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傅承烈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image:傅承烈.jpg|right|200px|thumb|{{image:傅承烈.jpg}}]]
[[image:傅承烈.jpg|right|200px|thumb|{{image:傅承烈.jpg}}]]
傅承烈(1906年6月23日—1979年5月23日),法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語文學者。1955年起專任本校西語系教授,講授法語課程。
傅承烈(法語:Père Jean de Laffe S.J.,1906年6月23日—1979年5月23日),生於法國中部的普瓦捷省,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兄弟姊妹共有三人當神父。
==生平==
==生平==


傅承烈,1906年6月23日生於法國中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7%93%A6%E6%8D%B7 普瓦捷]省(Poitiers, France),原名 Père Jean de Laffe,家中兄弟共有三人擔任神職。
傅承烈(Père Jean de Laffe S.J.,1906年6月23日—1979年5月23日),生於法國中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7%93%A6%E6%8D%B7 普瓦捷]省(Poitiers, France),家中兄弟共有三人擔任神職。


少時立志從軍,本擬在中學畢業後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8%A5%BF%E5%B0%94%E5%86%9B%E6%A0%A1 聖西門軍校](Saint-Cyr),其後轉入修道院,成為神職人員。1924年進法國北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3%A6%E5%85%B9%E6%B2%B3%E7%95%94%E5%8D%9A%E8%92%99 Beaumont-sur-Oise]初修院,結業後服兵役一年<ref name=":0">[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files/201909/4e214202-2357-4315-a23a-9e909a4f8b38.pdf 林志鴻,2000年,〈懷念兩位法國長者友人:傅承烈神父及葉維祺領事〉,《巴黎視野 PARISCOPE》第10期,頁29-32。]</ref>。
少時立志從軍,本擬在中學畢業後進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8%A5%BF%E5%B0%94%E5%86%9B%E6%A0%A1 聖西門軍校](Saint-Cyr),其後轉入修道院,成為神職人員。1924年進法國北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3%A6%E5%85%B9%E6%B2%B3%E7%95%94%E5%8D%9A%E8%92%99 Beaumont-sur-Oise]初修院,結業後服兵役一年<ref name=":0">林志鴻,2000年,〈懷念兩位法國長者友人:傅承烈神父及葉維祺領事〉,《巴黎視野 PARISCOPE》第10期,頁29-32。</ref>。


1933年奉派至中國傳教,先在上海學習中文。1938年6月4日晉升神父,成為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從初修院至成為神職人員共歷時14年。從1940年至1951年間,都在耶穌會創辦的上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C%87%E6%97%A6%E5%A4%A7%E5%AD%A6 震旦大學]講授哲學及法文課程,同時兼任該校運動組長及童軍團牧師。教學兼辦校務之餘,同時致力於傳教工作。
1933年奉派至中國傳教,先在上海學習中文。1938年6月4日晉升神父,成為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從初修院至成為神職人員共歷時14年。從1940年至1951年間,都在耶穌會創辦的上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C%87%E6%97%A6%E5%A4%A7%E5%AD%A6 震旦大學]講授哲學及法文課程,同時兼任該校運動組長及童軍團牧師。教學兼辦校務之餘,同時致力於傳教工作。
行 13: 行 13:
1955年夏天傅承烈重返遠東,1956年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de l’Aurore),先以教授法文為主,後擴至西、英、德、日等國語言,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學習法文。同時也在臺北復辦震旦大學校友會。
1955年夏天傅承烈重返遠東,1956年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de l’Aurore),先以教授法文為主,後擴至西、英、德、日等國語言,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學習法文。同時也在臺北復辦震旦大學校友會。


