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驥

出自政大記憶網
於 2024年6月10日 (一) 08:16 由 Pailinch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馬國驥(1888-1964),字紹良,精通英國文學和國際關貿事務,1955年起執教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系,1964年病逝於任內。



生平

馬國驥(1888-1964),字紹良,生於江蘇青埔青浦縣。父伯畬經商。1904年就讀上海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在校期間以演說得金牌奬。又以學業優異得倫貝子奬牌。1908年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同時主編校刊《約翰聲》,其後一度擔任松江府中中學教員,以及上海商務印書館英文編輯[1]

1911年考入以美國庚子賠款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北京清華學校[2]。畢業後即由政府官選派出洋,1913年由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領隊,前往美國留學 [3],經舊金山轉往波士頓,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政治系,專攻法制。在校期間曾先後加入哈佛外交學會、美國國際法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1915年獲頒哈佛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4],畢業後轉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

1916年8月學成返國,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聘為教員。次年轉往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員兼任齋務長。1922年返回北京,受昔日聖約翰大學業師顏惠慶邀請,進入北洋政府供職。期間先後擔任徐世昌總統英文秘書,以及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顏惠慶機要。顏本擬派前往英倫駐節,後因政局驟變顏辭職下台而作罷。 1927年辭卸國務部秘書[5],國民革命軍攻克上海後返鄉,轉任宋子文幕僚幕僚,曾在蔣中正、宋美齡婚禮上擔任招待員。1931年中英協商關稅交還中國事宜,曾手擬英文稅務法規三百餘條。期間並在稅務學校授課。宋子文轉任外交部長後後應復旦大學首任校長李登輝邀請,擔任社會科學教授兼科主任。

抗戰結束後,受徵召為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員,曾奉派出國參與聯合國貿易與就業籌備委員會等多項國際會議,並趁便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進修。1947年返回上海,一度就職江海關關務署。

1949年中共軍隊渡江之際隻身渡臺,抵臺後寄居昔日學生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官邸。充任幕客,偶而協助撰寫專論報告。1954年孫立人遭層峰奪職軟禁之後,去留及出處均屬尷尬,時值政大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復校,亟需英文教授加入教學陣容。經由時任省政府秘書長浦薛鳳出面邀請,1955年起任教西洋語文系,專門講授英國文學及莎士比亞課程[6]。1960年經教育部選派為交換教授,前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大學講述漢學一年,成為中土文化交流專約簽訂後的首位交換學者。

1964年2月20日,病逝於臺北市臺灣療養院,身後由政大同事鄒文海和門下弟子處理後事,其豐富藏書悉捐贈政大[7]。身後火化歸葬陽明山。

軼事

外交官沈克勤與馬國驥曾經同在孫立人將軍麾下共事,沈稱馬為「英文大師」[8]

大事記

年份 事件
1888 生於上海青浦
1908 獲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學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主編校刊《約翰聲》、松江府中學校教員及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
1911 肄業北京清華學校
1912 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
1913 8月官費赴美,就讀哈佛大學法政系,在校期間加入哈佛外交學會、美國國際法學會及政治學會。
1915 獲頒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
1916 學成返國,受聘清華學校英文教員、美國派赴淸華學校交換演講敎員麥克洛君書記
1917 擔任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齋務長及教員
1922 自湖北返回北京,任職北洋政府外交部政務司辦事、國務部秘書
1930 受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邀請,擔任該校社會科學科教授兼科主任
1936 任職財政部固定稅則委員會委員
1946 多次出國參加聯合國貿易與就業籌備委員會會議
1947 任職江海關關務署
1949 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
1955 任教政治大學西語系,講授英國文學、莎士比亞課程
1958 赴土耳其安卡拉大學講學一年
1964 2月20日病逝臺北市臺灣療養院

參考資料

  1. 譚清華,2018年3月,〈清华学校毕业生考(上):1912-1919级〉。
  2. 北京清華學校。1917年,《遊美同學錄》,頁91。
  3. 韋季剛,2024年4月,〈美国国家档案馆藏1913年庚款留美学生档案〉。
  4. 〈馬紹良〉,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編號:129-170000-2022。
  5. 〈馬國驥〉,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 https://gpost.lib.nccu.edu.tw
  6. 浦薛鳳,〈政大六年的回憶〉,《傳記文學》,45卷2期,頁118-125。
  7. 王國璋,〈鄒文海師的遺言〉,《傳記文學》,20卷4期,頁57-62。
  8. 沈克勤,2012年,〈英文大師馬國驥〉,《從牧童到外交官》,臺北:學生書局,頁65-67。

附註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七記載之出生年有誤,應為1888年生。