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蔣君章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發布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7: 行 7:
蔣君章,1905年出生於江蘇崇明。7歲即進入私塾啟蒙,後進入南堡鎮懷德小學,隔年在母親的期許之下輟學至商店做學徒,5年後重拾書本回到教育體系中。1922年畢業後先後就讀上海倉勝明智大學附中、再轉入海門中學。<ref name=":0">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上)〉,《傳記文學》,45:1(266)</ref>。最後在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最初錄取數學系,之後改轉法律系,後發現志趣不合,再轉至史地系。並在25歲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隨即應聘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擔任國學教師,次年起,先後在浙江省立一中、杭州女子中學等校擔任史地科教師。
蔣君章,1905年出生於江蘇崇明。7歲即進入私塾啟蒙,後進入南堡鎮懷德小學,隔年在母親的期許之下輟學至商店做學徒,5年後重拾書本回到教育體系中。1922年畢業後先後就讀上海倉勝明智大學附中、再轉入海門中學。<ref name=":0">蔣君章,1984年,〈最難報答是親恩(上)〉,《傳記文學》,45:1(266)</ref>。最後在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最初錄取數學系,之後改轉法律系,後發現志趣不合,再轉至史地系。並在25歲以特優成績完成大學教育,隨即應聘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擔任國學教師,次年起,先後在浙江省立一中、杭州女子中學等校擔任史地科教師。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服務學校西遷至浙江桐廬、淳安一帶,奉教育廳令就地解散。遂和友人輾轉贛湘鄂三省,1938年春抵達武昌,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黨政生涯自此展開。1939年供職中央訓練委員會三處幹事,升為總幹事。1940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4%B8%AD%E5%A4%AE%E5%9F%B7%E8%A1%8C%E5%A7%94%E5%93%A1%E6%9C%83%E8%AA%BF%E6%9F%A5%E7%B5%B1%E8%A8%88%E5%B1%80 中央調查統計局]。1941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6%B0%91%E6%94%BF%E5%BA%9C%E8%BB%8D%E4%BA%8B%E5%A7%94%E5%93%A1%E6%9C%83%E5%A7%94%E5%93%A1%E9%95%B7%E4%BE%8D%E5%BE%9E%E5%AE%A4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俟侍從室結束,歷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秘書。抗戰勝利後,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B8%83%E9%9B%B7 陳布雷]辦公室機要秘書,並兼《中央日報》主筆與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教授。1948年12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1949年5月來臺,應聘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B0%E7%94%9F%E5%A0%B1 臺灣新生報]》總編輯,6月奉命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中央日報》在臺復刊後出任主筆,並兼《民族晚報》主筆。因工作繁忙,辭《新生報》總編改就主筆。1950年3月間蔣介石總統「復行視事」,出任總統府秘書<ref name=":1">[https://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name:%E8%94%A3%E5%90%9B%E7%AB%A0 〈蔣君章〉,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ref>。[https://memory.nhrm.gov.tw/NormalNode/Detail/144?MenuNode=12 總統府資料組]成立時,奉命兼任副組長。8月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6%94%B9%E9%80%A0%E6%96%B9%E6%A1%88 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秘書,嗣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當時《中華日報》改組,任副社長。1951年6月辭《中華日報》副社長。同年冬,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ref name=":2">〈蔣君章〉,國史館文物史料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系列,編號:129-210000-2426_1-50 </ref>。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服務學校西遷至浙江桐廬、淳安一帶,奉教育廳令就地解散。遂和友人輾轉贛湘鄂三省,1938年春抵達武昌,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黨政生涯自此展開。1939年供職中央訓練委員會三處幹事,升為總幹事。1940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4%B8%AD%E5%A4%AE%E5%9F%B7%E8%A1%8C%E5%A7%94%E5%93%A1%E6%9C%83%E8%AA%BF%E6%9F%A5%E7%B5%B1%E8%A8%88%E5%B1%80 中央調查統計局]。1941年調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6%B0%91%E6%94%BF%E5%BA%9C%E8%BB%8D%E4%BA%8B%E5%A7%94%E5%93%A1%E6%9C%83%E5%A7%94%E5%93%A1%E9%95%B7%E4%BE%8D%E5%BE%9E%E5%AE%A4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俟侍從室結束,歷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秘書。抗戰勝利後,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B8%83%E9%9B%B7 陳布雷]辦公室機要秘書,並兼《中央日報》主筆與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教授。1948年12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1949年5月來臺,應聘擔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B0%E7%94%9F%E5%A0%B1 臺灣新生報]》總編輯,6月奉命兼任總裁辦公室第五組副組長。《中央日報》在臺復刊後出任主筆,並兼《民族晚報》主筆。因工作繁忙,辭《新生報》總編改就主筆。1950年3月間蔣介石總統「復行視事」,出任總統府秘書<ref name=":1">[https://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name:%E8%94%A3%E5%90%9B%E7%AB%A0 〈蔣君章〉,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ref>。[https://memory.nhrm.gov.tw/NormalNode/Detail/144?MenuNode=12 總統府資料組]成立時,奉命兼任副組長。8月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9%BB%A8%E6%94%B9%E9%80%A0%E6%96%B9%E6%A1%88 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秘書,嗣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副主任,辭總統府秘書和新生報主筆。當時《中華日報》改組,任副社長。1951年6月辭《中華日報》副社長。同年冬,調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代理主講。<ref name=":2"> 國史館文物史料查詢系統,〈蔣君章〉,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系列,編號:129-210000-2426_1-50 </ref>。