前一年[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國立政治大學]在復校,次年創辦西洋語言學系,校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A4%A7%E9%BD%8A 陳大齊]聘請傅承烈專任該系法文課程,自1955年開始受聘至1972年退休,專任政大時間長達17年。期間也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C%94%E4%BB%81%E5%A4%A7%E5%AD%B8 輔仁大學]和軍法學校兼任法文教席。1962年至1964年間更一度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E%8B%E7%BE%8E%E9%BD%A1 蔣宋美齡]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ref name=":1">[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search/eyJxdWVyeSI6W3siZmllbGQiOiJfYWxsIiwidmFsdWUiOiLlgoXmib*ng4gifV0sImRvbWNvbmYiOnsicXVlcnlfaGlzdG9yeV9jb250ZW50IjoiYmxvY2siLCJwb3N0X3F1ZXJ5X2NvbnRlbnQiOiJibG9jayIsImZhY2V0c2J5Ijoiem9uZ19uYW1lIn19 〈傅承烈〉,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3221。]</ref>
前一年[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7%AB%8B%E6%94%BF%E6%B2%BB%E5%A4%A7%E5%AD%B8 國立政治大學]在復校,次年創辦西洋語言學系,校長[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A4%A7%E9%BD%8A 陳大齊]聘請傅承烈專任該系法文課程,自1955年開始受聘至1972年退休,專任政大時間長達17年。期間也在[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C%94%E4%BB%81%E5%A4%A7%E5%AD%B8 輔仁大學]和軍法學校兼任法文教席。1962年至1964年間更一度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E%8B%E7%BE%8E%E9%BD%A1 蔣宋美齡]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此後長住臺灣生活二十多年,除但任教會神職工作外,也繼續教授法語,他熱心助人,曾多次協助留法學生赴法深造辦理簽證、以及擔任法國留華學生的保證人。
此後長住臺灣生活二十多年,除但任教會神職工作外,也繼續教授法語,他熱心助人,曾多次協助留法學生赴法深造辦理簽證、以及擔任法國留華學生的保證人。


1964年法國對臺斷交期間,傅承烈曾四處奔走演講,為我國處境仗義執言,其後[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7%E6%94%BF%E9%83%A8 內政部]認定傅承烈一生在華從事教育工作,作育英才無數,促進致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著有貢獻,因此在1978年5月間頒贈內政一等三級獎章<ref name=":2">〈法籍神父 Jean de Leffe(傅承烈)獲頒內政獎章〉,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編號:020-040807-0017。</ref>。
1964年法國對臺斷交期間,傅承烈曾四處奔走演講,為我國處境仗義執言,其後[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7%E6%94%BF%E9%83%A8 內政部]認定傅承烈一生在華從事教育工作,作育英才無數,促進致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著有貢獻,因此在1978年5月間頒贈內政一等三級獎章<ref name=":1">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法籍神父 Jean de Leffe(傅承烈)獲頒內政獎章,020-040807-0017。</ref>。


1979年5月23日病逝臺中,享年73歲,身後安葬彰化[http://manresa.epizy.com/ 靜山耶穌會墓園]。
1979年5月23日病逝臺中,享年73歲,身後安葬彰化[http://manresa.epizy.com/ 靜山耶穌會墓園]。
行 30: 行 29: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年度 !! 大事記
! !! 月 !! 日 !! 記事
|-
|-
| 1906 || 生於法國中部普瓦捷省
| 1906 || 6 || 23 || 生於法國中部
|-
|-
| 1923 || 高中會考及格,主修希臘、拉丁語文
| 1923 || 6 || || 高中會考及格,主修希臘、拉丁語文
|-
|-
| 1924 || 進入法國北部 Beaumont-sur-Oise 初修院開始修道。
| 1924 || 11 || 7 || 進法國北部 Beaumont-sur-Oise 初學院
|-
|-
| 1933 || 赴上海傳教。
| 1933 || 10 || 13 || 來上海傳教
|-
|-
| 1938 || 晉升神父。
| 1938 || 6 || 4 || 晉升神父
|-
|-
| 1940 || 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哲學和法文,兼職童軍團牧師、體育主任。
| 1940 || || || 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哲學和法文,兼職童軍團牧師、體育主任
|-
|-
| 1951 || 遭中共逮捕,成為耶穌會第一位被囚禁的傳道士,上海獄中度過十四個月。
| 1951 || 12 || 17 || 遭匪共囚禁於上海十四個月,耶穌會第一位被捕的會士
|-
|-
| 1953 || 被中共驅逐出境抵達香港,返回巴黎教區工作。
| 1953 || 2 || 2 || 被驅逐出境抵達香港,回巴黎教區工作
|-
|-
| 1955 || 重返遠東,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傳授各種外語。
| 1955 || || || 重返台灣,在臺北創辦震旦文化中心
|-
|-
| 1955 || 專任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法語教授。
| 1955 || || || 國立政治大學法文專任教授
|-
|-
| 1955 || 私立輔仁大學、軍法學擔任校法語教授。
| 1955 || || || 私立輔仁大學法文教授兼軍法學校法文教授
|-
|-
| 1962 || 擔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 1962 || || || 榮任蔣夫人法語會話私人教師
|-
|-
| 1978 || 獲頒內政一等三級獎章。
| 1978 || 5 || 23 || 獲頒內政一等三級獎章一座和獎章證書
|-
|-
| 1979 || 病逝台中,身後安葬於彰化靜山耶穌會墓園。
| 1979 || 5 || 23 || 病逝台中
|}
|}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