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雩樓

出自政大記憶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圖檔描述:學生活動中心  
拍攝地點:學生活動中心 
所有人:國立政治大學  

CC BY-NC 3.0
CC BY-NC 3.0

本網站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風雩樓,1965年落成啟用。樓高三層、面積660平方公尺。是一棟多功能建築,興建時原本做為「學生活動中心」,提供學生社團活動的場地。風雩樓典故出自《論語》,象徵學生歌舞恣狂的空間。

,有小禮堂、交誼廳、吃茶廳、音樂室、武道場、撞球場和會議室,讓學生在啜引一杯一元的奶茶之際,也能經營花樣青春。

1980年代本校規模急速擴張,增加許多系所和學生,學校興建教室速度,趕不上學生名額擴張的幅度。風雩樓被規劃為「九字頭」教室,學生社團活動則遷往山上藝文中心。1990年綜合院館建成後,教室不足的壓力獲得紓解,風雩樓回歸學生活動場地的本業,經總務處整修後回覆使用於學生社團用途。1992年五月完工,重新啟用。風雩樓的名稱,來自《論語》先進篇,孔子和四弟子冉有、曾皙、子路、公西華等的對話,「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曾點之志,命名為「風雩樓」象徵學生歌舞恣狂的空間。

目前風雩樓地下一樓、朝向山下網球場的外牆貼有鏡子,讓跳舞的同學可以藉此修正自己的姿勢;一樓為交誼廳,設有桌椅和沙發,不少學生在此開會及討論報告;二樓的小禮堂、韻律室及會議室,則是優先由社團登記使用;如果有人想在風雩樓開小型演唱會,也可以向課外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