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紅樓 的原始碼
←
紅樓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mage:紅樓.jpg|right|200px|thumb|{{image:紅樓.jpg}}]] 紅樓的相關記載極少,紅樓因其磚紅色外牆得名,其所有權一直為教育部所有。有關紅樓的使用年份並不清楚,教育部亦以避免困擾為由不便透露。比較可以肯定的是,紅樓約於1954年政大在台復校前後所興建。當時木柵尚未併入臺北市,由於時局不穩,教育部決定在地處郊區的木柵興建紅樓,作為戰時的疏散辦公室。惟因其後情勢好轉,學校乃向教育部爭取使用。紅樓1樓為教育部辦公室,包括:高教司、中教司等行政單位,與戒嚴時期的校園安全考核單位「人二室」。2樓為國貿系所屬貨幣博物館、邊政係(今民族系)所屬原住民文物搜集室、心理衛生中心與教育系圖書館。國醫社則曾在紅樓外的花圃隙地種植草藥,在綠意盎然中多了分妙首回春的意蘊。 曾任總務長的楊英邦教授1968年進入政大教育系就讀後,在紅樓的教育系圖書室工讀4年,他表示,一般學生對紅樓都感覺到陰森森的,平時1樓的教育部辦公室幾乎沒有人,2樓的貨幣博物館及原住民文物搜集室,平常亦少有人參觀。「到晚上甚至只剩我1個人在教育系圖值班」,楊英邦笑說,當他晚上結束值班關燈後,常用跑的衝出紅樓。1988年底行政大樓興建完成,紅樓用途減低,加上校園建築物過多,空間略嫌擁擠,因此政大在徵求教育部同意後加以拆除。充滿歷史痕跡的紅樓,乃成昨夜星辰,只能在夢裡憑弔。 ==參考資源== *〈校園建物歷史—消逝的紅樓〉,《政治大學校史 1987~1996》,(臺北,2007.05),第1版 [[Category:山下校區]][[Category:建築物]][[Category:校園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檔案:紅樓.jpg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C-BY-NC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紅樓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