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熊公哲
」
於 2024年5月31日 (五) 02:43 由
112405088
(
留言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image:熊公哲.jpg|right|200px|thumb|熊公哲(1897-1990)]] 熊公哲(1987-1990),字翰叔,號果庭,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及中國文學系研究所教授。 ==生平== 1896年生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奉新县 江西奉新縣]岡霞村,家中有兄弟共三人,為家中幼子。小時候在譽修公創建的建賢小學讀書時,其便展現了其極為出色的國文天賦,善於朗誦、撰寫文章,獲得師長的讚譽及鼓勵,其也更加奮發努力讀書。 十五歲時(1912年)考入了江西最負盛名的[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南昌市心远中学 私立心遠中學],也深受當時的校長熊純如器重。 1919年時,熊公哲正在[https://www.pku.edu.cn 北京大學]唸書,恰逢當時政府舉辦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便想嘗試參加考試,順便檢驗自己多年所學,沒想到竟然一舉中榜,也使其名氣越發加增。 後來的文學風氣逐漸轉向提倡文藝革新,伴隨[https://zh.wikipedia.org/zh-tw/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有許多人跟隨這股風氣改變寫作模式,但仍堅持著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熱愛,曾說過:「丈夫讀書,舉手投足,當指天下萬世而為期,一時之晦塞,終身之寂莫,所甘心焉。且自昔荊榛之中,蕭艾彌望之壤,必有一二芳草茁乎其間,以搘柱之。」因此其時常和其他文人針對經史百家之學切磋交流,也曾和許多文學大家學習古文法。<ref name=":1">[https://www.tongxianghuicn.com/article/1859068.jhtml?libId= 江西文獻。第141期。1990年07月15日]。</ref> 1921年自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曾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华北大学 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及[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中國大學 中國大學]任教,後來心遠中學的熊校長希望將中學擴充為大學,便應邀回南昌擔任教授。在其任教期間,與汪闢疆、王曉湘、餘仲詹併稱「江右四子」,熊公哲為四人當中最年輕的,每每開課總是吸引無數學生聽講,其上課從不帶課本講義,卻能引經據典、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令同學們都十分佩服<ref name=":2">[https://www.facebook.com/GuoTingAcademy/posts/2124058707864396/?_rdr 化南新村,是家。< 化南老照片說故事part 1 >]。</ref>。心遠大學於1926年因財務困難停辦,熊公哲繼續任教於心遠中學,也到省立南昌第一中學、第二中學教書,更曾出任第一中學的校長。 在此之後開始其公務生涯,曾擔任多個政府部門職位,後來也在1939年加入國民黨。1955年時其回歸學術領域到國立政治大學擔任教授,後續更擔任中國文學系系主任及研究所教授,以及師範大學教授,直至1972年8月退休。另外,熊公哲也持續保持著對經史古文的熱愛,曾投入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擔任多屆理事。 熊公哲能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就必須歸功於其刻苦勤奮,不論是在學生時期抑或是擔任教席時,其都不停在求學、精進自我,就算是冬天也會早起唸書,更時常秉燭夜讀,所以才能對古典文學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在此領域被尊敬為泰斗,將自己作為學生的榜樣,許多學生也不負期望的成為了文學大家。 熊公哲一生淡泊名利,家產雖薄但有書籍可讀對他來說已是足以,而家中瑣碎事務則是全交由夫人處理。其次子熊琬回憶起父親時,認為熊公哲就像武俠小說裡的隱者,:「父親待人慈祥、作息規律,行如風、坐如鐘,且每天寫書法、練拳,就是個儒者形象。住在化南新村時,他常穿著長袍外出散步,當時新光路還是個羊腸小道,旁邊都是稻田竹林,我還記得有一次,走在路上有潭水,我還在猶豫要怎麼過,他撩起長袍,啪一聲就過去了,還回頭跟我說,『人生遇到困難就要這樣』。」<ref name=":3">[https://www.facebook.com/GuoTingAcademy/posts/2124058707864396/?_rdr 果庭書院。果庭書院學會創辦人熊琬教授]。</ref> 熊公哲於1990年4月因感冒轉肺炎而入住台灣大學附屬醫院,至4月29日與世長辭,享年96歲。 ==著作== * 《荀卿學案》:臺灣商務印書館,1931。 * 《荀子今注今譯》註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01/01。 * 《王安石政略》: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 * 《高中國文教學備考》。 * 《孔學發微》:正中書局,1985。 * 《果庭讀書錄》: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02/01。 * 《果庭文錄》: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07/01。 ==大事紀== {|class="wikitable" |- |年份||事蹟 |- |1897||江西奉新出生 |- |1916||國立北京大學 |- |1919||高等文官及格 |- |1921||國立北京大學畢業 |- |1923||前北京華北大學教授 |- |1925||前南昌心遠大學教授 |- |1927||江西靖衛處科長 |- |1928||江西自治籌備處科長 |- |1934||駐豫特派餒靖公署參議上校 |- |1936||豫皖餒靖公署秘書上校 |- |1937||陸軍第一督練公署秘書上校 |- |1937||鄂湘川黔邊區公署諮議上校 |- |1938||重慶衛戍總司令部諮議上校 |- |1939||入國民黨 |- |1939||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處員上校 |- |1941||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第十組副組長同上校 |- |1955||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 |1957||中國文字學會第二屆理事 |- |1959||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 |- |1962||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常務理事 |- |1963||五十二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典試委員 |- |1971||中國文字學會第九屆理事 |- |1972||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第十三屆理事 |- |1972||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 |1972||退休 |- |1976||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第十七屆理事 |- |1977||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第十八屆理事 |- |1990||逝世 |- [[Category:政大人物]] [[Category:政大教職員]] [[Category:中文學者]] [[Category:中國文學系教師]] [[Category:文學院]] [[Category:中國文學系]] [[Category:中國文學研究所教師]]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