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城校長的點點滴滴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鄭瑞城校長的點點滴滴


   肺炎疫情肆虐期間聽到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說,作為台灣人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其中,防疫指揮中心每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心,而指揮官陳時中更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最近有篇文章〈陳時中幫我們補上的一堂民主課〉特別提到「陳時中的處事原則就是一次公民教育的好機會,告訴我們政府與人民之間不是只有懲罰跟服從的關係,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公民社會,是透過彼此尊重、關懷及利他主義來構築,而他用實務證明了,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這樣的社會,效率也不會輸給強調嚴刑峻法的威權社會。」
   看到這麼有溫度的文章,讓我第一時間就想到政大前校長鄭瑞城主持校務的點點滴滴,馬上轉傳給他,並寫下「非常棒的文章!這讓我想起校長您對於有人三番兩次縱火想焚毀政大綜合院館時,您的溫情與柔性處理原則,最後化解了危機,得到多贏的結果。」校長閱後回訊給我「溢美啦!不過人性、人味是人生至為珍貴的基素。」

後來,約定後我直接撥打電話給校長長聊了一個小時,他再次提到人性、人味的處理原則,當時得知有人因對授課教師有所不滿,而三番兩次採取縱火焚燒大樓的報復手段時,校長並不是直接報警,而是託人轉告當事人讓他了解學校已經掌握住情況,請他尋求正當管道申訴,而非採取激烈方式,否則恐怕造成遺憾終生。最後整件事情圓滿落幕。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柔性處理方式,依據的原則就是關懷人性與尊重人格,尤其是同情理解校園中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之下,作為弱勢一方的學生可能會認為自己有冤無處訴而採取不理性的行動。

   電話中我還特別向校長請教當時校園規畫中,將四維道與志希、果夫樓間的區域由車道改為行人步行區的理念,他說這個案子剛開始提出來的時候並沒有獲得校務會議代表普遍的支持,溝通了兩年後才漸漸取得共識。基於以人為本、還地於民的想法,回歸教育場域的本質:學校就是兩個人可以坐下來聊天的地方。期待政大師生在校園主要區域,可以慢下來、坐下來、停下來,沉思或論辯皆宜。
   鄭瑞城校長於2000年11月至2006年7月主持校務期間,有太多點點滴滴,值得記錄下來。舉例來說,當有校務會議代表質疑在夜間提供操場燈光照明實屬浪費時,校長指出公立學校的經費主要來源是全民納稅支持的,提供給社區居民共同使用,反而效用最高。當某位校務會議代表在校務會議喜歡教訓學生時,校長反而非常欣賞學生的表現,並認為校務會議本身就是一個學習互相尊重的教育場合。而上述校園規劃剛完成時並非獲得全體教師的支持,反而有些老師認為車道彎彎曲曲,開車行駛校園中非常不方便。但我認為,校園車道不必太寬闊,而彎彎曲曲才不會讓車速飆得太快,反而是好事。而無論步行或騎乘自行車在校園主要的開闊空間時,我的身心都感到非常輕鬆、無比舒暢,覺得好像每天在校園內撿到五百萬的好心情。若巧遇好友、好同事時,更自然而然覺得想向他/她說,今天撿到一千萬了!
   一位令人懷念的校長不須大興土木,而是風範長存。鄭瑞城校長輕鬆、幽默、睿智,既懂得溝通、協調,又有執行力,一直在我心目中永遠感佩!有這樣一位長者作為標竿、模範,是我從1975年進政大當學生,1984年從事教職以來,深感欣幸的地方。電話長聊的最後,我們談到疫情肆虐期間,作為台灣人的幸福感時,他說:基於人性、人味,「困而行之」,就是我們共同的寫照與期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