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振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陳宏振(1900-不詳),籍貫福建林森。1957年到校,先後任教共同科目、西洋語文學系,曾任校長英文秘書,1973年退休。[1]。
生平
陳宏振,字君毅。1900年6月出生於福建林森(今屬福州市)。為清末廣州黃花崗殉難烈士方聲洞外甥[2]。1911年被清廷選為出洋幼童,但因辛亥革命未能成行,1914年由清華學校周詒春校長親自帶隊,前往美國。同批出洋幼童包括胡光麃及薛學海。[3]
抵達美國後,最初就讀預科菲利普斯艾希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之後錄取哈佛大學,專攻政治經濟。[4]
1924年學成返國,奉派擔任北洋政府臨時法制院編譯。[5]。其後辭卸官職,先後任教北平師範大學、北平法政大學以及安徽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隨政府西遷陪都重慶,加入軍事委員會外事局,擔任軍事編譯工作。
1942年3月擔任駐美軍代表團秘書[6]。1944年8月,參加由顧維鈞博士帶領的中華民國代表團,列席聯合國籌備會議。隔年7月7日,中華民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員的身份,與紐約市民共同舉行中華民國七七對日抗戰紀念大會。[7]陳宏振先生曾擔任多份職務,包括委員會侍從室秘書、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秘書、國民政府參軍處秘書處主任秘書。
1954年政大在台復校之初,陳大齊(百年)校長尋找英文秘書,經浦薛鳳引介,1957年到校專任。[8]此後任教共同科目、西洋語文學系。1962年兼任英文秘書。並於1973年8月退休。
軼事
- 1965年,對二十屆聯大辯論「中國代表權」表決書寫了一篇英文論文〈UNs' Crucifixion Of ROC〉,並刊登在《今日中國(China Today)》。1971年因為第二十六屆聯合國表決所做出的「中國代表權」問題,陳宏振擱下教科書,專講聯合國,並帶領在座同學一起宣誓。宣示完畢後同學寂然無聲,中午十二點打鐘時無人離座,全員靜坐十分鐘後才離開。[9]
大事記
日期 | 大事記 |
---|---|
1900年 | 6月,出生於福建林森(今屬福州市)。 |
1911年 | 獲選第四批進美學務處選派遊美的學生 ,但因革命未能成行。 |
1914年 | 由周校長護送,以幼生身份前往美國。 |
1924年 | 受任命為臨時法制院編譯。 |
1942年 | 3月,駐美軍代表團 秘書 |
1944年 | 6月29日,奉國府領事五等雲麾勳章乙座 |
1944年 | 8月,參加由顧維鈞博士帶領的中華民國代表團,列席聯合國籌備會議。 |
1945年 | 7月7日,中華民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員的身份,與紐約市民共同舉行中華民國七七對日抗戰紀念大會。 |
1945年 | 10月8日,奉國府領事九等景星勳章乙座 |
1957年 | 8月,到國立政治大學,先後任教共同科目、西洋語文學系。 |
1958年 | 任教育部主住秘書。 |
1962年 | 兼任英文秘書。 |
1973年 | 8月,從國立政治大學退休,轉為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兼任教授。 |
資料來源
- ↑ 〈陳宏振(陳君毅)〉,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侍從室系列廿五,編號:129-250000-1301
- ↑ 同前註
- ↑ 胡光麃,〈早期出洋的留學生〉,《傳記文學》,第34期第2卷 頁78-79。
- ↑ 1937年,《清華同學錄》,p.33
- ↑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陳宏振
- ↑ 〈駐美軍事代表團及駐澳軍事聯絡員〉,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數位檔/線上閱讀,編號:020-050204-0037。
- ↑ 陳宏振,1971年12月1日,〈我上了最值得紀念的一課〉,《大華晚報》,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編號:006000000146A。
- ↑ 浦薛鳳,1983年2月,《傳記文學》,〈回憶陳百年先生:謙謙君子,恂恂學人〉,42:2(249)p.37。
- ↑ 同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