中央銀行和投資中心進行財務分析和計畫審核工作,並訓練當地技術人才。1968年,任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1975年退休後,赴美定居。退休後積極協助教會開創會務,1980年代後期曾任中華海外宣道協會總幹事。[4] 不僅參與教會組織,也親力親為、撰寫福音文章,年近九十仍協助相關期刊翻譯校對。[5]
卒年不詳。
軼事
- 根據政大退休教授張長芳回憶,1970年任職政大公企中心訓練組組長時,中心亟需開設財務分析相關課程,張長芳找盛禮約前往開課,盛原本婉拒,經過張再三情商,最後盛開出一個條件,即張若願意同往教會聽道,則同意開課。最後張長芳果真和盛禮約前往教會聽道,而公企中心最終得以順利開課。[6]
- 盛禮約教學風格嚴謹,當年曾在銘傳女子商業專校兼課,會統科校友對他印象非常深刻,說他「教得一級棒,卻是出了名的嚴,同學們上課個個正襟危坐,深恐被當。」[7]
研究著作
- 《成本會計》(臺北:三民書局,1966年)
- 《高級會計》(臺北:復興書局,1967年)
- 《商業簿記》(臺北:三民書局,1967年)
- 《成本會計習題》(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
- 《投資決策》(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
大事記
年 | 大事記 |
---|---|
1916年 | 出生於10月25日,祖籍為浙江省浦江縣。 |
1933年 | 就讀於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財政學系,同年十月入黨,1937年以法學士畢業。 |
1937年 | 任河南省第三農林局會計主任。 |
1938年 | 任中山大學會計主任。 |
1939年 | 任暨南大學會計主任。 |
1942年 | 任暨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兼分校訓導長,同年因公在滬被俘。 |
1945年 | 任西北大學法商學院副教授。 |
1947年 | 任常州協豐成油廠副總經理兼財政處長,同年因病卸職。 |
1951年 | 任裕台公司會計主任兼稽核,同年十月至十一月曾短暫就讀於革命實踐研究院。 |
1952年 | 任正中書局會計處長。 |
1954年 | 任行政院主計處視察,同年九月就讀於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商學院工商會計研究班,並於隔年一月畢業。 |
1955年 | 任中美技術合作研究會會員,並於隔年成為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專門委員。 |
1957年 | 就讀於革命實踐研究院聯戰班,同年六月結業。 |
1960年 | 任私立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科主任。 |
1963年 | 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教授。 |
1965年 | 任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暨商學院會計學系教授。 |
1968年 | 任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
參考資料
- ↑ 國史館,〈盛禮約(盛省三)〉,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三,編號:129-230000-0082。
- ↑ 國史館,同註一。
- ↑ 政大會計系,2018-06-15,〈草創10年,點燃會計薪火(1958-1968)〉,《天下雜誌》,檢索日期:2025年3月25日,連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0523
- ↑ 中華海外宣道協會,〈海宣簡介〉,檢索日期:2025年3月25日,連結:https://www.cmoinc.org/intro.html
- ↑ 黃錫培,2014-02,〈開展西北宣教的胡進潔教士〉,《傳書雙月刊》,第21卷,第1期,頁65 。
- ↑ 張長芳,2024年,《教育界的實業家:張長芳教授回憶錄》,臺北:萬卷樓。
- ↑ 私立銘傳大學,1997年3月,《銘傳校刊》,第27期,頁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