1952年,因在《中國一周》雜誌撰寫〈[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2/8e/6e.html 宋子文莫斯科談判追記]〉<ref name=":3"> 蔣君章,1952年3月24日,《中國一周》,卷100,頁14-16</ref>,洩露1945年8月間國民政府和蘇聯當局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過程若干內幕,文章刊出後蔣介石總統大怒,下令「永不錄用」。1955年獲最高當局諒解恢復若干職務。1957年應政治大學邊政系主任[[胡耐安]]邀請至邊政研究所授課,此後除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也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諸校講授史地課程。
1952年,因在《中國一周》雜誌撰寫〈[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2/8e/6e.html 宋子文莫斯科談判追記]〉<ref name=":3"> 蔣君章,1952年3月24日,《中國一周》,卷100,頁14-16</ref>,洩露1945年8月間國民政府和蘇聯當局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過程若干內幕,文章刊出後蔣介石總統大怒,下令「永不錄用」。1955年,獲最高當局諒解,恢復若干職務。政治大學在臺復校之後,應邊政系主任胡耐安[王兆荃]邀請,自1957年8月起專職邊政研究所授課,此後除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也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諸校講授史地課程。


1968年,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1977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擔任國史館特約纂修。1986年4月28日逝世,享年82歲。
1968年,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1977年自政治大學退休,受聘擔任國史館特約纂修。1986年4月28日逝世,享年82歲。
行 61: 行 61:
| 1952年 || 因撰文賈禍,遭蔣介石總統下令「免除一切職務」處分<ref name=":4">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1952年4月3日,〈蔣中正指示免除蔣君章職務不得參加各種工作〉,蔣中正總統文物系列,編號:002-010400-00019-022。</ref>。
| 1952年 || 因撰文賈禍,遭蔣介石總統下令「免除一切職務」處分<ref name=":4">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1952年4月3日,〈蔣中正指示免除蔣君章職務不得參加各種工作〉,蔣中正總統文物系列,編號:002-010400-00019-022。</ref>。
|-
|-
| 1955年 || 獲蔣介石總統諒解,去除部份處分,出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專門委員。
| 1955年 || 獲蔣介石總統諒解,去除部份處分,出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專門委員,應聘為政治大學教授。
|-
|-
| 1957年 || 應聘擔任政治大學邊政系教授,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及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教授。
| 1957年 || 兼任《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主筆及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和軍法學校教授。
|-
|-
| 1968年 || 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ref name=":5">[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8B%E5%90%9B%E7%AB%A0/7547926 〈蔣君章〉,百度百科]</ref>。
| 1968年 || 因患心臟病治療休養,辭去各校兼課<ref name=":5">[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8B%E5%90%9B%E7%AB%A0/7547926 〈蔣君章〉,百度百科]</ref>。
行 77: 行 77:
蔣君章長期在委員會侍從室服務,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相熟,1948年11月間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蔣君章是最先發現陳布雷死亡的人。
蔣君章長期在委員會侍從室服務,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相熟,1948年11月間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蔣君章是最先發現陳布雷死亡的人。


==參考資料==
[[category:地理學者]]
[[category:政大人物]]
[[category:政大人物]]
[[Category:政大教職員]]
[[category:政大教師]]
[[Category:史地學者]]
[[Category:邊政系]]
[[Category:民族社會系]]
[[Category:社會科學院]]
[[Category:國家文藝獎得主]]
[[Category:中央政治學校時期]]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時期]]
請注意,所有於政大記憶網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政大記憶網: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