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稼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鄭學稼(1906-1987),經濟學者、社會學者、傳記作家,一生出版近70本書。1968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1976年退休。

生平

鄭學稼,別號廷秦、家禾,1906年生於福建閩侯長樂農村。1925年考上國立中央大學農科畜牧獸醫系。

1929年到農場實習時,因農民諷刺地拒絕他宰殺口蹄疫病牛的建議,使他意識到「要改善中國農業,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於是轉而研究社會科學的基礎——經濟學。原欲延畢一年,憑藉《養雞學》、《養牛學》、《養豬學》、《養羊學》、《養馬學》之稿費,以修完法學院經濟系必修,然因制度面問題,學校無法給他兩個學位,於是該年即離校。[1]1933年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日本史。[2]

1942年於復旦大學教書期間出版《魯迅正傳》,之所以在當時寫《魯迅正傳》是為了遏制該校師生及社會上左傾思潮的發展,向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掀起的魯迅熱潑冷水。正因為鄭學稼反魯又反共,而遭到復旦大學的同事圍攻,如陳望道(教務長、《共產黨宣言》第一版的譯者、魯迅的老友)、紅色政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志讓,以及左翼作家靳以、胡風,並稱之為「托派」,使鄭學稼隔年不得不黯然離開復旦大學。[3]

鄭學稼抵臺後在臺灣大學經濟系任教。在臺大任教期間,因為他與當時的強人陳誠觀點大相徑庭,批評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政策而遭解聘,若非蔣經國介入力保,幾乎可能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1967年先總統蔣公為培養反共思想鬥爭的人才,分門別類研究共黨問題,設立政大東亞研究所,並禮聘鄭學稼接任東亞研究所教授,主要講授「馬列主義專題研究」、「社會主義運動史」、「第三國際史」。[4]

1987年7月因腸癌在臺北三軍總醫院病逝,享壽81歲。

作品

鄭學稼一生都在產出學術著作,出本近70本書,其主要囊括經濟學、日本、蘇聯、中共、馬列主義與世界共產運動。 註譯有《經濟學》、《經濟史》、《歷史》、《文學》、《馬克思主義》、《日本史》、《第三國際史》等。[5]

軼事

文人性格、耿直、生性倔執、脾氣古怪

  • 住在南港中研院的胡適院長,有一次約馬克思經濟學家鄭學稼餐敘、談話,胡院長開門見山就問:「你懂得英文嗎?」鄭教授是中央大學出身,他答自己可以用英、日、荷文看書、談話。[6]
  • 有一次前總統蔣經國要他蒐集毛澤東禍國殃民、負盡天下蒼生的事實,寫一本毛的傳記性的東西,他答應後又反悔了,原因在於縱算毛有十萬百萬條滔天大罪,也總有些長處,才能混到今天的局面、地位,既是寫他的傳記,不能僅寫壞的一面。蔣經國對此答覆並不滿意,此後便不再跟他多還往。[7]
  • 鄭老師在東亞所講課中常大罵陳誠,有時連上兩堂課中間沒有休息,他說「我罵陳誠就是在休息」。

大事記

大事記
1906年 生於福建閩侯長樂。
1929年 畢業於中央大學農科畜牧獸醫系。
1933年 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日本史。
1935年 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1944年 任國防部外事局上校專員。
1945年 任暨南大學教授。
1951年 任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
1958年 任中琉文經協會候補理事。
1968年 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1976年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退休。
1987年 7月因腸癌病逝於臺北。

參考資料

  1. 鄭學稼,1978年6月,〈殺豬、醫牛與養雞——開始第一步的預備〉。
  2. 國史館,〈鄭學稼〉,國史館文物檔案史料查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二十一,編號:129-210000-4464。
  3. 古遠清,2005年,〈“第四種人”鄭學稼〉,《魯迅研究月刊》第4期,頁92-96。
  4. 姜新立,2019年7月,〈回憶鄭學稼先生〉,《觀察》第71期。
  5. 徐友春,2007年,《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頁2360。
  6. 張放,2009年5月9日,〈海上生明月〉,《金門日報》。
  7. 粟明德,〈多是過江猛龍:政大東亞所風雲〉,《中外雜誌》,頁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