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覺生

齊覺生(1914-1970),1956年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先後任教共同科目、歷史系,曾撰〈木柵鄉誌略〉為木柵有方志之始。1970年任教期間辭世。
生平
齊覺生,本名驥雲。1914年2月4日(農曆正月初十日)生於遼寧本溪侯家屯,原籍山西太原。出身農家,笤齡時生母因抗日遭罪過世,寄養姨母家。就讀礦工小學、中學畢業後曾從事農耕、做過礦工,也參加過游擊隊。[1] 之後進入奉天警察官練習所,畢業後擔任警校教官。[2]
1940年秘密加入國民黨,以警校教官身份為掩護、發展抗日地下組織,1944年擔任瀋陽市黨部委員。1945年5月間組織被破獲、遭日滿憲警逮捕,備受酷刑折磨。在獄期間遭判處死刑,曾賦絕命詩:「十年芻狗生方愧,一日華裔死亦甘; 唯有丹心報黨國,敢將血淚灑白山」。後因戰爭結束、幸獲釋放。[3]
戰後中共在蘇聯軍隊支持下進入瀋陽發展,期間曾組織鐵血除奸團,對抗共黨勢力。[4] 1946年5月國立東北大學復校瀋陽,就讀政治系。1947年擔任瀋陽市政府科長,負責瀋陽市青年整訓工作。[5] 1948年7月東北戰局勢逆轉,甫畢業即與友人奔赴秦皇島,經天津轉北平,繞道內蒙,過陝南赴蘭州,經川貴達廣東,歷經艱險終抵臺灣。
抵臺後曾任教於彰化北斗中學和彰化商業職校。1951年高等考試普通行政組及格,1954年考取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今政治研究所前身),獲錄取榜首。入學時年逾四十,為當屆最年長學生。[6] 就讀期間專攻行政學。 1956年在張金鑑教授指導下,完成碩士論文〈行政機關權責問題之研究〉,獲頒學位後隨即留校擔任講師,在大學部講授「中國通史」及「中國近代史」等課程。1960年升任副教授,1963年升等教授。
1960年曾為木柵鄉編纂〈木柵鄉誌略〉,為木柵有方志之始。[7]
1970年9月9日上午上課前突遭心臟病發,猝倒果夫樓前草地,經送醫不治,終年57歲。[8] 身後由政大組成治喪委員會,安葬於新店基督教公墓。[9]
軼事
- 齊覺生到校喜歡騎腳踏車,新聞系大二學生雨聲(筆名)追思文中寫道:「齊老師是北方人,身材高大健壯,面色紅潤,走在校園時候裡,戴著眼鏡的臉上滿佈笑容,神態悠閒自若。冬天的時候,老師常穿藍色長袍,一手牽著老爺車,一手放在袍袖裡,步態安詳地穿梭在校園裡,老師因人高馬大,老遠就可看出,我們這群調皮學生常在老遠處,就衝口喊:『齊伯伯來了』,至近處才喊『齊老師好』。」[10]
研究著作
- 《戰國秦漢間博士制度考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61年)
- 《明代監察制度之權力分配及其運用》(臺北:著者自行出版,1964年)
- 《雁南文集》(臺北:長風出版社,1971年)
大事記
年份 | 大事記 |
---|---|
1914 | 2月4日(農曆正月初十)生於遼寧本溪侯家屯。 |
1921 | 九一八事變後,娘舅參加抗日,母親遭株連獲罪過世,寄養姨母家。 |
1940 | 加入國民黨,以警校教官身份掩護從事地下工作。 |
1944 | 就讀瀋陽王道學院夜間部。 |
1945 | 3月,擔任瀋陽市黨部委員,組訓青年。5月,地下組織遭日警破獲被逮捕下獄,受酷刑幾至死。8月,遭判處死刑,幸因戰爭結束獲釋。 |
1948 | 遼瀋戰役失利後,與友人出逃東北,流亡一載,途經一萬八千里赴臺。 |
1949 | 擔任彰化縣北斗中學校教員。 |
1952 | 入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 |
1953 | 擔任彰化省商業職校教員兼訓導主任。 |
1954 | 進入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研究所,就讀碩士班。 |
1956 | 研究所畢業後留校,擔任專任講師 |
1960 | 升等副教授。同年12月,在《政大學報》第2期發表〈木柵鄉誌略〉一文,為木柵有方志之始。 |
1962 | 擔任台灣省教育會第九屆監事 |
1963 | 升等教授 |
1963 | 任職單位自共同科目轉至歷史系。 |
1970 | 9月9日上午,因心臟病發,在校園內過世。 |
參考資料
- ↑ 齊覺生,1970年3月3日,〈從五二三事件憶及日寇的罪刑〉,收錄於:羅大愚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籌備會,1983年,《山高水長》,臺北:羅大愚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籌備會。
- ↑ 孫克實,2018年6月20日,〈瀋陽記憶 我在東北當警察〉,《澎湃新聞》,網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97580。
- ↑ 齊覺生教授治喪委員會,1971年9月,〈齊覺生教授事略〉,收錄於:羅大愚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籌備會,1983年,《山高水長》,臺北:羅大愚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籌備會。
- ↑ 何立波,2009年,〈屢建奇功的東北公安部部長汪金祥〉,《黨史縱橫》第6期,頁31。
- ↑ 國史館,〈齊覺生〉,國史館文物檔案史料查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廿,編號:129-200000-4827。
- ↑ 陳諤,2007年12月,〈政治大學在臺復校前後〉,《傳記文學》,第91卷第6期,頁131。
- ↑ 齊覺生,1960年12月,〈木柵鄉誌略〉,《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2期,頁433-467。詹瑋,2006年,〈卷尾〉,《臺北市文山區志》,臺北:文山區公所。
- ↑ 王大任,1970年10月,〈痛悼齊覺生教授〉,《東北文獻》,第1卷第2期。
- ↑ 中央日報,1970年9月16日,〈齊覺生之喪 今安葬聚會〉,《中央日報》。
- ↑ 雨聲,1970年10月,〈齊覺生老師〉,《東北文獻》,第1卷第2期,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