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一畦田,一畝綠,一場振奮人心的仰望
」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鏡框後面閃爍的,是孩子般澄澈的雙眼,堅定,有神,眼尾始終帶著淺淺笑意。太陽花學運爆發那年,老師爬上立法院的圍牆,有著一雙兒女,年屆不惑,越過那堵牆,倚靠的,不再是年輕力盛,是恆常的毅力和對公平正義的始終不渝的信念。 「畢業後,你們即將異化勞動三十年。我再說一次,畢業後,你們即將異化勞動三十年。」上過課的同學們,必定聽過這記在餘音迴盪下,當頭棒喝的警鐘。「決定念社會學的同學,有人可能懷抱著要改造社會的熱情。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念社會學不會幫你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地,它會為你的人生製造更多的問題。」聽到這番話,大家齊聲笑了,笑自己曾經天真,笑自己仍在路上。而老師這番話也提醒著大家:改造社會除了浪漫情懷和信念,更是場持久的馬拉松挑戰,跑在不見終點線的路上,依然選擇前行。改革社會除了仰賴年少衝勁,更迫切需要的,是願意承擔,並直面現實的「勇敢」。 每當在課堂上提及社會中不同層面的議題,老師像解剖大體般,認真嚴謹地分析這具龐雜的社會本體:他如何演變、當中存在什麼樣的肌理紋路、每個器官如何在各司其職中相互交織。人體是可見的奧秘實體,社會相形之下,看不見摸不著,卻在不同時空中,或推進,或轉折,或消逝。在一個社會中適用的概念,換到其他文化脈絡,瞬間無用武之地。生活在「一機掌握天下事」的二十一世紀,按下Enter的瞬間,我們好似掌握海量訊息,但個人吸收能力與理解有別,在量化邏輯的操作演算下,接收的資訊真實與否,仰賴的,是個人深入學習後的洞察。 摘下眼鏡,老師一字一句和同學們讀著原文文本,細細查考字的脈絡、來源:school一字源於古希臘語schole,原意為空閒時間,而念書確實是有錢有閒階級,才有餘力從事的活動。忽地想起在埋首苦讀的高中歲月裡,同學們各個為了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每天在緊密時程規劃中拼盡全力。在思考唸書的意義前,大家已前仆後繼地,陷入大考考科中。終於,在考取碩士的若干年後,有幸再度回溯我過往的求學歷程。 是在老師的讀書會中,我第一次知道「唸書」是什麼。掌握結論不難,難在研讀作者進行推論時,那一套細密、完整的思路。每當有同學針對文本提出問題,老師遂從他的角度出發,試圖釐清提問者的困惑,並向在場同學說明完整的推論流程。三個小時的晚間的讀書會,精讀至多2至3頁的內容,大家在每小節中一來一回地提問,半小時、一小時過去,從不曾在老師神態中看到一絲不耐與厭倦。在知識上求真、對學生看重、於研究中專注,在「服務、教學、研究」三位一體並進的高壓下,背後該是多少的熱枕?坐在席間,我不只一次深刻地被感動著。若說教育是什麼,從老師身上我看到的,是「學不厭,教不倦」。 生活在水泥叢林的現代都市,田間小路一轉成為筆直的水泥坦途,長年冷氣溫室全面改換著我們對土地、節氣運行的認知,如溫水煮青蛙般舒適不察。而老師爬上圍牆的身影始終都在,此刻再現於大地,進行著個人的社會運動:臉書上一張又一張綠色蔬菜,新鮮現採的番茄、桑葚,偶爾出現田間昆蟲和飛來的鳥類寫真,菜園土壤的肥沃,呈現於那生機蓬勃的一畦田,一畝綠。佈滿養分、澆灌幼苗,等待不同蔬果自圓的熟成。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