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知仁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荊知仁(1927-1998),1958年畢業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政治系主任(1977-1982)、政治研究所所長(1983-1986)、法學院院長(1989-1992)等行政職務。1992年退休。
生平
荊知仁,1927年8月22日生於河南武陟。
中學時期遭逢對日抗戰爆發,全校師生隨游擊隊潛渡黃河,流亡西安。1944年響應「十萬青年時萬軍」號召,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207師,次年戰爭結束,隨軍出關參與接收東北,1946年退伍後,考入甫設立瀋陽的東北中正大學,就讀政治系;後隨青年軍退伍同學集體轉入東北大學,1948年東北地區內戰情勢逆轉,隨東北大學遷往北平,北平易手後再輾轉赴廣州,在穗時轉至四川大學,廣州棄守後隨川大抵重慶。1949年經香港渡海來臺[1]。
1950年任陸軍六軍團《雄獅報》記者,1952年先後任教宜蘭中學、基隆女中。1956年考入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師從薩孟武,完成論文〈韓非政治思想研究〉,取得碩士學位。195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自講師、副教授,升至教授。講授中國憲法與政府、比較憲法等課程。1971年赴明尼蘇達大學研究,返國後投入行政工作,歷任政治系主任(1977-1982)、政治研究所所長(1983-1986)、法學院院長(1989-1992)等行政職務。
1992年退休,同年獲膺選為國民大會國民黨籍不分區代表,參加修憲工作。1998年病逝臺北木柵。享壽72歲。
軼事
- 荊知仁任教政大期間,開設中國憲法與政府、比較憲法等課程,講精而考嚴;批閱試卷、報告皆不遺一字,稍有錯誤必予刪削,故學生號以「荊大刀」。
- 荊知仁政大退休後擔任國民大會不分區代表。期間致力修憲,力圖嚴謹,國民大會代表同儕多稱「荊老師」而不名;曾經整合提案審查之憲法為九大條,因而被稱為「荊九條」[2]。
研究著作
- 《韓非子政治思想》(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7年)
- 《憲政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990年)
- 《美國憲法與憲政》(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1991年)
- 《美國憲法人身自由條款要義》(臺北:商務,1977年)
- 《公職候選人競選經費之研究》(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中央選舉委員會,1982年)
- 《中國立憲史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年)
- 《國民政府時期立憲運動之發展 》(臺北:著者自印,年代不詳)
- 《憲法變遷與憲政成長 》(主編,臺北:國民大會憲政硏討會,正中發行,1981年)
- 《憲政改革芻議 : 修憲五大議題學術硏討會實錄》(和法治斌、張治安共同主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